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苏州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以及人口快速增长,污泥不断增多,污泥围城现象正在苏州各地悄然产生。如何将产量和资源潜力都比较大、含水量高、成分复杂多样的污泥予以科学合理处理,使其无害化、减量化、稳定化以及充分的资源化利用,变废为宝,化腐朽为神奇,参与大自然物质循环,造福苏州人民,是新时期苏州落实绿色发展理念,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打造美丽苏州,促进苏州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一项重大课题。
光处理污水而不处理污泥,污水就白处理了
所谓污泥,是污水处理过程中的沉淀物质,它包括污水中的泥沙、纤维、动植物残体等固体颗粒及其凝结的絮状物,各种胶体、有机物以及吸附的金属元素、微生物、病菌、虫卵、杂草种子等综合固体物质。污泥资源化利用是指根据不同使用场合,通过各种物理、化学和生物工艺,提取污泥有效成分。将其重组或转化成其它能量形式,进而获得再利用价值,并消除二次环境污染,代表了未来污泥处理的主流发展方向。
如果只是注重污水处理,对污泥处理处置没有妥善考虑,污水中有害物质近50%会转移到污泥中。这样一来,表面上看,污水变清水了,但污染严重的污泥随意处理处置就导致了环境的二次污染,使污水处理的综合环境效益大打折扣,影响了国家节能减排的实际效果和水资源治理的成效,或者说污水白处理了。
大量污泥不加以处理或者采取简单的填埋或焚烧的办法,其看得见的费用是昂贵的运输费用和运输过程中的再次环境污染费用,还有价格不菲的填埋费用、处理渗滤液的费用等等,而易忽略的费用则有土地污染、居民生活质量受影响、臭气洋溢以及周边土地贬值,城市环境形象受损,等等。
时至今日,我国多个权威报告认为,中国近80%的污泥没有得到有效处置。研究污泥行业多年的专家直言:“中国的污水白处理了。”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水业政策研究中心的专业网站“中国水网”,曾于2012年9月份发布《中国污泥处理处置市场分析报告(2012版)》指出,每处理万吨污水平均产生8到10吨的湿污泥(含水率85%)。2014年年末,全国城市共有污水处理厂1808座,污水厂日处理能力1.3亿立方米。全国全年城镇污水处理厂处理水量为401.7亿吨。据此推算,全国全年湿污泥产生量约3800万吨,每天约产生湿污泥10多万吨。这些污泥基本上都没有得到有效的处理和加以资源化利用。
鉴于污泥处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2015年2月,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审议通过“水十条”,4月2日成文,4月16日发布。“水十条”明确指出:“推进污泥处理处置。污水处理设施产生的污泥应进行稳定化、无害化和资源化处理处置,禁止处理处置不达标的污泥进入耕地。非法污泥堆放点一律予以取缔。现有污泥处理处置设施应于2017年底前基本完成达标改造,地级及以上城市污泥无害化处理处置率应于2020年底前达到90%以上。”
推进绿色发展,污泥不能简单一烧了之,一埋了之,而要变废为宝
污泥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是当前苏州绿色发展中的一项重大课题和重要任务。在污水处理技术和规范较成熟的一些国家,一般建污水处理厂的同时就会建污泥处理装置。通过脱水、发酵等工艺,将污泥变废为宝,返回到农田,参与物质循环,促进农作物的生长,优化城市环境,保护人民群众的环境权益。
污泥中不仅含有大量水分,还充满着各种各样的细菌、病毒、寄生虫及重金属等有毒有害物质,如不妥善处理极易造成二次污染。与此同时,污泥又是一种可利用和具有巨大价值的资源,污泥中有大量的有机物质和营养成分,含有农作物生长需要的氮、磷、钾等营养物质,尤其是有机质含量高达50%以上,是良好的土壤改良剂。
目前,苏州农田需要肥料和污泥没有将其处理后制作成肥料返回农田的矛盾非常突出。苏州农业生产主要依靠化肥和农药,有些地区单位面积耕地上的氮肥使用量甚至高达每公顷5000千克,而有机肥的使用量则明显不足。鉴于农作物的农药和化肥使用量增多,造成农作物中人体需要的营养成分减少,土地肥力下降,而大量能量巨大的污泥资源反成为令人头痛的垃圾。事实上,污泥并不是无用的垃圾,而是放错地方的重要资源,将其处理后充分地资源化利用,或回归农田,将会对苏州的生态环境和农业可持续发展产生巨大的积极影响,催生污泥资源化利用和绿色农业的革命性变革。“循环经济”的概念虽然十分重要,但是,这个概念忽视了物质在循环过程中的能量耗散,因此,应该以“资源综合利用”的准确说法补充循环经济的概念。而污泥的资源化利用就是“资源综合利用”理论的具体实践。
目前许多地方,农作物施肥主要依靠化肥,导致土壤盐化板结,农作物的营养成分不全面,农作物抗御病虫害能力低下,从而增加了农药使用量。化肥和农药对江河产生严重的面源污染,现在太湖等湖泊的水污染,主要是农田导致的面源污染,这样大大增加了对水污染环境治理的难度。
实践证明,思想上必须对污泥有正确认识,积极加以资源化利用,变废为宝,不能简单地一烧了之,一埋了之。污泥中营养物质的再利用,不仅能使农村居住区产出的富含营养元素的废物以生态可承载的方式进入自然界的物质循环,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取代高能耗的化肥生产和农药的使用,为节能和环境改善做出贡献。由此可见,污泥的资源化利用不仅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而且具有巨大的社会价值和生态价值,有利于苏州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人民身体的健康。
污泥难以处理已经成为苏州的一大公害,成为影响苏州环境美的重要因素。苏州各地污泥填埋场不断扩容,侵占着大量宝贵的农田,对地下水产生负面影响,污泥填埋后会发酵,产生一种“填埋气”,主要成分是甲烷、硫化氢、氨气等,硫化氢和氨气等都是一种刺激性气味,是垃圾填埋场臭味的来源,严重影响周边居民的生活。
此外,污泥和垃圾焚烧会消耗大量能耗,本身是反生态的做法,同时会产生空气污染,影响人民的环境权益,影响苏州环境美。实现苏州“环境美”,不仅要治理实体性污染,而且要治理视觉性污染,而污泥则属于实体性污染和视觉性污染混合在一起的重大污染。
苏州推进绿色发展,应将污泥当作潜在的金山银山,加强污泥资源化利用技术的研发,完善污泥资源化利用的技术评估标准,建立污泥资源化利用的准入标准、投入产出标准和社会效益评估体系。加大污泥资源化利用研究的资金投入和财税支持力度,努力培育污泥资源化利用的产业,并延长污泥资源化利用的产业链。苏州各级政府要主动协调、帮助污水处理厂与其它相关企业联合进行污泥资源化利用工作,并对利用污泥的行业和产品给予减免税等相关奖励。要制定合理的污泥处理收费政策,有关部门应尽早研究污泥处理运行费问题,在将污水和污泥一体化治理的基础上,健全污水处理价格机制,将污泥处理成本纳入污水处理收费范围,适当增加污水处理的收费价格,保证污水处理和污泥资源化利用的可持续性。
人物
方世南:
苏州市人民政府研究室特聘研究员,苏州专家咨询团专家,苏州大学东吴智库研究员,苏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观点
●如果只是注重污水处理,对污泥处理处置没有妥善考虑,污水中有害物质近50%会转移到污泥中。
●通过脱水、发酵等工艺,将污泥变废为宝,返回到农田,参与物质循环,促进农作物的生长,优化城市环境,保护人民群众的环境权益。
●苏州推进绿色发展,应将污泥当作潜在的金山银山,加强污泥资源化利用技术的研发,完善污泥资源化利用的技术评估标准,建立污泥资源化利用的准入标准、投入产出标准和社会效益评估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