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加微信
科技创业:城市群创新发展的行动变量
2016-12-16 09:42:00  来源:江苏智库网  作者:刘志彪

  老彪产经视线

  科技创业,就是要让科技资源通过一定的途径,经过一定的时期,转化为一个新的资源,或者是创造新财富的过程。它最终的落脚点是要通过创业成为一个企业,进而逐步发展成为一个有重要经济地位的产业。

  强调把科技创业作为科技与人才工作的重点、抓手、突破口,目的就是要以人才为引领,以企业为主体,把城市的科教与人才资源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在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条件下,建设创新型城市就是要以创新为核心驱动力,构建主要依靠科技、知识、人力、文化、体制等创新要素驱动发展的一种城市发展模式。这种城市发展模式,是当今城市之所以成为世界增长中心的根源,是一国经济社会发展活力、动力、凝聚力所在。问题的关键在于,长期依靠投资驱动发展的中国城市,如何真正地切入以创新驱动为核心的发展轨道?根据国际国内经验,建设创新型城市要把鼓励科技创业放到主体性地位上。

  科技创业,就是要让科技资源通过一定的途径,经过一定的时期,转化为一个新的资源,或者是创造新财富的过程。它最终的落脚点是要通过创业成为一个企业,进而逐步发展成为一个有重要经济地位的产业。把科技创业作为建设创新型城市的行动变量,把它看成是连接城市科教资源的基础优势与创新驱动战略的行动变量,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从理论上看,科技创业是创新经济发展两个不可或缺的阶段的链接变量。创新经济由两个时间上继起、相互紧密关联的阶段构成:一是把钱变成知识的过程,这叫做科技;二是把知识变成技术再变成钱的过程,这叫做创新。在包含这两个阶段的创新驱动型经济中,城市政府可以而且应该做好的事情是:一是大力发展科教事业,促进“把钱变成知识”的转化;二是加快推进“知识变成钱”的进程,并在这个过程中设法消除各种制度障碍和风险,如反映创新驱动要求的创新投资,应该由政府引导更多地投向孵化和研发环节。总的来说,科教事业尤其是高水平的科学研究发明创造事业,因外部性较强、超强性投入和运转费用较大,中央政府承担的职能要多一些;而在加速推进“知识变成钱”的进程中,因市场化程度较强、收益的内部性对称、具有信息优势等原因,所以肯定是城市政府的职能要更加多一些。

  从实践上看,把科技创业工作作为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重点、抓手和突破口,有助于解决城市长期以来科技活动与创新活动严重不均衡、呈现为“两张皮”的老大难问题,是城市政府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关键点和核心策略。众所周知,我国许多老城市如西安、武汉、南京等,其科教资源在全国是遥遥领先的,但是其科技进步对本地经济发展的贡献率并不领先。换而言之,这些丰富的科教资源禀赋,可能是与经济发展脱节的;单纯的科技和人才工作,也并不意味着可以取得更大的经济贡献度。这是因为,当城市政府把来自于城市税收和土地出让的收入大量投入本地科教事业后,由于长期得不到来自于创业创新的市场化回报,这些投入就变成了纯粹的公共性支出。这不仅会影响到投入的良性循环,还会影响城市政府对其他公共事业投资的预算约束。为什么科技行为与创新行为之间会发生这种分裂?究其原因,可能非常复杂,但是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就是在过去,在这些城市的创新驱动战略实施中,一直是由大量事业单位主导着科技和人才工作,其研究成果(科技知识)缺少转化为财富(金钱)的动力刺激、行动激励和目标压力,那种基于科教资源的竞争优势,没有能够通过基于行动的优势,实质性地转化为真实的市场竞争能力。

  把科技创业作为连接城市科教资源的优势与创新驱动战略的行动变量,可以更好地发挥这些城市未来在地区竞争中的竞争优势。在科技竞争战略研究中,科技创业这一范畴,可以用来统一两种看起来对立的竞争优势理论。一方面,过去讲基于城市科教资源的竞争优势,是立足于资源观来分析创新驱动战略的实施问题。其核心思想是认为,城市的科技竞争优势,是建立在其所拥有的独特科教资源的基础之上。现在看来,这种竞争理论当然存在很多的缺陷。如,在国内统一市场运行中,人才这种过去看起来很难流动或移动的生产要素,现在也可以在发达的交通运输、信息传输技术支持下,按照市场价格信号正常流动起来。因此,即使是深圳这类过去缺少科教资源基础的新兴城市,也可以在市场化原则下广泛地吸收来自国内外其他地区的科技精英为我所用。另一方面,基于行动的竞争优势理论则认为,创新驱动战略的实施效果,不取决于一个竞争主体拥有什么样的科技资源禀赋,而实际上取决于它所采取的一系列具体行动,真正去做事情,才具有竞争优势。这种观点显然强调的是行动力。不过,它也存在不足。如由于文化、习惯、生活便利性和成本等因素的制约,人才资源具有很强的本地性和不可移动性,因此如何千方百计地提升本地人力资源的教育水平,成为城市创新驱动战略能否见到实质性成效的关键因素。

  强调把科技创业作为科技与人才工作的重点、抓手、突破口,目的就是要以人才为引领,以企业为主体,把城市的科教与人才资源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这意味着我们要以城市优越的创业条件和环境,作为虹吸全球人才的载体和平台,以创建全球化城市节点的要求集聚科技创业企业,真正把城市建设成为一个依靠科技创业而再次振兴的国际性现代化城市。

  主要是三个方面的载体平台建设:一是政府为主体的创新平台建设。要加快推进以政府为主体的各类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特别是要加快建设各类对社会开放的研发服务机构,发挥公共资源在推动创新、促进发展中的“四两拨千斤”作用。二是科技创新创业平台建设。依靠市场力量推动创新平台建设,是根本之计,又是长远之策,这方面很多欧美国家已有非常成功的经验,其中最主要是要大力发展实验室经济,积极培育做大研发产业。发展实验室经济,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加大改革的力度,加快各种科研院所转企改制的步伐,充分发挥其创新资源的优势和创新源头的作用。三是企业为中心的创新平台建设。企业最贴近市场,是自主创新的主体。要建立健全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引导创新要素流向社会边际收益最高的产业创新领域。

  (作者为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院长、南京大学教授)

(转载需注明来源:江苏智库网)
  编辑:徐晓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