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加微信
深刻把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总体要求和推进策略
2017-12-19 15:56:00  来源:江苏智库网  作者:陈良彪

  十九大报告中明确了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20字要求,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根本追求和未来30年的建设目标,具有深刻内涵。一是农村经济社会更加充分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层出不穷,农产品极大丰富,生态产品、文化产品进入市场。二是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农村居住环境、民生各方面改善非常明显,生态宜居成为农村、乡村的新名片,贫困人口逐步下降,农民生活逐渐富裕。三是乡村治理更加注重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了从民主管理向追求治理转变,治理内容、方式及手段等都有很大提升,重视保证农民的参与感、获得感和幸福感。在推进这一战略的进程中,要把握以下几点:

  1.顺应产业布局的非集中化、非城市化趋势,引导产业向乡村布局。产业向乡村布局是世界产业布局的一个趋势。推动乡村振兴首先的问题是推动产业振兴,而不是简单地将城镇过剩产能疏解到乡村。把经济发展的问题解决好,农民腰包鼓起来,其他的事情就都好办了。当前,一些制造产业因为受交通、通讯、技术、科技方面的限制较少,完全可以配置到乡村。

  2.推动城乡土地制度实现同地同权。目前鼓励返乡、回乡、下乡成员到农村创业创新,相关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保障需要统筹解决。城市国有土地建设用地的使用权是有偿取得,但乡村相关土地制度也需要在城乡融合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统筹考虑。目前,全国包括江苏都进行了土地所有权制度改革的一些探索,比如三权分置、集体建设用地的增减挂钩以及江苏实施的征地留用等,关键问题是土地管理制度要走到规划管制、用途管制上面来。

  3.解决好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问题。预计2035年,还会有3亿多农民长期生活在农村,1亿多个农户在农村从事与农业有关的工作,户均农地20亩。加之南方丘陵山区很多耕地难以大规模耕作,家庭经营的小农生产将是农业现代化的基本面,需要着力解决好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的衔接问题。一是通过三权分置产权制度改革,实现土地流转,推动小农生产向家庭农场转变,农业经营收入提高。二是采取股份制,通过联合与合作推动家庭经营小农生产抱团发展。三是深化农业服务,通过专业化合作扩大服务规模,推动家庭经营小农生产实现规模效应。四是借鉴西奥多·舒尔茨《改造传统农业》相关研究,促进小农户的联合、进行股份制改造、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推广农业科技应用等,推动家庭经营小农生产提升集约化经营水平和效益提升。

  4.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融合发展要解决好以下四个方面。第一,概念界定。融合发展不是简单的农业、文化、旅游、生态要素累加,以一个产业要素为内核,多产业形态整合,比如农业+乡村旅游+文化体验,从而使得经营形态中产业边界模糊化。第二,尽量避免同质的竞争。应立足自然资源、生态环境、民俗文化、特色产业优势,实现资源要素的整合、集聚和优化配置,以“农业+”打造新农业,推动融合发展。第三,避免离农倾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同时,更要保留住乡村田园风光、文化特征等本质特色和价值。第四,保障融合发展的条件。不断加强农业基础建设和农村公共服务,促进农村生产生活更加便利高效,更加顺应融合发展趋势。

  5.提高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一是健全乡村治理组织体系,将党组织、村委会、村民小组及新型社会组织包括村民理事会、村民监督会等纳入其中,发挥好各自作用。二是拓展乡村治理内容。创新治理方式和治理手段,推行分散决策,改变统一投票,转由谁受益谁参与来决策;完善治安管理,比如一两千人的村成立一个社区管委会设置一个警务室;综合整治水、气、垃圾,一个村请2—3个保洁员,由财政提供补助经费;注重养老服务,政府提供养老金、养老保险,构建家庭养老服务的机制。三是实行村级民主决策程序规范化,完善全体村民监督机制和村级重大决策责任追究制度。

  (陈良彪: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

(转载需注明来源:江苏智库网)
  编辑:蔡阳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