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加微信
夏日小记
2017-08-31 16:26:00  来源:新华日报  作者:马未都
马未都

  酷暑

  上海酷暑,气温超过40℃,我庆幸我不在上海。但这一天我在景德镇,拍摄场地为古建筑,无空调,要自行上下楼梯,稍稍一动则满身大汗,我算耐热的,看拍摄时的其他人,个个汗流浃背,脸如淋雨。

  全国都热,连内蒙古草原的赛马都热晕,狗都热毙,今年40℃的高温界线,不少地方都有临近或突破。有个段子说,幸亏后羿射去九日,幸亏开利发明了空调,否则不知日子还能过不能过?

  早年有个词今天远去了,叫“苦夏”,说的是暑热难耐,吃不下睡不着,需要熬过去。尤其南方,湿气重,不似北方,室外再热,阴凉处或室内尚可忍,南方则室内比室外更难捱,一入暑天无地躲藏,所以三伏天时,许多著名的城市最著名的街景就是暑天夜间满马路睡觉的市民。

  我在杭州、上海、重庆、武汉、南昌、长沙等等城市都看见夜晚满街酣睡、喝酒聊天的人群,看见爷爷奶奶或姥姥姥爷为孙儿们摇扇轰蚊的亲情画面,那时的苦夏虽苦,但人情温馨,构成了一幅和谐的市井生活而载入史册。

  今天,人们都躲进室内,追剧打游戏上网看直播,城市的夏天一进入高温就变得面目可憎,没有了路边的哭声笑声打情骂俏声,没有了街坊邻里的家长里短,下棋打扑克搓麻将的街头娱乐,没有了全世界看中国苦夏一景的文化现象,剩下的只有一份担心,千万别停电噢,一停电这城市这日子可如何是好?!

  大背心

  北京人说的大背心,是对跨栏背心的昵称,暑天满街都是。打我记事起,跨栏背心就是夏天男人的时尚,经年不变,且都是白色的。尤其北京大爷,左手托一西瓜,右手摇着大蒲扇,见谁都打招呼,高兴时背心还卷至乳头之上,此画面定格为童年记忆。

  背心这一简易服装起源于汉朝。汉朝叫“裆”。汉朝有一书生刘熙在《释名释衣服》中解释过:“裆,其一当胸,其一当背也。”到了唐宋之后,俗称“背心”。背心明清之后又喜欢称坎肩、马甲等,最牛的是清朝的“军机坎”,讲究十三扣,又称“十三太保”。只有朝廷要员才能获准穿着,后来竟变成了官员的礼服,频频出现于正式场合。

  跨栏背心与中国古代背心不同,比其更加省料,更加贴身;有一说它最初出现时就是为跨栏运动员设计的,还有另一说跨栏乃“挎篮”,如同民间挎篮于肩买菜一样,不管哪一说都不影响此背心的流行。尤其男孩子的青春期,练上些日子,浑身疙疙瘩瘩的肌肉,煞是好看,很吸引女孩子。

  后来不知从哪天起,也见女孩子穿跨栏背心,表演健美什么的。这个比较抢北京大爷的风头,过去形成的跨栏背心属男子专利,被改革开放的女子们轻而易举地打破了。女子也顶半边天,什么事情女子一较劲,大都是男子还真不怎么行。

  这些日子天太热,走到哪儿满眼都是大白背心,也不分大江南北,构成最具中国风的中国特色。

  冰棍

  冰棍的名字质朴,现在叫雪糕,听着就小资就矫情。冰棍的灵魂在冰,尤其在酷暑难耐的夏天,一根冰棍带有的凉爽不光是生理上的,更多是心理上的。那年月,全社会没有空调,赶上夏天三伏,室内与室外一样热,甚至室内更热,苦夏一词就是这么来的,今天这词都废了,没听人再说过。

  家里有冰箱不过三十来年的事情,我童年的时光谁家也没有电冰箱,冬季阳台上窗户外就是天然冰箱,夏天的所谓冰镇西瓜实际上是冷水泡的。夏天仅有的凉爽就是吃冰棍,很长一段记忆中,红果冰棍三分钱,小豆冰棍五分钱,牛奶冰棍也五分钱,最好的是鸳鸯冰棍,也叫双棒,一毛钱。估计儿时的物价大部分都忘了,但所有走过来的人都深刻地记住了冰棍的价格。

  红果冰棍由于价廉,深受孩子们的欢迎。价廉的红果冰棍最大的好处是耐吃。冰棍对孩子们的诱惑很难抗御,尤其牛奶小豆这类很甜的冰棍,三两口就咬碎下肚,而红果冰棍由于低糖(实际上没糖,甜味来自糖精)很硬,小孩们都愿意吮吸,含在嘴里感受冰凉,感受那一丝丝的红果酸甜。

  在物质贫乏的时代,冰棍都是大人与孩子沟通的媒介,学习好了奖励买冰棍,帮助做家务奖励买冰棍,家长高兴给孩子买冰棍,节假日买根冰棍就算过节了。我清晰地记得家的南侧有条小路,小路与大院隔着一道铁丝网,每天当卖冰棍的老奶奶吆喝声穿过窗户时,我攥着三分钱硬币,欢快地下楼,隔着铁丝网买下一根冰棍,迫不及待撕下包装纸,将那根硬梆梆的冰棍放入口中,然后,一切的一切的一切都烟消云散了。

  电扇

  执扇是中国人发明的,战汉时期称之为便面,至宋沿用;折扇的发明目前是个悬案,日本发明的可能性最大,但韩国人咬住牙关说是他们发明的;电扇发明时间近,才一百多年,记录清晰,美国人发明的,时间是1880年,在他之前50年,另外有个美国人从钟表发条上得以启发,用发条驱动扇叶,算是机械扇,此扇最大的麻烦就是爬梯子登房顶上足发条累一身臭汗,然后下来乘凉。

  电扇虽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但在中国普及也就三四十年的光景,我小时候电扇大都是豪华场所的配置,一般是吊顶扇,硕大无朋,转起来呼呼作响,引得我常常站在电扇下边乘凉边注目观看。至于花钱购买电扇则是改革开放后的事情,配置电扇曾是中国每个家庭的梦想。

  但电扇好景不长,空调机出现了,其凉爽不是电扇可以媲美的。自打空调进入家庭之后,电扇就像受了气的小媳妇似的,不招婆婆待见。当时,随着空调行业群雄争霸,电扇行业哀鸿遍野,似乎大势已去,就等下死亡通知了。

  风水轮流转。也就十年时间,社会上渐渐多了一种新病——空调病,腰酸背痛,浑身难受,尤其老年人更甚,于是乎空调机渐渐成了摆设,开得少了,而电扇又缓过劲来,功能多样,摆头摆尾的有之,忽大忽小的有之,定时遥控的有之,关键还便宜省电,室内空气一流动人特别舒服,我不知别人,天一热我先想到电扇,远远地转着,这种享受已让人心满意足了。

  古人云: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什么事物既不能妄自尊大,也没必要妄自菲薄。如此而已。

  (作者马未都为收藏专家、观复博物馆创办人及现任馆长)

(转载需注明来源:江苏智库网)
  编辑:蔡阳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