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40年来中国取得举世瞩目的历史性成就,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始终坚持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辩证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论、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论,不断增强辩证思维、战略思维能力,努力提高解决我国改革发展基本问题的本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方法论的重要论述,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指导思想,是改革开放的辩证法,是对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的深化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
1.正确理解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关系,处理好改革开放中能改和不能改的关系、变与没有变的关系
改革开放是从解放思想开始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成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思想先导,为改革开放拉开了序幕。没有解放思想,我们党就不可能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走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紧密联系、相辅相成,二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首先,解放思想的出发点是一切从实际出发而不是从主观臆断、固有经验和本本出发,解放思想落脚点是主观符合客观、理论符合实际、解决实际问题、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邓小平同志说过:“解放思想,就是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就是实事求是。”邓小平同志使“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八个大字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党的十四大以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被概括为党的思想路线。
今天我们全面深化改革仍然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进一步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如果我们不进一步解放思想,我们党就不可能在实践中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应对前进路上的各种风险和挑战、把改革开放不断推向前进、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习近平总书记说,在这“三个进一步解放”中,“解放思想是前提,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的总开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是解放思想的必然结果,也是解放思想的重要基础”。然而,在这“三个进一步解放”中,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是最根本最紧迫的任务,也是最终目的。“解放思想、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是为了更好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在正确理解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关系的基础上,我们要处理好改革开放中能改的和不能改的关系。在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同志就曾指出:“什么叫解放思想?我们讲解放思想,是指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解放思想决不能够偏离四项基本原则的轨道,不能损害安定团结、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今天我们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目的是要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能偏离这一条。一些敌对势力和别有用心的人把改革定义为往西方政治制度的方向改,否则就认为是不改革。习近平总书记有针对性地讲道:“我们的改革开放是有方向、有立场、有原则的”,“我们的改革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不断前进的改革,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问题的实质是改什么、不改什么,有些不能改的,再过多长时间也是不改,不能把这说成是不改革。我们不断推进改革,是为了推进党和人民事业更好发展,而不是为了迎合某些人的‘掌声’,不能把西方的理论、观点生搬硬套在自己身上。要从我国国情出发、从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出发,有领导有步骤推进改革,不求轰动效应,不做表面文章,始终坚持改革开放正确方向。”改革开放涉及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大是大非问题,我们要保持头脑清醒,要坚持正确方向,处理好能改的和不能改的关系,应该改、又能改的坚决改,不应该改的坚决守住,不能改的坚决不改,保持改革的定力,决不能犯颠覆性的错误。要从我国国情出发、从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出发,有领导有步骤地进行改革,这就是实事求是的态度。
在正确理解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关系的基础上,我们还要处理好改革开放中对于我国基本国情判断的变与没有变的关系。经过改革开放40年,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不再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们在看到变的同时还要看到没有变,“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
同样,我们既要看到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又要看到我国处于近代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我们既要看到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又要看到在面临国际国内风险的时候,我们仍需要稳中求进,保持战略定力。准确把握我国不同发展阶段的新变化新特点,使主观世界更好符合客观实际,按照实际决定工作方针,这就是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科学的方法论。
2.学习掌握事物矛盾运动的基本原理,处理好全面深化改革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的关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学习掌握事物矛盾运动的基本原理,不断强化问题意识,积极面对和化解前进中遇到的矛盾。问题是事物矛盾的表现形式,我们强调增强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就是承认矛盾的普遍性、客观性,就是要善于把认识和化解矛盾作为打开工作局面的突破口。”
矛盾是普遍存在、客观存在的。不回避矛盾,敢于斗争,善于解决矛盾,这才是正确的态度。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讲道:“社会是在矛盾运动中前进的,有矛盾就会有斗争。我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有效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任何贪图享受、消极懈怠、回避矛盾的思想和行为都是错误的。”要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例如,要同一切削弱、歪曲和否定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言行做斗争;要同一切损害人民利益、脱离群众的行为做斗争;在改革中,要同一切顽瘴痼疾做斗争;要同一切分裂祖国、破坏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稳定的行为做斗争;要同一切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和自然界出现的困难和挑战做斗争。对待矛盾的正确态度,应该是直面矛盾,并运用矛盾相辅相成的特性,在解决矛盾的过程中推动事物发展。
唯物辩证法的对立统一规律通常被称作“两点论”,即我们看问题、做事情都要看到矛盾的两个方面,要看到正反两个方面的相互斗争、相互平衡、相互依存、相互转化,做到了这些就是坚持了“两点论”,看问题、做事情就不至于简单、片面、僵化。我们在坚持“两点论”的同时还要坚持“重点论”,一件事物往往是矛盾的集合体,在众多矛盾中必定有一个是主要矛盾,主要矛盾决定着事物的性质和发展方向,抓住主要矛盾,其他矛盾就会迎刃而解。在一个矛盾中,矛盾的两个方面也不是完全对等和平衡的,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着矛盾的性质和发展方向,我们一定要注意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注意在何种条件下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会相互转化。在众多矛盾中抓住主要矛盾,在一个矛盾中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做到了这些就是坚持了“重点论”。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优先解决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以此带动其他矛盾的解决。例如,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当前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必须解决好的主要矛盾。习近平总书记还强调,要学习和掌握社会基本矛盾分析法,深入理解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只有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同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结合起来观察,把社会基本矛盾作为一个整体来观察,才能全面把握整个社会的基本面貌和发展方向。
要完成好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历史使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抓住了伟大工程就是抓住了主要矛盾。习近平总书记还提出了“两个革命”思想,一个是社会革命,一个是自我革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革命,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是自我革命。“要把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场伟大社会革命进行好,我们党必须勇于进行自我革命,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党的自我革命最重要,只有党的自我革命搞好了,才能更好地推动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
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过程中,改革的任务重,量大面广。需要整体推进,全面落实,但是在整体推进中必须注意重点突破,突出重点,纲举目张。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领域众多,纷繁复杂,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在全面深化改革中,我们要坚持以经济体制改革为主轴,努力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新突破,以此牵引和带动其他领域改革”。
全面深化改革是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的统一,要坚持整体推进,学会十个指头弹钢琴。整体推进不是平均用力、齐头并进,而是要注重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注重抓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这就坚持了“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3.学习掌握认识和实践辩证关系的原理,处理好改革开放中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的关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学习掌握认识和实践辩证关系的原理,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我们推进各项工作,要靠实践出真知。理论必须同实践相统一。”
改革开放过程也是一个不断摸索、汲取人民群众智慧的过程。摸着石头过河是富有中国智慧的改革方法,既符合中国国情,也符合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和实践论。在过去的40年中,中国的许多改革都是人民群众自己的创造,先实践、在局部干起来,试点探索,投石问路,再总结经验,上升为政策和制度在全国推广。邓小平同志在南方谈话中讲道:“农村搞家庭联产承包,这个发明权是农民的。农村改革中的好多东西,都是基层创造出来,我们把它拿来加工提高作为全国的指导。”习近平总书记说:“我国改革开放就是这样走过来的,是先试验、后总结、再推广不断积累的过程,是从农村到城市、从沿海到内地、从局部到整体不断深化的过程。这种渐进式改革,避免了因情况不明、举措不当而引起的社会动荡,为稳步推进改革、顺利实现目标提供了保证。摸着石头过河,符合人们对客观规律的认识过程,符合事物从量变到质变的辩证法。”
在改革开放的初期,我们的主要方法是摸着石头过河,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全面深化,经验积累越来越丰富,对于改革规律的认识越来越深刻,顶层设计也显得越来越重要。在顶层设计的时候需要我们具有系统思维和全局思维,需要综合平衡和统筹兼顾。“全面深化改革,全面者,就是要统筹推进各领域改革,就需要有管总的目标,也要回答推进各领域改革最终是为了什么、要取得什么样的整体结果这个问题。”要做好统筹谋划,我们既要“深入研究全面深化体制改革的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明确提出改革总体方案、路线图、时间表”,又要“五位一体”全面推进,对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作出统筹设计和具体安排,必须大力提升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全面深化改革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重大部署,不是某个领域某个方面的单项改革,要从全局出发,要有长远眼光,要真正向前展望,超前思维,提前谋局。要“正确处理中央和地方、全局和局部、长远和当前的关系,正确对待利益格局调整,坚决克服地方和部门利益的掣肘”。
我们今天的改革仍然“要采取试点探索、投石问路的方法,取得了经验,形成了共识,看得很准了,感觉到推开很稳当了,再推开,积小胜为大胜。”摸着石头过河,不是漫无目的地瞎摸,“摸着石头过河也是有规则的,要按照已经认识到的规律来办,在实践中再加深对规律的认识,而不是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中国是一个大国,地缘辽阔,人口众多,民族、地理差异大,经济发展水平、文化教育和科技水平差异大,我们想问题、作决策都要从当地的条件出发,因地制宜,不能莽撞蛮干,不能千篇一律、一刀切,决不能在根本性问题上出现颠覆性的失误。摸着石头过河是我们探索出的一种符合中国国情的改革方法。因此,“摸着石头过河和加强顶层设计是辩证统一的,推进局部的阶段性改革开放要在加强顶层设计的前提下进行,加强顶层设计要在推进局部的阶段性改革开放的基础上来谋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