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加微信
江苏创新驱动发展的“试验田”
2017-12-18 15:42:00  来源:江苏智库网  作者:胡义东

  ——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探索与实践

  江苏省产业研究院成立于2013年12月,是江苏省产业结构升级内在需求和创新驱动发展相结合的产物。目前,产业研究院已经有36家研究所,其中加盟型研究所23家,新建专业研究所13家,研发人员6000多人,转移转化成果2000多项,衍生孵化企业400多家。专业研究所涉及材料、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先进制造、节能环保等五个产业领域,分布在省内各个高新园区,有利于研究所与高新园区的主导产业紧密结合,更好地服务主导产业。省产业研究院成为我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试验田,为推进“两聚一高”新实践,促进江苏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支撑,作出了探索性贡献:

  一是创新组织领导机制。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和理事会,由省政府常务副省长担任领导小组组长,分管科技副省长担任副组长。工作领导小组下设理事会,由政府、高校、金融机构、企业的专家人员组成。研究院采取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以总院+专业性研究所的方式构建。总院和专业研究所都是独立法人。专业性研究所是事业法人或者企业法人,以机构本身是否做产业技术的公共研发为主要评判因素之一。

  二是创新发展定位。目前企业用技术推进产品的能力已经增强,但获取好的技术,依然困难且风险大,研究院的着力点是从科学到技术的环节。研究院明确四个使命:科技体制改革的试验田、产业技术升级的推进器、吸引创新资源的强磁场、重大创新成果的策源地。功能定位方面,专注于产业技术研发,不与高校争学术之名,即研究所和高校共同开展研究的时候,发表的文章、出版的专著、申请的专利等,可以以高校为主,但成果转移转化的主体是研究所;不与企业争产品之利,研究所的核心使命是做公共技术研发,不做产品的批量生产,即研究所产品销售收入不能超过总收入的50%,为江苏产业转型升级和未来产业发展持续提供技术支撑。

  三是创新工作导向。树立市场导向,研究所项目选择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对研究所的考核以对产业的技术贡献为主,如以技术转让、技术投资、技术服务等指标为主,按照合同科研的绩效,计算确定对专业研究所的经费支持额度。但是由于企业真实技术需求很难了解,通常采取与细分行业龙头企业共同打造联合创新中心的方式开展产业技术研发。树立开放导向,研究所与海内外顶级高校、研发机构及高技术企业开展了以推动原创成果来江苏转移转化为主要目标的全面战略合作,为合作大学和研发机构设立专项资金支持其研究成果来江苏落地转化。树立激励导向,创造宽松环境,研究所拥有科技成果所有权和处置权。为激发研究人员工作积极性,积极解决研究人员与知识产权的关系,鼓励科技人员更多享有技术升值收益。

  四是创新资源集聚机制。为积极促进技术创新,研究所聘任两类项目经理,一类是面向全球选聘一流领军人才,集聚创新资源,筹建专业研究所。另一类是吸引引领性、前瞻性、颠覆性的技术创新项目落户江苏,实施重点项目。为更好地为江苏产业持续提供技术供给,于2016年成立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从三个层面推动产业技术研发,分别是:建设和培育专业研发公司即自主研发技术,投资引进海外技术即引进创新成果二次开发技术,建立合资研发公司即引进海外顶级公司直接供给技术。同时分别在汽车、智能制造、半导体、激光领域设立了四支专业投资基金,致力于打造一流的研发平台、建设一流的研发队伍、探索有效的激励机制、建立开放的合作模式。

  为更好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结合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实践,建议:一是着力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攻关;二是快速培育壮大高技术企业;三是建立聚才、用才、育才、励才的体制机制;四是打造能干事、易成事的重大载体和平台;五是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社会舆论环境和氛围;六是建立和完善鼓励创新的法制体系。

  (作者系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党委书记、副院长、研究员)

(转载需注明来源:江苏智库网)
  编辑:蔡阳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