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加微信
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发展与人才分布研究
2018-01-10 15:39:00  来源:江苏智库网  作者:孔捷

  党的十九大报告和《中国制造2025》等国家战略将发展智能制造作为主攻方向,同时高度关注产业人才培养。江苏将发展智能制造作为从制造大省向制造强省迈进的关键,提出要“推进智能制造建设,绘制全球领军人才地图”。为全面掌握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发展和领军人才分布情况,江苏人才发展战略研究院在省委组织部的指导下,在省经信委、省发改委、省科技厅和省教育厅的支持下,历经4个月,就智能机器人、增材制造、高档数控机床3大领域开展了国内外产业发展与人才分布研究。

  一、智能机器人产业发展与人才分布情况

  2016年全球工业机器人销量高达29万台,同比增长14%,中、韩、日、美、德的总销量占全球的3/4。我国是世界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市场,形成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三大产业集聚区。江苏在机器人领域拥有埃斯顿、绿的、振康等一批国内知名企业,成功研制工业机器人自动化系统等一批首台套重大装备,填补了国内空白。

  国外智能机器人领军人才主要分布在美国、欧盟和日本,分别占比39%、25%和10%,其中企业人才集中在ABB、库卡、发那科、安川四大巨头公司。我国智能机器人领军人才最多的地区是北京,占全国的24%,其次是辽宁,占全国的15%。江苏智能机器人领军人才占全国的11%,仅次于北京和辽宁,其中来自高校的人才占比超过50%。

  二、增材制造产业发展与人才分布情况

  2016年,全球增材制造市场规模为70亿美元,3D Systems、Stratasys、Object、EOS四巨头企业占据全球近70%的市场份额。我国3D打印市场规模约占全球的15%,五年内增长了383.2%,是全球增长最快的市场之一。江苏增材制造产业发展水平处于国内领先,拥有中科煜宸、飞而康、永年激光等一批重点企业,部分技术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国外增材制造领军人才主要分布在美国、英国和德国,分别占比55.4%、13%和12.6%。我国增材制造领军人才主要分布在北京、陕西和江苏,分别占比26%、16%和13%,来自高校院所的领军人才占比高达84%。江苏增材制造领军人才主要分布在南京和苏州,其中高校人才主要分布在工科院校,企业人才主要分布在南京、常州、苏州、无锡4市。

  三、高档数控机床产业发展与人才分布情况

  美国、德国、日本是世界数控机床生产、使用实力最强的国家,是数控机床技术发展、开拓的先驱。我国近五年数控机床产量快速增长,生产的数控机床约1500种,其中经济型机床占比50%以上。江苏数控机床产品智能化水平逐步提高,产业集群化发展态势明显,拥有南京机床集团、扬力集团等一批重点企业。

  国外高档数控机床领军人才主要分布在美国、日本和德国,分别占比39%、18%和13.6%。我国高档数控机床领军人才主要分布在北京、辽宁和陕西,其中北京的全国占比高达36.3%,辽宁和陕西分别占比11.6%和8.3%,来自高校院所的领军人才占比达50%。江苏高档数控机床领军人才数量占全国的8%,位居第五位,主要分布在南京、无锡、苏州等苏南城市。

  四、江苏在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和人才方面仍存在短板

  一是关键技术壁垒亟待突破,以精密减速器为例,由于关键技术被发达国家垄断,省内生产的谐波减速器,与日本产品在输入转速、传动精度、传动效率等方面均存在较大差距。二是产品应用处于中低端环节,作为国产机器人“四小龙”之一的南京埃斯顿,其产品大多用于装配、码垛、搬运等对精度要求不太高的领域。三是技能型人才培养不足,苏锡常地区使用工业机器人的企业达3000家以上,机器人技能人才缺口超过10万人,但由于我省技能人才培养没有跟上,出现“设备易得、技工难求”的情况。

  五、推动江苏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是推动省内高校设立机器人工程、增材制造技术等“新工科”专业,鼓励省内产业教授与高校共建研究生工作站、省内智能制造企业与高校共建实习基地。二是组建智能机器人产业技术研究院等产业研发机构以及智能制造装备创新中心等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智能制造技术产权交易中心。三是设立智能制造装备人才工程专项资金和智能制造产业技术预研专项基金,并依托专业智库建设智能制造领军人才大数据平台。四是创建智能制造军民融合示范基地,推动省内高校与地方共建智能制造装备军民融合协同创新中心,打造军民融合技术、装备共享平台。

  (作者为南京理工大学人事处处长、教授,江苏人才发展战略研究院办公室主任)

(转载需注明来源:江苏智库网)
  编辑:蔡阳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