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和快速城镇化的到来,城镇建设正以空前速度和规模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大规模的城镇发展和更新改造,让高楼大厦打破了原有的城市天际线,宽阔的马路切割了原有城市的肌理,数量众多的历史城镇、村落的历史文化和环境特色保护问题也变得日益紧迫和复杂。我们历史的城镇和村庄、山和水都受到影响。
在这样的历史阶段,全国各地的城市都在进行着大规模的建设,城市面貌的变化日新月异。其中不乏有好的例子,但是随处可见的简单粗暴的城市建设威胁着传统的城市肌理,充满韵味的城市空间正从视野里消失;“千城一面”的建设让人们在城市中迷失自己的方向;“失落的空间”夹杂在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周围,留不住人们匆匆的脚步。吴良铺先生曾经忧心忡忡地谈到:“技术和生产的全球化带来了人与传统地域空间的分离。地域文化的多样性和特色逐渐衰微、消亡;城市和建筑物的标准化和商业化致使建筑特色逐渐隐退。建筑文化和城市文化出现趋同现象和特色危机。”
历史环境是有一定规模的片区,并具有较完整或可整治的历史景观。历史环境不仅包括“有形文化”的建筑群及构筑物,还包括蕴含其中的“无形文化”和场所精神。如人们生活在该地段中形成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组织结构、风俗习惯等。保护与塑造完整的历史环境,才能发挥其场所的力量。
美国的未来研究会(IAF)于1988年5月就1988~2000年美国在社会、经济、环境、政治等方面影响建筑业发展的趋势提出了趋势预测27项,成为美国建筑师协会2000年构想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对未来发展趋势预测为,20世纪末及以后的一个时期为“重建时代”。由于现有建筑物在逐年变旧和增多,翻修重建房屋的需求必然会在长时期内持续增长。90年代以后,由于城区缺少新建房屋用地,公众普遍关注保存当地著名建筑,加上税法有利于人们把旧房屋的内部翻新,所有这些将有助于使“建设时代”转变到“重建时代”,即在现有的生态资本上,做一些人文的项目,实现对历史的延续。
太湖是非常具有历史和文化底蕴的地方,在太湖园博园,我们不仅十分庆幸地看到了这种文化的延续,也看到生态资本的原生价值被成功体现。走进园博园,有很多具有江南风格、江南传统建筑被保留,然而最先进的雨水收集和对大山大水应用,又让建筑的设计在特定的历史文化氛围中体现现代化追求,其中,柳舍村的保留和改造就是一种典型体现。同时,无锡园、常州园等城市园林的建设,“海绵公园”技术的运用,让我们看到了具有江南风格的乡村建筑被恢复,和现代化的造园追求融合在一起,唤起人们对历史的回目,也让我们在园博园看到了新的东西。
虽说人类社会的历史是不断破旧立新的过程,而形成的文化却同破坏与创造的人类历史无法隔绝。但是在人类历史上把历史、文化急速地清除殆尽的行为也是极少见的。因此,与其将文化遗产和孕育了这些遗产的历史文化、自然环境归于毁灭,不如将它们留存下来交给子孙后代为好。历史环境是属于民族的宝贵遗产,对它的保护是人类生存的不可欠缺的条件。实物的消失,让一些历史记忆只能在其他的载体上找到,这需要我们更加重视法制环节的构建,保护人类生存的空间,避免这些伤害的再发生。如今,各个地方还在参与村庄的集中村落设计,而苏州很多地方早已明确把一些特定村庄保留下来,让一棵树、一个房子都成为历史的见证。
走进园博园,有一种寓教于乐的感触,文化价值、历史价值、生态价值等价值体现,苏州园博会,在乡野中间建造园博会的环境,反映了苏州吴中对过去文化的传承和生活改善相关的创新。通过典型的园林形式,看到乡土植物的存在,就是一种江南文化的存在。
(作者为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教授、城市规划与设计研究所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