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加微信
莫砺锋:古典文学虽然边缘,但很重要
2016-04-01 16:32:00  来源:凤凰网  作者:莫砺锋

  凤凰江苏:杜甫强调的儒家的博爱精神,跟现在社会强调竞争,强调弱肉强食,有没有相悖之处?或者说他是不是一个理想主义者?

  莫砺锋:仁爱精神,强调人之间要互相仁爱,互相关心,这个一向是我们传统文化的核心的理念,我们不能说古人也完全做到了,这是肯定没有的。因为这个跟人的自私是相对立的,你要仁爱帮助别人,必须要牺牲一部分自己的利益,所以不是每一个人自然而然就会这样做。

  但是儒家文化,一向强调这是正当,这是我们应该追求的目标,杜甫用他的诗把儒家的这种精神,形象地说出来了。我们现在强调它的意义在哪里,我们要建设一个和谐社会,一个真正高度发达,高度文明的社会,肯定不是每个人都为自己而奋斗,为自己挣钱,顾好自己的生活,这样的一个社会,即使大家都守法,但这个社会缺乏情感,每一个个体都是一盘散沙,我们就不能想象,在发生灾难事故时,大家会互相帮助,因为没有这种价值指导。杜甫诗所体现出来的儒家思想,它是这一方面的指导。这一点,西方往往是通过宗教来实现的,但是中国人没有宗教,中国古代的儒学不是宗教,儒学是人间思想,是发自内心的,它唤醒你内心的良知,是从内向外的。

  中学阶段,学生应该全面发展 

  凤凰江苏:前段时间有个新闻,有个学生写了三千字的文言文,自荐上南大,想让您做他的老师。

  莫砺锋:那个信我没有直接收到,他转给我们系里的一个老师,那个老师后来转给我,我看了一下。这当然是不可行的了,上南大是不可能的,因为他的分数,总分太低了。

  但是呢,我当时也说了几句话,我说,这个小孩是一个偏才,数理化学得不好,英语学得不好,他就关心古文,关心古典文学,专门在这方面。而我一向是认为,在中学阶段应该是全面发展的,中学阶段不应该成为偏才,中学里的所有课程设置,对一个人的成长都是必须,我是反对中学里面分文理科的。中学不应该分文理科,文科跟理科在一个人的中学阶段,应该都要学好,以后你再去学专科发展。这是一个基础,你不能说我是研究古典文学的,我中学数理化都不学了,我英语也重来不学,我从小学就开始学古典文学,这个人即使将来搞古典文学也是搞不好,因为他没有一个广阔的知识面,实际上研究是触类旁通的,其他学科的知识都会促进你的研究。

  这个小孩有点特殊性,我不知道,我也不认识他,他也没来见过我,所以我不知道。社会上也有一些人支持他的,说我们历史上,曾经出现过偏才的例子。钱钟书怎么样,谁谁怎么样,钱钟书数学也不是零分,他是考得很差,但是问题是,那个时代不一样,钱钟书他虽然是数学考得不好,但是他得国文跟英文就是非常非常好,那么这个小孩,他的考分,他的考分那么低呢,估计他语文都考得不是太好,他太偏了,对他不利。所以我不建议中学就很偏才,比如你在中学一天到晚观察昆虫,我其他全不管,那你要学好昆虫学,你将来成为一个生物学家,你首先学好化学,否则的话到时候要用上的,所以中学里不能偏。当然我认识他太晚了,如果早一点我就建议他早点把其他功课学好,假如确实喜欢古典文学,也要知道,应该把其他功课也学好,先获得一个基本的知识面,然后进了大学,甚至进了研究生阶段,才开始走专科的道路,不能太早走上专科道路。

  “道” 就是一种刚健正确的精神力量 

  凤凰江苏:您觉得现在中国当代文学,是否应该继承这个“文以载道”的精神?

  莫砺锋:我觉得文以载道毫无疑义地应该继承,其实文以载道这个“道”,就是一种刚健的,正确的一种精神力量,一种思想意识。其实,你看美国的文学作品,好莱坞的电影,全是注意文以载道的,它里面一定传递一个正面价值观,你要传递反面的价值观,你要传递反面的价值观,违背西方社会那种伦理或者是政治上不正确,肯定是不可能得奖的,甚至都不能放映。这个东西毫无疑义,所以我觉得,假如说反对文以载道,往往是误解这句话了,你要正确地,比较全面地理解这句话的话,一切好的文学创作,都应该文以载道。载的“道”你不一定是某一个“道”,你可以载比如说一种探究科学的精神、崇尚自由、甚至一个健康的、优美的情操、感情倾向。

  凤凰江苏:所以前提就是一种对“道”的重新的解读。

  莫砺锋:对,把它解释得宽泛一点,它就是一种正面的一种追求,用一句比较通俗的话就是正能量,你能传递正能量,它就是符合道的,不传递正能量,它就是不载道。因为文学作品如果说没有道,没有思想上的一种价值追求,这个文学作品你用什么来打动人家。你刚才郭枫说的,穿了一件好的衣服,他没有灵魂没有身体,光一件衣服,那本身就不是一个好作品,衣服要穿在一个美丽的身体上。

(转载需注明来源:江苏智库网)
  编辑:刘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