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加微信
把握蕴藏在“不确定性”中的机会
2017-08-31 16:38:00  来源:新华日报  作者:颜云霞

  卞志村 南京财经大学金融学院院长、教授

  新华书房:在《风险、不确定性与利润》(以下简称《风险》)一书中,作者奈特首次提出了“不确定性”理论,“不确定”与传统的“风险”有何不同?

  卞志村:“风险”是指可度量的不确定性,即可以通过理论或者经验测度出较为准确的概率的不确定性,它是可以通过保险等手段来化解的;而“不确定性”是指不可度量的不确定性,其发生、过程、结果是未知的,譬如我们现在经常听说的“黑天鹅”现象。由于“不确定性”的存在,生产中存在着种种难以观测的风险,决定如何生产便成为关键问题,企业管理者(企业家)由此出现。风险厌恶和风险中性的企业所有者,通过交出其对生产资料的所有权并要求劳动和资本回报,推选出风险偏好的企业管理者来负责解决“不确定性”问题,企业就此形成。企业家通过识别、把握蕴藏在“不确定性”中的机会来实现企业盈利。

  新华书房: 该书首次出版于1921年,距今已有近百年历史,但仍然畅销不止,书中的主要理论观点对于现实仍有哪些指导意义?

  卞志村:从整体来看,目前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GDP同比增速企稳回升,宏观调控的节奏和力度更加到位,应对不确定性的能力显著提高。但毋庸讳言,当前国际政治经济运行并不平稳,国内经济转型升级压力巨大,改革进入深水区后社会经济各领域的风险点多面广,经济社会发展中陡增的不确定性使得我们的发展面临诸多挑战。

  江苏省第十三次党代会作出了“聚力创新、聚焦富民,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部署,为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规划了实施路径。“聚力创新”抓住了发展的关键动力。凝聚江苏创新合力,目的在于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最终确保实现全面建成高水平小康社会的目标。

  但是,创新总是伴随着风险和不确定性的。奈特在《风险》一书中认为,正是由于不确定性的存在,企业才会获得利润。如果市场是完全确定的,可预知的风险通过保险机制加以分散,那么市场将近似于“完全竞争”,企业经营不存在利润,企业家也就无用武之地了。所以江苏企业家要在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的伟大实践中建功立业,就要勇于直面创新创业中的各种风险和不确定性。

  新华书房:在应对“不确定性”时,企业家能发挥关键作用。如何发挥好企业家的才能呢?

  卞志村:发挥好企业家才能需要从两方面努力。

  一是要进一步构建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奈特在书中指出,现代企业制度的确立过程,就是解决不确定性的发展过程;企业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旨在分散风险与不确定性的制度安排。合适的制度安排,有助于企业家才能的自由发挥。江苏企业仍有制度创新的空间,地方多层次资本市场也需进一步提升完善。未来江苏可以以混合所有制改革为抓手深入推进省属国有企业改革,构建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激发企业主体内生活力;同时推动地方性资本市场、特别是股权市场体制机制建设,鼓励天使投资、创业投资在江苏落地生根,完善壮大创投风险补偿基金,为企业家施展拳脚开辟空间。

  二是要激励企业家精神。政府不仅要营造鼓励创新、包容失败的社会氛围,更要完善保障企业家财产权的法制环境。如若企业家财产缺乏法律保障,无法从创新、创业实践中获得利益,那么企业家才能的激励就无从说起。江苏专利申请数长期位于全国前列,政府应加强对包括知识产权在内的企业家财产权保护,以激励企业家创新的内生动力。

  新华书房:“不确定性”虽然可以为企业带来利润,为企业家带来创新收益,但“不确定性”多了,还是不利于经济的行稳致远,如何才能减少“不确定性”?

  卞志村:奈特在《风险》一书中分析了减少不确定性的两种方法:一是集中化,保险就是这种形式的代表。保险公司利用不确定性结果的相互抵补,将众多偶然事件集中到一起,从而把投保者的较大不确定性损失转变成较小的保险费。二是专业化,企业的联合有助于克服不确定性。企业通过增加生产规模可以减少不确定性的控制成本,随着企业规模的增加,专业化决策就可以减少控制成本的不确定性,同时也能产生更熟练的技能,以更好地应对不确定性。

  所以在江苏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过程中,要鼓励保险公司大力开发以创新为标的的保险新产品,更要在鼓励创新企业抢占价值链高端的同时不忘规模效应和协同效应,发挥好产业集群的优势,既要做强也要做大。

  本报记者 颜云霞

(转载需注明来源:江苏智库网)
  编辑:蔡阳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