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加微信
民国建筑变身公共文化空间
2018-11-02 09:00:00  来源:新华日报  作者:王宏伟

  南京李旭旦故居被改造成公共文化空间

  这几天,南京市高云岭一处民国建筑成为微信朋友圈的热点,一群文化爱好者租下了这幢青砖墙、坡面顶的老房子,挂牌“明社·璞斋”,于10月27日向公众敞开大门,通过办展览、举办文化活动,把民国建筑改造为公共文化空间对外开放。民间力量的介入,为民国建筑的保护利用提供了一个新样本。

  保持民国风貌,传承文化精神

  策展人萧征宇告诉记者,这处两层的民国建筑位于南京市高云岭39—5号,是民国时期中央大学教授、中国人文地理学创始人李旭旦先生的旧居,目前还不是文物保护单位,此前曾做过西餐厅。

  建筑保留着原汁原味的民国风格,如楼梯转角有一个两层楼高的窗户,以增加采光,一楼的屋顶采用了密肋梁和剪刀梁,这是民国时从美国引进的建筑形式。二楼的地板和窗户都是原来的,李旭旦先生有一张彩色照片,是在二楼的一扇窗户前拍的,在出新时仍然保持着原来的颜色和色调。

  “此前有人建议我们把这里做成私人会所或民宿,或者做私房菜、精品菜之类,但是我们觉得这里应该属于爱好文化和读书的朋友们,让大家在这里交流,做活动,因此还是决定做成一个公共的文化空间。”萧征宇说,“为避免油烟污染,我们只做茶、咖啡、点心和基本的简餐之类的轻餐饮,以保护这幢民国建筑。”

  当被问到这里为何起名“明社·璞斋”时,萧征宇告诉记者,首先李旭旦先生的名字中有很多“日”字,有光明的意义。其次,明社是一群对文化有追求的同道共同发起建立的,“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希望“明社”是一个崇文明理、传播文化尤其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地方。“璞斋”是萧征宇自己的书斋,他是一名汽车工程师,但是业余时间写古体诗、弹古琴,做这样一个空间也是希望自己能为中国文化的传播做一点事。

  文化激活旧空间,对公众免费开放

  南京有大量的民国建筑,其中不少处于空关状态。在文旅融合的背景下,如何让大量的民国建筑活起来是一个值得关注的话题。

  明社发起人之一周宏告诉记者,他和伙伴们接手时,这幢房子已经破败不堪,院子里满是杂草,有很多蚊虫。大家觉得只有让房子被使用,有人气,才能让民国建筑恢复青春和活力。

  在进门的拐角处,明社布置了一处民国风格的会客厅,墙上悬挂的是李旭旦先生在这幢房子里拍的照片,以及李旭旦先生夫妻与华罗庚先生的合影。1949年蒋介石败退台湾时,要把中央大学迁到台湾,学校里一批教授和员工成立了“保校委员会”反对迁台,保护学校的仪器设备不被拆走,并说服其他教职员工留在大陆,当时华罗庚和李旭旦都是保校委员会的成员。墙上挂了李旭旦先生文章和论文的影印件,其中有一篇《让我们还都南京》为李旭旦1945年在美国时所写。抗战时期他在美国马里兰大学当访问学者,抗战胜利后他写了这篇文章,从人文地理的角度呼吁国民政府还都南京。这个空间陈列的沙发、茶几和柜子都是民国家具,以营造一种民国时期的氛围,明社希望这个角落成为参观者的“打卡地”,例如在这里拍张民国风格的照片。

  一楼的餐饮区特地设置了一面书墙,数量接近800册,门类包括南京地方文化、历史、艺术、哲学等等,只供阅读不售卖,二楼就在李旭旦先生拍照的位置辟出一个文化室,可以举办古琴教学和花道活动,二楼露台上,高大的构树和桂花树把这里遮挡出一个相对独立的空间,大家可以坐在这里喝茶聊天。

  “民国时期的中国,古今中外的文化交流碰撞,促进了中国文化的现代化和吐故纳新。我们特别想把明社也做成一个开放的文化综合体对公众免费开放,大家不抱持成见,古今中外的文化都能在这里展示呈现,实现沟通与交融。”萧征宇说。

  办展览开讲座,老房子利用又多新样本

  对于承载着一段历史的民国建筑来说,文化价值远远大于居住功能,明社的计划是通过展览和文化活动弘扬文化价值。

  明社的第一个展览是“如灯之影”青铜器拓片展,其中一件是清代陈宝琛姬鼎的全形拓,铭文显示西周晚期一个叫“姬”的人铸造了一只青铜鼎,祝福老人长寿。当年陈宝琛向清代宣统皇帝进献了一批青铜器,入藏宝蕴楼,其中就包括这只姬鼎。

  此外,还有一把断剑的拓片与江苏关系密切,剑的主人余祭是春秋时期的吴王,铭文中有“有勇无勇,不可告人,人其知之”的文字,其含义很可能与吴国王位传承的历史相关。吴王寿梦有四个儿子,分别是诸樊、余祭、余昧和季札,他想把王位传给季札,但在季札之前,王位得先传给各位兄长,所以诸樊、余祭、余昧先后为吴王时日夜向天祷告自己早死,早日让季札继位。最终季札推辞不做吴王,余昧的儿子僚做了吴王,诸樊的儿子公子光派专诸刺杀了僚,自立为吴王,这就是吴王阖闾。有专家认为,铭文中的文字赞扬季札的三位兄长祷死是“勇”,虽然他们不对外宣扬,但是人们都知道他们的心意。

  10月27日,这里邀请中国社科院历史所副研究员张翀以“古画中的青铜器”为主题,结合博古图和相关文献,讲述近古文人对吉金彝器的赏玩;28日,英国苏格兰皇家银行英镑钞票艺术字体设计人Susie Leiper结合自己学习中国书法的体会,辨析中西方书法艺术的异同。

  明社具有餐饮、古琴教学和活动承接等商业功能,以减轻经营压力,但它首先是一个公共文化空间。萧征宇说:“明社不设门槛,对所有人开放。欢迎大家到这里打卡,我们绝不强制消费,哪怕是拍张照片就走也没问题。如果说我们贩卖什么的话,那我们贩卖的应该是舒适愉快的美好时光和文化空间。”

  他同时承诺,只要是和明社宗旨相契合的纯公益性活动,明社将免费为主办方提供场地。

  本报记者 王宏伟

(转载需注明来源:江苏智库网)
  编辑:蔡阳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