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加微信
江苏省宏观经济学会聚焦“现代化经济体系与江苏创新实践”
2017-12-14 20:24:00  来源:江苏智库网

   

   

  为适应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的要求,十九大报告提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大任务。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江苏持续推进“两聚一高”新实践,必须深入研究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面临的新问题、新挑战,提出新举措。12月14日,江苏省宏观经济学会主办、省宏观经济研究院协办了名为“现代化经济体系与江苏创新实践”的学术沙龙活动。来自省有关部门、高校、科研单位和省经济学会的10余位专家学者,围绕江苏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创新与发展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和研讨,省宏观经济学会会长黄健主持沙龙活动。

   

  省社科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刘德海在沙龙中强调,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对党和国家的工作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而目前除了要了解目前社会主要矛盾外,还应该再进一步探讨一下矛盾主要方面是什么?我觉得主要矛盾就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要搞清楚不平衡、不充分的关系,然后再搞清楚这些不平衡、不充分在江苏是如何体现的,这样才能有针对性的解决江苏贡献发展难题。今天专家们就江苏如何发展现代化经济体系提出的意见都非常好,其中很多观点都为现代化经济体系在江苏的创新实践提供了宝贵意见,对江苏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建设有很大促进作用。

   

  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赵建军在致辞中强调,这是省宏观经济学会举办的一次小型沙龙活动。这次沙龙的主题是“现代化经济体系与江苏创新实践”,选题非常好,贴近十九大精神。习总书记做的十九大报告博大精深、高瞻远瞩,为中国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明确提出到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2050年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非常鼓舞士气、振奋人心,其中第五部分讲的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主要包括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型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区域协调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等六个部分,这是我们从事经济工作的同志需要深入学习、准确把握的一个重要内容。省委省政府领导多次强调要深入思考江苏如何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以及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四位一体协同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这些都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去思考、去践行、去探索。今天开展的沙龙活动,正是这个目的,沙龙活动是属于互相碰撞交流的,这种形式很好,希望大家积极发言、提出观点,在头脑风暴中摩擦出新火花、产生新思想,为全省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出谋划策,提出更多更好更有针对性的思想和举措。

   

  林康做主旨演讲

  林康:大家知道十九大为我们全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提出了一个时间表和路线图,分了两个阶段,2020年全面实现小康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达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再奋斗15年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江苏来说无论是全面小康还是现代化建设的探索和实践都走在了全国的前面。按照习总书记对江苏先行探索的总体要求,我们可以也应该比全国高水平、提早实现全面小康和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为此,从经济发展现代化、治理能力现代化、社会文明现代化、人的现代化、社会发展现代化、生态发展现代化等六个方面提出了江苏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具体内涵和主要指标。

   

  张晓做主旨演讲

  张晓:我的话题是关于“互联网+”能为智能制造做点什么,这是我差不多一年左右的学习、观察和体会。 从目前来看,智能制造我认为它主要体现在产品的智能化、生产线的智能化、平台智能化三个维度上。产品的智能化是通过在生产的产品当中通过加入传感器、存储器、控制器,从而实现产品的可感知、能定位、能互联的状态;生产线的智能化是通过自动化装备的互联互通,从而实现制造过程中自动化的决策和生产加工过程当中的智能自主控制;平台智能化是通过各智能终端与运营软件中产生的数据,运用大数据、云计算这样的一些新兴处理的手段可以提供具有柔性化响应能力大规模定制服务。但目前我国“互联网+”在智能制造作用当中也会有局限,主要体现在核心零部件的设计与生产,虽然我们在技术元器件和零部件方面出口其实已经站到了世界前列,但是其中的高端产品很多时候要依赖进口,所以我们整个创新驱动发展的过程还是相当的困难。

  随后,省社科联副主席徐之顺、东南大学教授王文平、东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袁健红、苏州发展规划研究院院长李湛等相关专家还从各自研究领域进行了交流发言,为江苏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献言献策。

   

  徐之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要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就我们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建设而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解决共建共享的问题,归结起来就是说现代化经济体系要体现这个社会公平正义。

   

  王文平:我今天跟大家交流的题目是“产业生态经济系统优化与中国绿色发展”,我们从优化的角度来看中国的绿色发展。进入到智能化阶段数据资源、信息资源、智慧资源,以及一系列可再生、可循环清洁能源这些将会是绿色发展阶段最关键和最需要大家考虑和思考的东西,他们怎么以新的方式去结合,怎么以新的产品形态去表现,这也就是所谓的新模式、新的生产方式等等。

   

  袁健红:从科技创新的角度去谈现代化经济建设,按照十九大的说法,我们现代化的经济体系应该是要实现三个转变,一个是质量转变,第二个是效率转变,第三个是动力的转变。然后要具体的方法措施是要四个结合,科技创新、人力资源、现代金融(资本)、实体经济的结合。通过这样一些方式来推进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建设。

   

  李湛:现代化经济体系要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产业的新联系,但目前我们江苏也好、苏州也好、苏南也好,实际上还是一种旧的联系,所以我们要抓住全球经济上升期的机遇,无论是乡镇企业,还是苏南模式都要进行变革,促进经济实力增强。

(转载需注明来源:江苏智库网)
  编辑:蔡阳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