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加微信
那头“灰犀牛”,会不会撞了年轻的中国市场经济的腰?
2017-08-03 15:36:00  来源:长江产经智库

  编者按

  《人民日报》2017年7月17日在头版刊发了一篇评论员文章提到,“既防‘黑天鹅事件’,也防‘灰犀牛’,对各类风险苗头既不能掉以轻心,也不能置若罔闻。”,一时间,“灰犀牛”成为了当下的热词。

  本周,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院长刘志彪教授组织群内专家、学者们,针对“那头‘灰犀牛’,会不会撞了年轻的中国经济的腰?”这一主题展开讨论。我们精选了大家发言中的主要观点发布于这一期推文中,如果你有什么有趣的观点或是希望对文中作者的观点进行补充、评价,都可以在下方给我们留言哦。

  名词释义:灰犀牛

  “灰犀牛”是美国学者米歇尔?渥克2013年1月在达沃斯论坛上提出的概念,后来形成了一本专著《灰犀牛:如何应对大概率危机》。

  相对于以黑天鹅比喻小概率、难以预见性和偶发性、而又影响巨大的事件,灰犀牛则比喻概率极大、冲击力极强的风险, 是我们应该意识到的风险,是一种视而不见的危机。灰犀牛事件不是随机突发事件,而是在一系列警示信号和迹象之后出现的大概率事件。

  陈 东(南京大学博士后):

  我认为当前最大的灰犀牛之一还是民间投资增速下滑和结构投机化。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成功就是民间投资的发展,带来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结构优化。各种经济问题,如果由高度市场化嗅觉的民间资本来完成,就会化矛盾于无形。所以,在解决腐败毒瘤后,现在到了再次理直气壮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的时候了。

  何 雨(江苏省社会科学院):

  灰犀牛最大的特征,就是意料之外。现在,汇率和不良债,都有共识,称不上灰犀牛。反而是楼市,大家都是看空做多。个人认为,楼市最具备灰犀牛潜质,我也倾向于楼市将面临重大拐点。

  孙 军(淮海工学院):

  中国发展到当下,暗藏了很多灰犀牛,例如民间资金外逃下的外汇流失、地方政府债务、社保支付危机、房价过高、减税降费难度加大,技术进步仍然艰难、产业持续向外转移,等等。当下,对资本外流进行控制,加大对外资的引进力度,对内放权让利,鼓励创新创业,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灰犀牛,但仍不能解决根本问题。也就是说,目前主要是“防”和最大程度的“化解”,但仍不是解决之道,基本问题仍没有得到根治。以地方政府债务为例,尽管实施了PPP、地方政府发行债券等方法,但地方发展的收入问题仍没有得到解决。尽管房产税长期来看一定得收,但在房价高悬、资金外流、土地出让收入仍是地方政府收入重要来源背景下,仍然很难得到快速实施。因此,在防灰犀牛的同时,一定要理顺经济发展体制机制问题,这是关键所在。

  王修志(广西师范大学):

  当下最直接的灰犀牛还是银行累积的不良债权风险。风险一旦爆发,意味着居民家庭和个人长期储蓄所得的货币财富急剧缩水,其连锁反应是致命的。而深层次的灰犀牛,则是民众在改革进程中获得感减弱,由此导致改革信心逐步丧失,这将使发展失去根本动力。中国这样的体量,只要人心在,啥犀牛都不可怕。所以,深层次的真正有杀伤力的灰犀牛是:改革动力减弱+改革信心缺失+改革方向不明。

  孙国民(南京大学博士后):

  社会阶层固化严重,向上通道受阻,源于用人制度上的重大缺陷,表现为用什么人、怎么用、用到什么程度等系列重大问题,这方面的矛盾长期存在。对用人机制实施变革,畅通社会向上通道,社会才会形成良性循环,形成正向发展回环,规避社会逆淘汰和格雷欣法则的大规模发生,并让人民群众看到希望,这是社会进步的聚力器。

  刘瑞翔(南京审计大学):

  我理解的灰犀牛是经济系统的突然崩溃,可能爆发于一点向整个体系扩散。政府为了避免灰犀牛的产生,需要加强对经济的监管。

  长期的化解之道就是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型,要真正通过供给侧改革,减少政府对于经济的干预,让市场配置资源。

  张建华(上海对外经贸大学):

  我觉得灰犀牛来自经济增长新旧动能的不衔接。经济建设是中心工作,增长是重中之重,现在的增长仍依赖传统力量硬撑着,新动能不仅弱小,而且有可能难以壮大。因为一些重要因素在制约和分散着新动能的积聚,比如大量的资金投向国外,国企越来越替代民企,民企的生产经营又非常艰难。

  宋文阁(江苏省国资委):

  今天经济灰犀牛来自于政治、经济、军事等各个方面,如政策(如财政与货币政策)运用不恰当、军事外交手段的非常规应用等。具象的、什么量级的、什么摧毁力的?估计预测不到。从历史视角看,不外乎上述几种。

  只要能预测到,肯定就防范,就会消灭在萌芽状态。

  伏玉林(华东理工大学):

  当代经济危机来临之前的两个重要特征,是实体经济全要素增长率的持续下滑,再就是货币增长率的持续上升。上半年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 6.9%,上半年的M2增速明显下滑到个位数,经济转型效果显现。党报担心的楼市泡沫、汇率和不良债会不会成为冲撞经济的灰犀牛,个人觉得目前还没有出现经济危机的明显征兆。目前,仍然要继续致力于经济的市场化改革,通过竞争机制来提升实体经济增长率和技术进步水平,增强市场主体信心,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此外,继续抑制房地产泡沫,需要土地制度的深化改革,采取更加灵活的汇率政策,有效防范公司债务和地方债务风险。总之,化解大概率危机事件要从深化改革开放、振兴实体经济和防范风险三方面着手。

  大萧条是一系列累积的结果,难以预测最后一根稻草。但是,从体制看,中国经济的彻底转型可能真的需要一次强行调整。

  刘志彪(长江产经智库):

  我觉得灰犀牛以什么形式出现,确实不好预测。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它不一定由金融领域的问题引发,但是一定会在金融领域触发金融危机。

  货币超发才是隐藏在中国经济运行系统中真正的灰犀牛!无论是房地产的泡沫,还是人民币的汇率,或者地方政府高额债务,其内因都是货币超发。

  为啥会出现严重的货币超发?根本原因是增长方式的粗放型,以及对地方政府、国有企业的软预算约束!

  方向阳(中国财政杂志社):

  灰犀牛有:中小民营企业大规模倒闭和大规模失业,房价大降,股灾频现,债务链断裂,银行挤兑,币值巨贬,资本大规模外逃。

  黄志军(中国农业银行):

  普遍认为现在的房地产泡沫、汇率和银行不良是比较大的灰犀牛,但最根本的是,政策短期性所产生的强大动员能力,对灰犀牛产生膨胀效应。强大的动员能力,分散决策但行为一致的地方政府经济决策,都会催生灰犀牛的膨胀,进而掩盖问题的本源。而商业银行表现出与地方政府一致的决策行为。这种行为的一致性将抵消经济系统本身的分散决策风险规避功能,导致问题的自我膨胀。其实不管是房地产泡沫、汇率风险还是银行不良,还是企业缺乏本源的动力、没有核心的竞争力,这个才是问题的关键。而企业的竞争力绝不单单是补贴、扶持基金能搞起来的,涉及一系列剜骨疗伤般的改革。所以针对上述灰犀牛的技术性解决方案,都解决不了问题,只会延缓问题本身,而最终又加剧灰犀牛的膨胀。

  单豪杰:

  地缘政治这头犀牛是确实存在的,现在一旦发生局部战争,房价、股市、外汇市场就成了大问题,其他的潜在犀牛短期内没这个导火索,不会飞奔的。

  林学军(暨南大学):

  中国的灰犀牛可能有地产泡沫、汇市、股市激烈波动、政府债务违约;当然也可能因粮食安全,网络安全,能源安全,国家安全出现问题。解决问题是防微杜渐,防患未然。最重要的是提高劳动生产力,发展实体经济,储备粮食和能源;控制整体债务规模,控制房价,保持足够的外汇储备,维护股市秩序,保证股市平稳发展;加强互联网信息安全,提高国防安全保卫能力。

  杨志勇(中国社科院财经院):

  灰犀牛是自己养起来的。决策专业性提高,犀牛就养不大。

  杜运苏(南京财经大学):

  灰犀牛还是在国内可能性比较大,新动能发展缓慢,旧动能拉动作用下降,接下来要稳增长,货币增长还是会很高,在外汇管制趋严的情况下,如果控制不好或处于拉动经济考虑放松调控,国内资产价格还会再上新台阶,一旦出问题,将会带来一系列麻烦,如地方债等。

  王思彤(江苏省统计局):

  以目前党和政府对宏观经济的把控能力,我认为中国短期内出现灰犀牛的可能性不大。因为中国经济自给自足能力比较强,除非发生影响与波及面比较大的战争,才会对如此庞大的经济体构成致命的冲击。想想看,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经历比较大的两次危机就是索罗斯等引起的东南亚金融危机和美国次贷引起的全球金融危机,但我们还是保持了足够的定力,尽管后者让我国的外贸出现了严重的滑坡。

  赖红波(上海理工大学):

  一头怪兽在一点点长成,步履蹒跚朝我们越走越近……大鼻子(房地产捆绑和依赖)和4条粗腿(国企占据垄断大多数资源而缺乏创新;资金和信贷市场保守不思进取;汇率和国际贸易环境日趋恶劣;中小民营企业支撑的实体产业陷入转型陷阱)的轮廓清晰可见。

  或许,这头怪兽就是传说中的灰犀牛?

  刘建森(徐工集团):

  人民群众的获得感与贫富差距拉大的感觉之间的落差,也可能因一件小矛盾而引出灰犀牛,因此必须更加坚定地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王美今(中山大学):

  灰犀牛事件不是随机突发事件,而是有一系列警示信号和迹象之后出现的大概率事件。

  赞同刘志彪老师“货币超发才是隐藏在中国经济运行系统中真正的灰犀牛!”的观点。应当关注美元黑市汇率和“官价”的价差、黑市交易的活跃度,这可能是“灰犀牛”出现的重要警示信号和迹象;人们纷纷争着通过黑市兑换美元,可能伴随着资产价格大跌,债务链断裂,资本大规模外逃,本币大幅贬值。

  彭本红(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基层的执法、贪腐、利益分配、临避冲突等引发的群体事件都可能是今后一段时间的灰犀牛。

(转载需注明来源:江苏智库网)
  编辑:蔡阳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