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加微信
为常态化疫情防控提供“硬支撑”
2021-09-28 10:44:00  来源:《健康报》

国际新冠肺炎疫情形势依然严峻 ,国内 仍然面临巨大的疫情挑战。常态化疫情防控要始终绷紧神经,克服松懈麻痹思想和厌战心理,以担当务实的工作作风,从以下几个方面不断强化,巩固来之不易的防控成果。

优化指挥体系 实现高效协同

完善的疫情应急指挥体系是打赢疫情防控战役的根本和关键。当前,要着力构建跨部门、跨层级统一指挥、高效协同的疫情应急指挥体系。相关部门要明确并压实责任,建立强有力的责任体系,每个环节都有人抓、有人 管、有人干,打破固有分工界限,实行扁平化管理,各项工作都要落实到具体人员、具体班组、具体岗位。要优化调整地市级、区(县)级组织架构,统筹本地区多方力量,加强顶层设计,打破信息壁垒,形成倒逼机制,切实保障防控指挥部高效顺畅运转。

疫情防控指挥体系还要因地制宜,根据当地实际来强化重点场所、重点单位、重点人群,以及关键环节、关 键领域的防控,实现“闭环管理”和 “人、物、环境同防”。

健全风险评估 完善预警响应

落实“预防为主”,就必须加大风险评估工作力度。为此,我们要加强风险评估专业化队伍建设,建立风险评估常态化机制。要充分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信息化技术,监测全 人群健康信息,科学研判重点人群风险等级,完善口岸、机场、车站等重点场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善后调查评估制度。

疫情监测、预警、评估与决策系统应实现全覆盖、跨区域,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监测预警信息数据应在 城市群内部及城市群间共享。运用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对疫情大数据进行快速采集、高效处理和深度挖掘,及时准确地进行疫情预警,精准地发现防控漏洞,给出更佳的工作预案。

夯实社区根基 加强医疗救治

社区是疫情联防联控的第一线,也是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最有效的防线。要充分发挥社区在疫情防控中的作用,就要把防控力量向社区下沉,实现社区防控的人员支撑、资金支撑、设备支撑、信息支撑。

加强社区各项措施的落实,就要从完善规章制度、下沉执法力量等方面给社区工作者赋权;从充实人员队伍、配置信息设备等方面给社区工作人员赋能,让从严防控有队伍、有技术、有依据、有底气。

为做好救治工作,应加强医疗救治体系不同机构之间的联动协同,夯实基层医疗机构的网底作用,实现分级、分层、分流救治。强化医疗救治应急演练,实现应急演练的常态化和立体化。

按照集中患者、集中专家、集中资源、集中救治的原则,成立医疗专家组,不断优化诊疗方案。坚持中西医结合,健全中西医结合治疗机制,加大科研攻关力度,加快筛选研发具有较好临床疗效的药物,在智能化技术的帮助下建立远程医疗系统,尽最大努力救治患者,努力降低病亡率。

织密防控网络 保障民生需求

为从严从紧抓细抓实各项防控措施,应实行网格化管理。纵向到底,最大限度地推动疫情防控重心向基层下沉,向社区延伸;横向到边,深入驱动系统防控,实现防控地域无死 角、防控内容全方位、防控时间全天候,最大限度地整合基层疫情防控服务管理资源。

创建包括网格长、网格巡查员、网格警务员、网格督导员、村民组长、楼道长在内的完整的基层网格管理队伍,保证各层级职责清楚、边界明晰,破除条块分割、部门分治、专群分离等 组织结构上的体制性弊端,实现网格管理的精准化,把网格化管理落实到 “最小单元”“最后一公里”,决不能失防失控。

同时,注意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切实保障群众的生活需求,特别是解决好老、弱、残、障、孕等特殊群体和高血压、糖尿病、慢肾衰等特殊病患者的看病就医、买药用药等问题。

强化科技支撑 打造智能防控

现代化信息技术是疫情防控的有力“武器”。当前来看,进一步完善健康码相关政策标准,推进“多码融合” 非常必要。要积极推动“互联网+政务”建设,加强公安、交通、医疗、疾控等各部门信息系统互联互通,推进政 务信息系统整合,实现政务信息的及时共享和“一网通办”。

在体系建设方面,要进一步加快信息化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开展大数据综合分析,建立健全信息化应急指挥体系、防控体系、救治体系、保障体系、宣传教育体系等。要注重舆情监测,增强官方媒体在舆论场中的权威性。

总之,要以信息化这“一条线”,穿 起疫情研判、院感防控、冷链监管、应急响应、宣传舆情等“千根针”,充分发挥现代化信息技术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评估、疫情监测预警、疫情防控指挥、患者救治、疫情应急保障等方面的支撑作用。

(转载需注明来源:江苏智库网)
  编辑:蔡阳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