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他所在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经济大省在落实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上应有更大的担当。江苏要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长江经济带发展等发展战略中主动作为、协同联动。要加强与京津冀协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战略的对接,深度融入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做好援藏援疆等对口帮扶工作。
粤港澳大湾区地处中国南部沿海,包括香港、澳门、广州、深圳等11个城市,常住人口数量超8600万人,人均GDP领先全国,消费潜力大,市场空间广阔。南京作为长三角地区中心城市,拥有庞大的农产品消费市场和独具特色的农产品资源。如何加强广州、深圳与南京在农产品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是值得探索的问题。近期,南京市农业农村局赴广州、深圳等地实地考察,对接当地农产品批发市场、农业龙头企业、农业科技企业、政府部门等,学习粤港澳大湾区敢为人先的经验做法,探索宁粤合作谋新篇发展路径。
广深经验:在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和销售等环节都有着独特优势和丰富经验
此次调研,共走访了15家企业(单位),既有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又有国企类供应链龙头企业,以及民营类供应链企业,交流探讨农业供应链模式与规模发展理念;还有农业科创企业、单位,学习借鉴科技创新与产业孵化经验;此外,还对接了广州市农业农村局、深圳市乡村振兴和协作交流局、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等政府部门,湾区认证促进中心、深圳市南京商会等民间团体,深度挖掘在农业合作方面的资源潜力。考察中可以感受到,广州、深圳作为我国南方的经济重镇,农产品市场活跃,供应链体系完善,现代化、国际化和智慧化程度高,在农产品的生产、加工、流通和销售等环节都有着独特的优势和丰富的经验。
敢为人先、变革图强。此次调研的广州、深圳都是国际化大都市,农业产业占比小。尤其是深圳城镇化率接近100%,但深圳的农产品企业凭借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强大的供应链管理能力,敢于尝试新的商业模式、运营方式和技术手段,实现了快速发展。深农集团成立于1989年,是深圳市属国企深圳农业与食品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控股企业,也是全国农产品流通行业第一家上市国有控股公司。从最初的布吉农产品批发市场到现在的海吉星批发市场,在22个国内城市和2个海外城市布局了35家综合市场,年交易量3600万吨,年交易额超2500亿元,占全国规模以上农批市场10%的市场份额。集团通过构建全国性农产品流通网络、推动供应链标准化与数字化、助力乡村振兴等举措,不仅促进了大湾区农产品市场的高质量发展,还带动了广州乐禾集团、深圳望家欢集团等民营企业的崛起和发展。如乐禾集团在全国建有130余家分公司,望家欢集团在全国160多个城市建立了200多家分、子公司。
科技赋能、文化增辉。广州、深圳两地的农产品企业注重科技创新,引入智能物流、电子交易等现代化手段,提高市场的运营效率。如深圳前海粤十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以冷链仓储、冷链园区、冷链物流管理的数字化为切入点,打造的生鲜冷链供应链一体化管理云平台系统,功能全面、运行稳定。深农集团通过数字化技术畅通农产品供应链,研发并推广农产品标准转运箱,融合最新技术实现数据实时采集传输,降低了农产品流通损耗,提高了资金周转使用率和流通效率。在注重科技创新的同时,两地还将一些地域文化、民俗风情融入农产品的设计和包装中,使产品具有独特的文化标识。如深农集团以二十四节气为文化内核,推出“应时而食”系列产品,每个产品都与中国传统的农耕文化、节气文化相结合,讲述该产品在特定时节的种植、采摘传统,以及与节气相关的民俗习惯等,使农产品不仅仅是一种食品,更是文化的载体,增加了产品的附加值和品牌的吸引力。广州农创中心的布展设计融合了现代农业科技与文化创意,在建筑外观设计、室内装饰、展品陈列等方面,融入当地的文化元素和建筑风格,使农创中心与当地自然环境和文化氛围相融合,打造“水稻的一生”“三兔共耳”“柚子转盘”等符合其品牌形象和文化的设计,展现出独特的创意和互动性。
突破常规、服务至上。广州和深圳两地在农产品品牌运营管理方面注重创新实践,准确把握市场需求和趋势,积极探索符合市场需求的管理运营路径。如“湾区认证”创新引入高额承诺赔付、质量信息公示、销售商首负责任三项消费保障制度,通过高额赔付的经济手段和完善的认证技术体系,保障消费者购买到高品质的产品。消费者购买了不符合品质要求的“湾区认证”产品,销售商直接按照承诺赔付范围向消费者支付1万—10万元不等的赔偿金,无需消费者向生产商索赔,让老百姓买得放心、吃得安心。深圳百果园在水果行业率先提出“不好吃三无退货”服务,这种充分信任消费者的服务举措,让消费者感受到企业的诚意和对自身权益的重视,从而更容易提高客户的复购率。
精益求精、严管品质。广州、深圳两地均注重农产品的品质保障,通过严格的监管体系,构建远高于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粤港澳农产品标准体系,推动农产品生产全流程品质管控。以“湾区认证”为例,认证的农产品前期产品检测比一般检测更严格,执行的是粤港澳三地市场的最高标准,检测的目录及各种指标都有上百条,比欧盟有机认证要求还高,这些高标准提升了产品附加值,如广东捞德顺餐饮管理有限公司获湾区认证的鲩鱼单价上升了约20%。“圳品”认证是深圳市全力打造的高标准食品城市品牌,从产品质量检测、环境检测、企业体系管理、产品溯源、基地规模等方面,对基地到餐桌全链条进行安全和质量把控。每个“圳品”配备唯一溯源码,消费者扫码可查看生产基地环境数据、检测报告、物流轨迹等信息,售价比市场上同类产品高15%—30%不等。
开放包容、高效便捷。广州与深圳不仅以其国际化的都市风貌吸引着世界的目光,更以其卓越的营商环境赢得了众多企业的赞誉。两地始终坚持贯彻“有事服务、无事不扰”的理念,政府在日常管理中,尽量减少对企业的直接干预,让企业有更多自主权和决策空间。在企业需要帮助时,政府能够及时、有效地提供支持和服务,做到快速响应、精准施策。谈及在广州和深圳的营商感受时,众多企业负责人均由衷表示,两市在日常监管过程中真正做到了“无事不扰”,政府相关职能部门不会频繁地对企业开展不必要的检查,减少了对企业正常经营秩序的干扰。这种良好的营商环境,可以让企业能够心无旁骛地推进各项业务发展。
对策建议:将南京优质农产品推向更广阔市场,提升品牌影响力
广州、深圳依托粤港澳大湾区国际门户地位,形成覆盖东南亚、链接全球的农产品流通网络,市场辐射能力强。南京可以借助大湾区的市场辐射能力,通过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将本地优质农产品推向更广阔的市场,提升品牌影响力。
一是重视一个研究方向。在现代农业的发展进程中,供应链具有重要的作用,可以串联生产、加工、流通、消费各环节,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类似深农、望家欢、乐禾集团这样的供应链企业的发展,促进了农业与加工、流通、销售等环节的深度融合,推动了农业产业从传统的种养殖向农产品精深加工、品牌营销、冷链物流等高端环节延伸,提高了农业产业的附加值和经济效益,带动农业产业的转型升级。重视供应链方向的研究,开展农产品供应链相关的研究和课题,将农产品供应链作为南京农业招商的一个重要领域和招引方向,对于适应市场需求变化、提升农业竞争力、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和保障粮食安全等方面都具有必要性和重要性。
二是举办一场推介活动。可以在深圳举办一场农业招商暨农产品推介活动,一方面推介宣传南京农业资源,另一方面也推介宣传南京优质农产品。通过行业协会、商会,邀请大型供应链企业、农业龙头企业、电商平台、经销商、采购商等参加,让采购商和消费者能够更直观地了解南京农产品的特色和优势。还可以召开农产品产销对接座谈会,促进供需双方对接和合作,借助各区在广州、深圳商会、驻地办事处等机构,扩大朋友圈,宣传南京农产品的发展情况,寻求合作机会。
三是培育一批合作伙伴。对接广州、深圳农产品供应链企业,依托对方农产品基地项目,为广州、深圳的农产品供应链企业提供优质原料,利用企业发达的物流和销售网络,将南京的农产品推向全国乃至国际市场。积极鼓励农业企业主动申请“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湾区认证”和“圳品”品牌等。目前,金色庄园草莓获得“湾区认证”,溧水泽林蔬菜获得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认证,黄教授的鸭血粉丝汤、普仁的有机蔬菜等农产品通过百果园、盒马等企业进入广州、深圳、香港的市场,受到了消费者的广泛好评。通过农产品生产基地共建合作,可以更好地将南京的优质农产品卖到大湾区,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品质和价格。
四是整合一个认证品牌。南京目前拥有农产品类地理标志产品、商标近30个,还有“食礼秦淮”“金陵味稻”等区域公用品牌,可以借鉴广州“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认证”“湾区认证”和深圳“圳品”认证等经验,结合南京农产品的特色和优势,整合一个独具特色的宁字号农产品类认证品牌,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农产品认证标准体系,明确品牌定位,如“绿色、健康、高品质”等,以区别于其他地区的农产品认证品牌,提升南京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品牌价值。
(作者单位:南京市农业农村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