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加微信
“1+3”重点功能区战略背景下江苏沿海经济带的功能定位与建设举措
2018-01-10 15:50:00  来源:江苏智库网  作者:朱广东

  为了落实党的十九大关于海洋强国以及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在江苏推行“1+3”重点功能区战略背景下,作为“蓝色板块”沿海经济带要实现崛起目标,必须在新的经济地理版图中明确战略定位,重新梳理建设举措,优化区域发展布局,开拓海洋经济新疆域、创新陆海统筹新路径、打造沿海产业新高地、凝练沿海经济新特色、开创沿海发展新局面。

  一、沿海经济带在“1+3”功能区战略中的定位

  江苏沿海创意农业先行区。要打造一批“互联网+”特色农业产业集聚区;形成一批沿海特色“生态+文化”旅游区和“旅游+”农业示范区;建好一批“第六产业”载体平台。

  江苏沿海海洋新、特产业示范区。要着力培育新医药、新材料产业、海洋生物产业;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海洋环保科技产业;重点发展智能海工、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

  江苏沿海先进制造业推进区。要加快制造业向中高端环节迈进步伐;重点建设中国沿海汽车城;建成世界一流船舶海工产业基地。

  江苏沿海自由贸易试行区。要着力拓展经济增长的新空间;协调区域统筹发展;培育竞争新优势;通过自贸区申报,来推进区域高水平双向开放。

  江苏沿海海洋信息集聚区。要全面推进沿海信息基础设施升级换代;推进“无线沿海”建设;实现“数字海洋”向“智慧海洋”转变,为全省海洋经济发展转型升级提供信息支撑。

  二、沿海经济带在“1+3”功能区中的响应功能

  承接虹吸扬子江城市群“高端生产要素集聚”的创新功能。沿海经济带要承接和虹吸扬子江城市群的创新发展高地、创新要素集聚区、高端生产要素集聚辐射,尽快改变产业转移“接受者”、增长发展“追赶者”的固化形象,真正将沿海经济带建设成为与长三角城市群同步发展的战略支点。

  策应融合淮海经济区“市场一体化”的发展动能。要围绕徐州中心城市和各个城市之间的交往,发挥港口出海口的优势,做足向西开放和向东开放的文章,使沿海地区和内陆腹地形成互动效应,打造“陆海统筹融合区”、“蓝色版图出海口”和“共享发展互动区”。

  共建共享“三湖”生态经济区“生态+”的绿色潜能。要以构建沿海、“三湖”生态型产业体系为重点,统筹推进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共同打造沿海、环湖生态城市群。

  切实发挥沿海地区内部互联互通的联动功能。要强化连云港“一带一路”交汇点和新亚欧大陆桥东方起点的作用;发挥南通独特的黄金水道和黄金海岸叠加优势,加速建成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江海联动发展基地;凸显盐城江淮生态经济区入海门户和沿海经济带中心城市的影响力。

  三、沿海经济带在“1+3”功能区中的建设举措

  一是建好一个载体,担纲沿海经济带发展中的龙头。以连云港港口为核心,联合南通港、盐城港共同建设江苏沿海港口群,推动沿海区域内地方电子口岸信息数据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在“港产城一体化发展”目标下,建立跨区域的港口资源管理体制及投资运营主体;把握全球贸易、产业、港口、航运等相关领域发展趋势,集中力量发展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临港产业基地和产业集群。

  二是培植两个新动能,谋求沿海经济带协调创新发展。要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植生产关系领域内沿海发展的“软实力”及“隐性动能”,切实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要加快推进创新体系建设,培植生产力领域内沿海发展的“硬实力”和“显性动能”,优化涉海新技术、新产业和新模式创新体系,不断积聚现代海洋经济发展的新动能,加快推动沿海经济增长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

  三是打造新、特、绿三个产业集群,形成现代海洋经济竞争优势。要建设海洋战略新兴产业集群,打造沿海经济带率先发展的“未来竞争力”;建设海洋特色产业集群,打造沿海经济带差异化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建设海洋绿色产业集群,打造沿海经济带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竞争力”。

  (作者为江苏沿海发展智库执行主任、盐城师范学院江苏沿海开发研究院院长、江苏沿海发展决策咨询研究基地研究员)

(转载需注明来源:江苏智库网)
  编辑:蔡阳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