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我国不仅在经济建设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社会治理方面也进行了积极探索,积累了许多值得总结的宝贵经验。1月13日,京津冀社会学界召开了中国社会学会新春论坛暨京津冀社会学界“新中国70周年社会治理回顾与思考”座谈会。
新时期社会学研究面临新挑战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管理研究院/社会学院院长魏礼群提出,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社会变革和发展,创造了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奇迹,为中国社会学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极为丰沃的土壤。
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周作宇表示,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对人文社会科学,特别是社会学研究提出了新的研究课题,也提出了新的挑战。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李培林提出,如今社会形势发生了较大变化,其中根本性的变化是人的心态,这主要由预期、偏好和倾向三个指标决定。社会学也应加强这方面的探讨,如社会现代化的转型过程会不会因为这样一个大的变化出现新的波折,或者影响过去的既定轨道,这是包括社会学在内的各个学科都需要思考的问题。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司长洪大用提出,社会治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党的阶段性任务和总体性目标,始终是党和国家工作的组成部分。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王思斌认为,如何抓住历史脉络来理解社会治理,仍然是需要讨论的问题。
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教授关信平表示,当前,社会政策的发展面临新的历史选择,需要充分考虑社会政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具体而言,需要考虑如何提高改善民生的水平,如何厘定政府、家庭和社会三者之间的责任关系,如何使社会政策在促进社会公平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等多个问题。
增强中国特色社会学理论研究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学的发展也迎来新的春天,中国社会学界应努力开创社会学大发展、大繁荣的新境界。
中国社会学会会长李友梅认为,近年来,社会学界以改革开放为研究样本,结合脱贫攻坚战、乡村振兴战略、社会治理体制创新等国家战略,从构建学科知识体系的角度出发,进行了多样的学术研讨,发表了一系列的重要成果。2019年,中国社会学界的各位同仁要重视社会学学科建设,提升学科评估当中的优、良等级比例,这些都需要各高校、研究机构共同积极参与。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陈光金表示,社会学学科体系建设至关重要,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当代社会学理论、方法和体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学的原则或价值趋向,是新时代中国社会学发展的历史使命和伟大任务。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杨典认为,在具体实践中,社会学界可以参照西方经验、结合中国国情及历史文化传统,提出适宜的社会治理模式。
会议由中国社会学会主办,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管理研究院/社会学院、中国社会学会学术传播专业委员会承办。
记者 张娓 通讯员 邱倩云 马云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