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是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地。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发展海洋经济,指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向海图强之路”“要推动海洋科技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加强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创新是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今年7月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强调:“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更加注重创新驱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要充分认识创新驱动对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作用,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激发海洋经济创新动能,支撑我国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蓝色大海孕育无限机遇,海洋经济是未来最具活力的增长极之一。开发蓝色碳汇、推动海洋能规模化商业应用、培育深远海旅游新业态、拓展智慧港口等新兴领域,无不依赖科技进步与创新。更加注重创新驱动,提高海洋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努力突破制约海洋经济发展和海洋生态保护的科技瓶颈,有助于牢牢把握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动权。
创新驱动是突破资源环境紧约束的“钥匙”。当前,保障海洋空间安全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比如,近海渔业资源衰退、陆源污染加剧、生态空间挤压等问题日益严峻。只有更多依靠创新驱动,发展深远海智能养殖技术、研发海洋可再生能源高效利用装备、突破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瓶颈、构建海洋环境立体监测与生态修复体系等,才能破解资源约束与生态退化困局,开辟可持续的“蓝色粮仓”与“蓝色油田”,实现向海洋要空间、要效益、要未来的转型发展。
创新驱动是锻造海洋产业竞争新优势的核心动力。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大国博弈向纵深发展,全球海洋科技与产业竞争日益激烈。更加注重创新驱动,强化海洋战略科技力量,掌握关键核心技术,才能把握海洋经济发展的主动权,抢占高端海洋装备制造、海洋生物医药、海洋信息服务等高附加值领域的制高点。同时,推动技术攻关与产业创新融合,如推动“海洋牧场+”文旅融合、建设海洋大数据服务平台等,将推动我国海洋产业向价值链中高端攀升,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话语权与发展机遇。
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积极推动海洋强国建设和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一系列重要决策部署,推动我国海洋经济持续发展、取得重要进展,2024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突破10万亿元。在海洋科技创新方面,我们不断加大投入力度,“蛟龙”探海、“雪龙”破冰、“海斗”深潜等重大工程科技成果涌现,海水养殖技术、海洋卫星观测、港口自动化等领域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海洋渔业、油气、船舶、工程装备制造等产业加快数智化、高端化转型升级步伐。这些创新成果为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推动海洋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加速向深远海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拓展。
同时需要看到,我国海洋经济在创新驱动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和短板,主要是创新投入持续加大,强度仍显不足;创新体系初步建立,效能有待提升;科技成果涌现,“卡脖子”痛点犹存;成果转化率低,产业化瓶颈多;人才结构失衡,高端人才紧缺;创新环境需优化,体制机制待突破;等等。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将“更加注重创新驱动”的要求落到实处,精准发力,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激发海洋经济创新动能。
一是强化顶层设计与战略牵引,围绕深海深渊探测与资源开发、智慧海洋等重大科技项目加快布局,强化海洋战略科技力量,培育发展海洋科技领军企业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探索“负面清单+包容审慎监管”模式。二是攻坚关键核心技术,集中攻关深海探测与作业技术、高端船舶与海工装备、海洋生物资源高值化利用、海洋可再生能源高效转换、智慧海洋技术等;加快建设深远海综合试验场、超大型海洋环境模拟设施、海洋生物种质资源库等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三是推进海洋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融合发展,实施高端人才引育计划,在人才评价机制改革上突出实际贡献;深化产教融合,推动涉海高校学科对接产业需求,发展专业学位教育;校企共建产业学院、实训基地培养技术技能人才。四是优化创新生态,引导和加大科技创新资源投入,鼓励社会资本投资海洋经济;鼓励设立市场化海洋产业投资基金和创投基金,发展海洋科技保险、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蓝色债券等工具;加强海洋科普,弘扬科学家精神、企业家精神和工匠精神,优化海洋人才发展环境,营造尊重知识、鼓励探索的氛围。
(作者为中国海洋大学技术经济研究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