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加微信
打造体育健康特色小镇新“名片”
2017-03-23 08:49:00  来源:新华日报  作者:潘时华

  为创新打造推动体育产业转型升级、完善公共体育服务、落实“聚力创新、聚焦富民”的重要平台和载体,2016年9月,省体育局采用省地共建模式在全国体育系统率先启动体育健康特色小镇建设,并与江阴市新桥镇等首批8家共建对象所在县(市、区)政府签订了共建协议。目前,江阴市新桥镇的马术运动与旅游、南京温泉旅游度假区的温泉运动养生、淮安市淮安区施河镇的体育用品制造等小镇特色和魅力正逐步显现,成为江苏体育创新发展的独特“风景线”。

  体育健康特色小镇是以体育健康为主题和特色,体育、健康、旅游、休闲、养老、文化、宜居等多种功能叠加的空间区域和发展平台。在体育健康特色小镇建设过程中,主要坚持和把握以下几个基本思路:

  突出体育特色,产业带动。产业是小镇的生命力。体育健康特色小镇一定是以体育为特色,以产业为引领和带动的。在特色培育上,各地根据自然资源、要素禀赋、体育发展水平和基础等,重点选取1—2个有基础、有优势、有特色的体育产业领域,打造有影响力的体育产业集群和特色品牌。因地制宜规划和植入山地户外、水上、航空、冰雪等消费引领性强、覆盖面广的时尚运动项目,通过时尚运动项目的串联,形成项目集群、服务链条和消费群体,构建内聚成核、外联成网的体育健康特色小镇生态系统。

  突出业态融合,功能聚合。坚持体育与健康、旅游、文化、养老、农业等行业融合发展,强调体育服务、产业发展、休闲旅游、文化宜居等功能的有机融合和聚合叠加,实现特色鲜明、产城融合、惠及民众是推进体育健康特色小镇建设的必由之路。与此对应,在特色小镇申报条件中对涉及产业基础、公共服务以及相关配套功能等方面均明确相应要求,强调总体发展基础、建设规划思路和综合功能的统一。考虑到我省体育产业及事业基础和工作推进节奏,提出到2020年培育20个左右体育健康特色小镇的目标,其中,苏南每个市平均3个左右,苏中苏北每个市平均1-2个。

  突出模式创新,机制完善。在建设主体上,综合考虑体育健康特色小镇培育的工作效率与节奏,主要采用国家层面规定的建制镇的范围,但对于体育健康产业特色非常鲜明、集聚程度非常高的区域,可跨建制镇建设申报。在建设模式上,充分考虑调动基层政府和有关部门积极性,创新采用省地共建模式和申报制加以推进,具备特色小镇相关条件的列为共建对象,由省体育局和所在县(市、区)政府签订共建协议。在建设阶段上,将体育健康特色小镇发展阶段定位为具有较好体育产业基础的创建型,即实行一定程度的“成果制+创建制”,先按照规范程序确定共建对象,2年建设期满后再按标准进行验收命名。

  突出市场主体,政企互动。坚持市场主导,创新建设和运营管理体制、服务模式和投融资机制,多元化构建体育健康特色小镇建设主体。同时,加强政府引导和服务保障,建立政企互动对接机制,在规划编制、建设指导、项目培育、平台搭建等方面更好发挥作用。省体育局与莱茵达体育、阿里体育、苏宁体育、丰盛集团等知名企业开展战略合作,积极布局一批体育健康特色小镇建设项目。

  突出制度衔接,政策支撑。强调“宽进严出”和省市县联动,形成前期准入、动态监测和命名授牌等相互衔接的制度体系。先期由县(市、区)体育部门向设区市体育局自愿申报,再由设区市体育局综合考量择优推荐,此后由省体育局评估考察确定名单,并与列入共建名单所在地县(市、区)政府签订共建协议。省体育局建立特色小镇建设监测体系,在随后2年中对列入共建名单的地区实行年度动态监测,并与扶持政策相捆绑,建设期满后对符合条件的予以认定命名。省体育局将体育健康特色小镇建设作为重点扶持领域,将以奖补方式支持特色小镇共建,并整合优化相关政策资源给予倾斜支持。市、县层面也在做好本地区特色小镇引导、指导、服务和管理的同时,积极配套促进特色小镇发展的政策意见和扶持措施。

  (作者为江苏省体育局体育经济处处长)

(转载需注明来源:江苏智库网)
  编辑:徐晓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