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生态文明文选》第一卷近日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发行,成为继《习近平经济文选》第一卷之后的又一部关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选”专题类重要著作。它既是深入推进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大众化宣传教育和体系化学理化研究阐释的权威读本,也将对推动新时期美丽中国建设、全面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发挥重要的引领指导作用。
《习近平生态文明文选》第一卷收入了习近平总书记自2012年12月至2025年4月期间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论述(共79篇),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创立至今最为全面系统的集中阐述和文献集成。相较而言,2017年出版的《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论述摘编》只节选了2012年11月至2017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而2022年出版的《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只收入了2012年12月至2021年12月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文稿。与《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相比,除了时间跨度上更加完整平衡,《习近平生态文明文选》第一卷再次入选的篇章包括了《建设美丽中国,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着力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是发展观的一场深刻革命》《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等权威经典阐述,而新增加的篇章则包含了《科学有序推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处理好几个重大关系》《以美丽中国建设全面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加强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全面领导》《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共迎时代挑战,携手推进全球气候治理》等最新重要论述。尤其是关于全面推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新时期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需要正确处理好的若干重大关系、大力发展绿色生产力、以“双碳”目标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持续推动共建清洁美丽可持续世界等新近论述,不仅大大拓宽与深化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理论议题领域,而且有着更强的现实针对性与实践指导意义。
《习近平生态文明文选》第一卷的编辑出版,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自身科学体系化发展和大众化宣传教育与学理化研究进程中的一件大事,有助于理论宣传工作者、党员干部和广大人民群众全面而系统地领会把握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这一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的完整内容与精神实质。
《习近平生态文明文选》第一卷不仅清楚展示了它的结构完整性和内容系统性,还鲜明体现了它的论述权威性、理论丰富性和思想创新性。在论述权威性上,它完整收入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和党的二十大上的报告、两次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的讲话、五次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以及其他重大场合的讲话(演讲、指示、批示)等重要论述,从而成为首个涵盖进入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系列重要论述的主要文献。在理论丰富性上,它不仅收入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全面领导,坚持生态兴则文明兴,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坚持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坚持绿色发展是发展观的深刻革命,坚持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坚持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坚持把建设美丽中国转化为全体人民自觉行动,坚持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之路(即“十个坚持”)等议题的重要论述,还收入了习近平总书记近年来关于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意涵、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绿色生产力、数字生态文明建设、新时期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需要着重处理好的“五个重大关系”等议题的最新阐述。在思想创新性上,它所收入的围绕着上述“十个坚持”的集中性阐述及其不断创新发展,尤其是在“绿色发展”“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等伞形概念术语下所作出的系统性理论阐述,既在很大程度上丰富拓展了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最先提出的“五位一体”意义上的生态文明建设政策话语与理论话语体系,也为我们在更宽阔的实践与理论视野下体系化学理化研究阐释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科学理论体系及其体系样态、核心概念范畴、基本命题论断提供了权威可靠的文本依据或文献基础。
比如,习近平总书记2023年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的讲话,在文选中呈现为四篇独立的文章,即《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处理好几个重大关系》《以美丽中国建设全面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加强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全面领导》。这不仅构成了对《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作为首篇全文收入的习近平总书记2018年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的讲话即《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的结构性平衡补充,而且极大增强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文本呈现与理论表述上的新颖性、创新性。
近年来,尤其是党的二十大召开前后,国内学术界除了继续深化围绕着上述“十个坚持”重大战略政策与理论观点的系统性归纳阐释,明显增强了对于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学理化阐释与体系化建构研究,特别是聚焦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标识性核心概念范畴、基本命题论断和理论体系样态以及它们的原创性开拓性理论贡献发表了大量学术成果。比如,学术界对于党的十八大报告、党的十九大报告和党的二十大报告以及习近平总书记2018年和2023年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的讲话等重要文献的主要理论体系样态地位的关注与讨论,对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美丽中国、清洁美丽世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建设两型社会、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方针、生态(文明)经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绿色发展、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以及绿色生产力、数字生态文明建设等核心概念术语的解读诠释,对于生态兴则文明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就是保护和发展生产力、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公共产品最普惠民生福祉、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必须按照系统工程的思路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开展、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依靠法治、建设美丽中国必须转化为人民自觉行动、中国是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以及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建设绿色智慧的数字生态文明、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等基本理论命题的凝练阐释,等等。正是基于上述努力,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逐步确立为我国新时代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遵循与行动指南的同时,也不断发展成为自身系统完整的政策话语与理论话语科学体系,并且正处在“两个结合”伟大实践推动下的、与时俱进的丰富发展过程之中。
《习近平生态文明文选》第一卷的编辑出版,不仅以单体著作的形式实现了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进入新时代以来动态形成发展进程上的时间全覆盖,而且由于包含或突出了习近平总书记近年来特别是党的二十大报告、2023年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的重要讲话、2024年在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关于高质量发展与发展绿色生产力关系的深刻论述等重要文献,使得理论宣传工作者可以在更全面、更丰富、更权威的单一文本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与拓展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体系化学理化研究阐释,更准确地阐明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对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人文社会科学的标识性原创性理论贡献,从而在引领指导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的同时,为人类可持续发展贡献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
(作者系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北京大学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究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