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加微信
探寻城市治理的现代化转型
2017-06-26 08:53:00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李玉 查建国

  城市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城市治理担当着解决城市问题、提升城镇化质量、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使命。6月24日,“城市发展与城市治理”高端论坛在沪召开,与会学者围绕城市规划与治理方式的现代化、城市治理的文化向度、城市发展与治理难题等议题进行了交流对话。

  “以人为中心”

  城市问题是当下中国社会结构转型过程中的核心问题之一。在《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主编杨扬看来,中国的城市问题既有世界的普遍性,也具有自己的特殊性。对于当下中国城市问题的研究,不仅具有改写世界城市史的可能性,也具有破解当下城市研究理论瓶颈、为现实提供指导的紧迫性。因此,城市治理迫切需要不同领域的理论研究者和实务工作者共同参与。

  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院长文军表示,在当前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高速变化的大背景下,城市作为现代社会中的经济“增长机器”,正在迅速催生中国的“都市奇迹”。在这类城市内部,“非均衡发展”成为典型特征,城市原有的一些整体形态正在被各种力量所分裂,这无疑给城市治理带来了新挑战。

  上海交通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士林认为,城市治理的趋势是构建“有温度的城市”。从“人文城市”建设角度来看,既要认真研究导致城市“不温暖”和“冰冷”的病理和根源,也要明辨究竟需要什么样的人文思想资源,为把城市从日趋机械、呆板、无情的形态中解救出来提供思想武器。

  文军建议,改变物质化和技术化的城镇化和城市治理路径,重新确立城镇化的“社会—文化”意义,重新发现城市治理的“社会—文化”逻辑。回归到“以人为中心”的城市治理和服务中去,将服务型治理和治理型服务结合起来。

  健康、协同、可持续发展

  人工智能技术的跨越式发展给社会、文化等领域带来了全景式变革,正在开启人类历史的新阶段。清华大学社会创新与风险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张成岗认为,城市治理面临着如何合理利用人工智能的挑战。人工智能的广泛使用将重构城市人群就业结构,继而为人们的社会生活带来挑战。与此同时,网络空间快速生成与伦理规约空间建设滞后的矛盾,影响着新时代道德生活。

  张成岗认为,在全球范围内,技术创新迅速与经济增长缓慢之间存在矛盾,社会老龄化和人口爆发性增长并存,由此产生的就业困境对社会经济增长也将造成巨大影响。面向未来的城市治理需要在正视这些问题的基础上,推进城市健康、协同和可持续发展。

  中国的城镇化进程在世界范围内是前所未有的,中国的新型城镇化需要考虑城市与乡村、现代与传统、经济全球化与地方性的结合与平衡。张成岗认为,城镇化应将顶层设计与实际行动相结合,着力解决发展失衡、治理困境、数字鸿沟及分配差距等问题。城镇化还应服务于包容性增长和可持续发展目标,促进网络空间与现实空间的深度融合。

  精细化管理城市

  “破解城市治理存在的难题,其根本在于在人口增长过程中提升管理和服务水平,达到城市管理的精细化。”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教授任远表示,城市信息系统的信息共享和信息服务水平的提高,对城市的精细化管理非常重要。相关部门需要充分挖掘和利用大数据信息,提高城市人口信息系统的动态性和及时性。

  华东师范大学社科处处长吴瑞君认为,研究大城市随迁老年人口的社会融入问题有助于探索城市治理实践。城市治理应面对不同人群的需求,包括老年人口,根据不同群体的城市内部和外部的社会支持状况寻求治理策略。

  社区治理是城市治理的一个重要维度。《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副主编王浩斌认为,当前社区治理的三种模式——“政府管理”、“居民自治”、政府和社区居民“合作治理”存在沟通不畅、协调不顺、监管不到位等问题。社会化媒体可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帮助,这样不仅可以通过电子政府的形式,建立起城市“网络公共服务平台”,增进政府与居民之间的沟通协调,还可以打破区域局限广泛凝聚相邻社区居民,建立起具有情感联系的“城市精神家园”。同时,政府可通过利用社会化媒体的大数据资源更好地进行监管和服务,及时把握和回应社会热点问题。

  此次论坛由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城市发展研究院及《华东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联合举办。

(转载需注明来源:江苏智库网)
  编辑:蔡阳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