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下兴起的‘智库建设热潮’中,我们要保持头脑冷静,站稳立场。”12月10日,在第八届深圳学术年会主题学术研讨会上,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情报研究院院长、深圳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名家计划特聘专家张树华表示,中国智库建设要坚持专业性、科学性和人民性。
统计发现,中国智库总数量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但,量多不代表质优。在张树华看来,目前我国智库普遍存在不少问题:重拉牌子,请名人,搭架子,轻实践;重排名,轻建设;重西方智库经验,轻自身优秀传统;重市场化,轻专业化、科学化等。
“中国智库要努力做到专业性、科学性、人民性相统一,努力成为党和政府‘信得过、靠得住、用得上’的工作帮手。”他说,中国智库应按照实事求是的工作原则,反映客观实际和社情民意,提出相应的对策研究成果,从而实现群策群力,为党和政府科学与民主决策提供服务。
对于西方智库标榜的“独立性、非党派、非营利、市场化”,张树华认为,这只是西方智库专家特意打出的一个标签和噱头。实际生活中,智库既要寻找捐款,又要推销自己的成果,很难做到独立和中性。而且,智库工作有别于一般性人文社会等学术研究,其研究成果往往表现出很强的政治色彩和政策指向,所以很难谈得上“独立性”。
他回忆,今年8月,在其考察美国智库建设期间,《纽约时报》恰好连续刊发两篇文章,质疑美国智库与大公司和资本有着灰色的联系,有的存在利益输送和游说活动。“可见,西方智库标榜的资金、政治、思想独立,不过是镜中花、水中月,是一个伪命题。”
虽然中美智库运转机制和制度规定差异性较大,但张树华认为,美国智库也有一些经验值得中国借鉴。譬如,借鉴美国智库研究中的前瞻性和战略性,加强中国智库的问题意识和实践导向;直面全球问题,拓宽全球视野,提高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加强中外智库的交流和对话,弘扬我国和平、发展、共赢等价值理念。
“随着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越来越大,我相信我们的智库建设也会越来越好。”他表示,“只要我们保持定力,坚持正确的方向,我们必然会拿得出党和政府‘信得过、靠得住、用得上’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