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加微信
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思考
2017-05-24 15:06:00  来源:长江产经智库

  刘志彪(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

  要弄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内涵,必须首先界定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表述起来很长,其实我觉得就是三个核心问题:

  一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

  二是立足发展中大国的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三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简要地说,就是共产党领导,发展生产力,实现共同富裕。

  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就是要研究在共产党领导下,怎么通过解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最大限度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人民共同富裕,实现国家现代化。

  周小虎(南理工)

  习总书记的政治经济学强调的经济发展导向性:即服务于人民群众,而不是资本拥有者,是从资本逻辑重新回归到劳动价值论。

  邵军(长江产经智库特约研究员)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主要解决生产关系如何适应生产力,上层建筑如何适应经济基础。在此理论指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应主要解决改革问题。

  刘根荣(厦门大学)

  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构建,根本目标是要建立一个合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规律的理论体系,解释中国经济发展模式、形成有别于西方经济学的话语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内容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运行机制;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宏观经济运行机制;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全球化战略。

  于春晖(人民日报)

  从经济发展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三个时间维度,讨论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问题,这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进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核心问题,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关键议题。

  孙月平(江苏省委党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点其实就是这几年一直在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学”。我理解,近20多年来,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学都差不多,基本框架都是十四届三中全会《决定》定下的体系,不断扩展延伸。

  陈心颖(福建省委党校)

  需要厘清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可否利用西方政治经济学的一些分析框架来分析,还是只能单纯的利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原理。

  陈东(南京大学)

  对于中国特色政治经济学,我从微观和民营企业这方面作阐述。

  (1)大背景。应该是改革开放以后才能算中国特色政治经济学。之前只能算政治学,无经济学可言,至少是实践不成功的政治经济学。

  (2)市场主体。中国特色政治经济学特在主体的民营企业,而非国企。市场活力靠民企的发展壮大,他们在没有资源,没有背景,没有技术的情况下,从零开始,大浪淘沙,永立潮头,到目前贡献了GDP的一半以上,就业的9成以上,无论是传统行业,还是高新行业,或者是商业模式,都是民营企业在披荆斩棘,虽然民营企业失败率很高,但成功下来的都是真正的精英。如商业零售终端的苏宁,科技创新的楷模华为,互联网+领域的阿里巴巴、腾讯。

  (3)公司治理模式。我认为民企下一步应该朝“现代企业制度+党建+社会公益”模式。真正探寻适合中国特色的民营企业现代企业发展模式,现代企业制度是基础,同时以党建推动新型政商关系发展,党建不仅保证政治方向,而且要和公司治理结合起来,可以以“双向进入”模式。通过党建,逐步替代现在的政治关联所带来的负面效应和腐败高发。

  (4)社会公益。实现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政治经济学的追求终极目标,所以民营企业在实现企业发展的前提下,以直接和间接方式对社会作贡献,但当前,主要还是以纳税和就业的贡献为主方向,不鼓励捐款和到不适应发展的地方产业扶贫。

  王修志(广西师大)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建构及演进逻辑:原创—继承—发展—融合—创新。具体而言:

  1.强调基于中国经济运行和社会发展实践的原创性(这是“特色”的国情基础);

  2.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继承和发展: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再认识,特别是生产关系的继承和发展(涉及价值取向);

  3.对西方经济学的融合借鉴:特别是与生产力对应的技术分析部分,大胆借鉴,为我所用(工具和方法);

  4.“理论+实践”模式下的创新: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在实践中实现理论纠偏和创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体制和机制特征:体制特征:所有制基础+党的领导+人民中心;机制特征:高效政府+高效市场+新型开放+全球共荣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任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作为立足中国发展实际的一门学科或者科学,需要从逻辑和实践中系统回答:为何发展?为谁发展?发展什么?如何发展?

  张建华(上海对外经贸大学)

  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这个题目来说,“经济学”是核心概念,“中国特色”和“政治”是前提。根据某个经济史学家的观点,所谓政治经济学就是国家经济学,所以这两个前提合并在一起,就是“中国经济学”以,它不是西方经济学,是与之对应的一个并行概念。

  由于中国经济学中又有一个特定的定语“社会主义”,所以,中国经济学的任务就是解释(理论化)新中国成立以来,在中共领导下,经济发展的成败经验。不论对于指导下一步的经济发展还是参与国际竞争都需要。

  孙国民(南大应用经济学博士后)

  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几点看法:

  一是时代背景发生了深刻变化,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形成的历史时代背景与当今社会不同。

  二是马克思主义同有关国家具体国情的结合,实际上形成了形形色色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而放眼当今世界,唯有中国的社会主义发展和建设取得了最大的成就。因此,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是中国对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贡献。

  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是强调该经济学理论立足中国大地、扎根中国实践;“特色”是该经济学理论和实践区域别于形形色色的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则继承并强调了中国仍然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国家;“政治”是马克思主义者毫不避讳的内容,马克思主义理论有公开的阶级倾向性,那就是服务于无产阶级政权,服务于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服务于政党的经济学;“经济学”则强调了该理论的范畴,仍然是经济学范畴。因此,可以成为一门学科,而成为一门学科,就需要有核心的构念、理论框架、理论体系等。

  如何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主要谈三点:

  一是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架构、权力运行机制等。当今中国,带领全国人民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领导力量是中国共产党,主要形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当然,这里的政治结构和权力运行机制,是伴随经济转型、社会转型而致的政府转型,是经济、社会和政府三大转型的有机统一,并不断体现政府再造的时代特征。

  二是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这个四个环节,特别是要立足当前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以及历史新方位的判断,要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内容。

  三是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机制,这个动力仍然来自改革开放,而且是深化改革开放,是对改革开放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而当今的改革开放集大成的遗产是“一带一路”倡议,这是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崭新内容。

  施康(香港中文大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主要问题是解决人民内部的不平衡和制约生产率进一步提高的制度约束。

  宋圭武(甘肃省委党校)

  “四个全面”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也是中国经济学研究需要坚持的最新指导思想。在价值论层面,中国经济学一定要坚持劳动价值论。在产业层面,中国经济学应坚持新重农主义思路。在经济制度设计上,中国的经济学必须要把制度的公平建设放在重要位置。在经济增长动力选择上,中国经济学需要构建综合动力体系。在经济学研究方法选择上,中国经济学需要坚持唯物辩证法,需要树立全局分析、动态分析、辩证分析的思路,需要尽可能克服形而上学的研究思路。中国经济学追求的目标应是总体均衡,而不是局部均衡。

  鲁明泓(长江产经智库特约研究员)

  孙冶方试图模仿《资本论》,用演绎推理的公理化方法,重建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最后碰壁失败。这是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的一次宝贵尝试,给我们留下了许多经验教训。细究失败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找到一个或少数几个具有公理性质的社会主义经济学概念和基本定律(孙冶方用的是价值和价值规律)并不容易,二是用这些基本概念和定律去推演出种种繁杂的现代经济现象(孙冶方试图用十九世纪比较典型的生产过程、流通过程、总过程等)也十分困难。

  在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时,如果用归纳总结的方法,再加上比较(主要与传统理论和西方理论比较,以突出新理论的特色)方法,那么不仅可行,而且容易得多。例如:我们可以总结归纳出中国关于市场与政府的理论与实践,关于产业政策的理论与实践,关于区域经济的理论和实践等。再如:我们可以比较中国的理论实践与传统以及西方理论实践的异同优劣。这些中国的理论实践以及异同可以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主题内容。

(转载需注明来源:江苏智库网)
  编辑:蔡阳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