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加微信
监视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学批判
2021-12-20 11:02:00  来源:南通大学新时代理论研究

大数据时代,个人身体和行为数据所蕴含的巨大价值使得嗅觉敏锐的资本迅速与数据监视技术结合在一起,看不见的监视权力在静悄悄布展,并进而演绎出新的生产、交往关系形态。监视通常被不为人知的方式广泛施行,这种监视关系的存在及危害一段时期以来被人们所忽视。习近平指出,“时代在变化,社会在发展,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依然是科学真理。”面对监视资本主义这一新型资本主义关系形态,有必要重回马克思主义大厦,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这一有力思想武器进行深刻地批判性分析。

监视资本主义作为当代社会生活的突出存在,正是人类社会实践发展的结果。其中,主要有技术和资本两大社会实践逻辑驱动:一是大数据技术的实践发展。大数据技术的变革性发展及其蕴含的巨大商业价值,客观上为大规模系统性监视提供了更多新的可能性,并促动监视实践走向现代社会生产生活的中心地带。二是资本仍然是当代社会实践中最强势的“物化力量”。资本利用一切手段将全部要素(包括数据)转化为资本增值的要素,并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面向上发挥变革性影响。在技术逻辑和资本逻辑的共同作用下,大数据时代监视资本主义重演资本原始积累的“原罪”。监视资本的逻辑影响很快从IT领域蔓延到了每一个经济社会部门,监视实践成为现代生活的中心部分,监视资本主义在一次次占有和扩大数据剩余价值的过程中也成功催生了一个新兴的、以监视为基础的社会秩序。

事物本质通常是潜在于现象之后并以不同现实特征表现出来,透过监视资本主义的现实表现进行深刻地政治经济学批判,有助于我们准确把握其本质所在以及新技术条件下资本主义发展的规律。一是数据监视延续和发展了资本主义剥削关系。在更加开放的大数据时代,监视作为资本家惯用的剥削手段不仅没有消失,而且某种程度上功能扩大化了。一方面,监视资本主义基于无形的大规模监视数据来盘剥剩余价值。另一方面,由于数据技术的发展,使得大规模监视的成本和劳动强度远低于以前,而监视的形式变得更加网络化、智能化。生活在数字世界的人们,无可避免地被卷入到监视与被监视的关系场域中。二是数据监视下隐匿的资本主义权力布展。就监视内容而言,大数据时代的监视资本主义对用户的数据监视并不一定是要理解具体的内容数据——这是我们传统上认为的“监视”——而是对“元数据”的跟踪。监视资本主义权力隐蔽性的另一个表现是,大数据时代的监视通常还披上一层发展和进步的面纱。三是监视资本主义内嵌数据垄断基因。监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确立起来后,又通过资本积累而迅速发展。而且,大型数据垄断企业并不仅仅满足于在数据资源上排斥竞争者、保持独占地位,事实上它们还在努力将垄断地位和效果延伸到更广、更深层面,少数数据垄断企业甚至已经在尝试塑造数据经济业态以使自己受益。由于大数据时代数据在经济社会中的基础性作用,监视资本主义的私人数据垄断迅速与国家政权紧密结合在一起,同时表现出国家垄断主义、国际垄断主义样态。四是监视资本主义历史的暂时性。一方面,监视资本主义的成长从属于无限膨胀的资本垄断法则,它最终会阻碍数据资源的自由流通和合理配置。而数据市场的垄断格局一旦固化,这些监视资本家将更倚重于垄断地位获取租金而不是通过效率改进、技术创新来获取利润。另一方面,新技术带来的面上经济繁荣并不能掩盖资本的固有矛盾,例如社会两极分化问题的日趋加重,社会的矛盾冲突的不断激化,这些显然不可能在资本主义制度框架内得以解决。从历史唯物主义立场看,任何以剥削为基础的制度注定都会失败,监视资本主义在历史上的存在必然是暂时的。

监视资本主义的发展最终指向的是一个剥削和疏远不断加深的矛盾社会,其中的矛盾根源于数据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是监视资本主义本身所不能解决的。解决问题的根本在于立足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批判,用契合大数据时代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取代资本主义私有制。也就是说从根本上改变数据资本主义私人占有的经济结构,建立一种新的数据共享的社会主义秩序。数据社会主义是对监视资本主义的否定,实质是颠覆监视资本家私人占有的结构,大数据将为社会普遍共享。而就更深的价值层面而言,数据社会主义努力的最终方向是数据服务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在数据社会主义框架下,基于大数据的生产发展及财富增长是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目的在根本上是相一致的。这种一致性既直接表现在大数据促动的社会化生产中赋能个体,为人自身能力和个性得以发展提供客观条件;也间接表现在通过大数据对劳动生产率的提升,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时空前提(即在减缩人“劳动时间”的同时增加更多的“自由时间”)。

一百多年前马克思的“两个必然”论断仍然适用于当下对监视资本主义前景的判断。当人类意识到监视资本主义的根本局限性和历史暂时性,我们将更加坚定致力于数据社会主义的探索,“一个基于共同数据基础上形成的团结的未来共产主义社会正在数字时代的地平线上露出它的曙光。”而这也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对大数据时代命题的最有力回应。

作者:唐庆鹏,系南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校聘教师,江苏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南通大学基地研究员。

来源:本文摘自《大数据时代监视资本主义及其政治经济学批判》,《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21年第5期。

(转载需注明来源:江苏智库网)
  编辑:蔡阳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