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委十三届三次全会要求全省上下以新时代新作为谱写江苏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坚定文化自信、打造文化标识、讲好江苏故事、建好精神家园,把文化强省建设推向新的高度”。为此,有必要对江苏区域形象进行准确定位。
一、打造文化标识需要精心策划区域形象
区域发展需要形象策划,对内凝聚人心,对外塑造形象。
区域形象又叫地区形象,地方形象,是指一个区域对内和对外的整体形象,是区域内外的公众对区域的总印象和总评价,这种印象和评价包括区域的自然环境等物质方面,也包括区域的经济、文化、政治、历史等精神方面,还包括在区域范围内居住的人的行为表现。可以说,区域形象是区域特征的总括和标志。
区域形象既是历史形成的,也可能是有意识塑造的。从公共关系学的角度看,区域形象是由当地的政府、公众通过自己的言语行为共同塑造的一个对外形象。从传播学的角度看,区域形象的传播以人际传播为主要手段,以人的口耳相传为主要媒介,以人的亲身感受为根据,以人的主观印象为评价标准。
从一个长远的视角看,区域竞争并不是产业的竞争、硬件和财富的竞争,而是区域形象的竞争。好的区域形象有助于集聚资源,促进发展,反之亦然。这一点已经为国际经验所反复证明。
二、以江苏为代表的江南,是中华文化的高台,也是中国人共同的乡愁
中国文化史上,江南是一个独特的文化概念,集中国传统生活之美好于一身,浓缩了传统社会对美好生活的全部寄托。这也是所谓“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全部含义。这一切的形成,固然与江苏历代的文明繁荣有关,更和各类文学艺术作品的宣扬传播有着直接关系。
从唐诗宋词、明清绘画,到小说戏剧都与江苏紧密相关,并且成为当时中国文化的标杆和高峰。李白、苏轼等大家,都在江苏留下脍炙人口的千古佳句,明代的吴门四家、松江画派到清初的“四王”、扬州八怪,则将江南的山水风情传播四海。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更使江苏成为天下向往的人间天堂。
“诗画江苏”已经成为不言自明的地域形象,它包含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全部向往。其内涵包括:经济繁荣,百姓富庶;交通便捷,路带交汇;山明水秀,环境优美;才子佳人,人文荟萃;勤劳聪慧,社会和谐。“诗画江苏”与经济发展高质量、改革开放高质量、城乡建设高质量、文化建设高质量、生态环境高质量、人民生活高质量等“六个高质量”高度契合。
三、打造“诗画江苏”区域形象的几点建议
“诗画江苏”是江苏得天独厚的人文财富,应当高度重视,并且为今天所用。江苏应当成为“美好生活”示范区和先导区。这既与小平同志对江苏的期望一脉相承,也与当前推进“两聚一高”新实践,加快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努力在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全国前列相呼应。应当将“诗画江苏”这个美好意象,作为我省最独特的品牌标识和地域形象加以保护和开发。
一是将“诗画江苏”,打造成中国地域形象的知名品牌,引领对内对外宣传。以“诗画江苏”为核心,积极文艺创作和相关活动,强化区域概念,加大对外宣传力度。对外适当弱化省内区域差异,将全省作为一个统一整体,包装宣传。
二是将“诗画江苏”作为具象符号,引领江苏的高质量发展。开展省域MI、CI、VI相关设计,使之成为重要视觉标识。这一标识具有“强富美高”的丰富内涵,成为江苏的重要象征。
三是对“诗画江苏”进行现代解读,团结带领全省人民为“两聚一高”新江苏,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而努力奋斗。通过广泛宣传,使“诗画江苏”深入人心,提高全省人民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的自觉性和热情。
(作者为南京艺术学院副院长、教授,紫金文创研究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