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加微信
以“互联网+”行动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2017-12-19 16:13:00  来源:江苏智库网  作者:丁 宏

  农业是“互联网+”行动的核心领域。2016年江苏农产品网络营销额达285亿元,连续多年保持20%以上增速;促进物联网与农业智能结合,无锡市是全国农业物联网三个试点之一,创建省级智能农业示范基地127家,全省规模设施农业物联网技术应用面积占比逾14%;农业管理服务电子化、网络化进程加快,农业信息化覆盖率近60%;江苏沭阳(花木)、睢宁(家具)等地依托地方资源优势和产业特点,通过互联网+产业+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逐渐形成了极具地方特色的电商集群,走出了一条“互联网+”富民的创新之路。从目前看,“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是推进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路径,但仍面临着一系列障碍和挑战。主要表现在:

  一是互联网经济追求长尾效应的本质特征和我国农业小而零散供给矛盾突出的现状之间的差距。互联网经济是长尾理论、是最佳应用空间,通过培育海量用户,挖掘其应用价值而实现企业利润,主要解决的是需求侧的问题;而正如中央2017年一号文件中指出的,我国农业的主要矛盾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突出表现为阶段性供过于求和供给不足并存,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通过互联网+倒逼农业转型升级,甚至是优化整合全产业链任重而道远。

  二是互联网+模式会放大口碑效应,导致“富者越富,贫者越贫”。互联网为消费者口碑传播提供了无限的可能和便利,这也是成功的互联网产品追求专注和极致的根本原因。目前在互联网农产品、互联网农业旅游等成功的案例,是他们本身就具备了较好的素质,拥有一些可以为互联网所开发和利用的资源,因此是“好上加好”,而那些只是想搭互联网之便车,粗制滥造、同质化严重的商品只会死亡得更快。

  三是城乡数字鸿沟的存在导致互联网+农业应用困难重重。尽管目前我国农村互联网用户和手机用户的绝对数量有所上升,但其整体水平还处于信息化发展的初级阶段。数字鸿沟的表现已经从“数量”和“接入”的不平等,转向信息技术“质”的不平等以及用户的经验和能力的变化。由于地域、经济发展等原因,农民(包括地方干部)在观念上的数字鸿沟更甚于硬件上的数字鸿沟,让他们主动拥抱互联网困难重重。

  四是农村物流配送体系不完善成为制约互联网+农业战略的瓶颈因素。总体而言,我国农村物流基础建设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比较突出,农村分散的特点导致“最后一公里”配送难题尤其突出,社会化物流目前仍不能有效服务村镇。由于农产品通常具有生鲜特性,易损、易腐,对时效和运输过程的控制要求更高,成为互联网+农业战略实施的重要瓶颈。

  互联网与乡村振兴战略的融合发展具有广阔前景和无限潜力,但仍需清醒地认识到制约其推进的瓶颈性因素,积极发挥我国互联网已经形成的比较优势,推动现代信息技术在乡村振兴战略各环节的应用和深度融合,为实现乡村振兴目标提供强大创新动力。

  (作者系省社科院科研处副处长、研究员)

(转载需注明来源:江苏智库网)
  编辑:蔡阳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