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性重塑经济社会发展路径
2025-08-19 11:15:00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秦天宝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是一种深刻的发展哲学,是一场触及国家治理方式、经济发展逻辑乃至社会生活方式的范式变革。以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的具体实践为切入点,这一理念系统性重塑经济社会发展路径,展现出磅礴的实践伟力。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实践伟力,首先源于其在哲学层面对“发展”概念的根本性再定义。长期以来,人类社会普遍受困于工业文明的线性增长逻辑,将自然视为可供人类无限索取的外部资源,导致发展与保护呈现尖锐对立的局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重大贡献在于它以蕴含东方智慧的整体系统观为视角,揭示生态系统的内在价值,奠定经济社会发展的生态根基。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不再是为过去发展“还债”的被动行为,而是面向未来的战略行为。这种理论上的跃迁,为我们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思想的革新,必然催生治理方式的重塑。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引领下,我国生态环境保护事业正在告别过去“条块分割”、管理部门职能碎片化的治理方式。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更强调整体性、有效性和长远性的系统治理框架。这种新型治理框架主要依靠两大支柱建立。一是空间规划上的协同与整合。以长江、黄河生态环境保护为例,我国创新性地建立全流域统筹协调机制,打破行政区划壁垒,通过编制实施流域性国土空间规划,将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等约束性指标贯穿上下游、左右岸,实现从源头治理到末端防控的全链条管控。二是治理动机上的激励与约束。地方政府的政绩考核不再唯GDP,生态环境质量、资源利用效率、生态修复成效等绿色指标的权重得到前所未有的提升。这两大支柱既明确治理的价值取向,又优化治理的结构框架,共同确保生态保护和修复作为不可分割的整体高效推进。

与治理方式重塑并行的,是经济发展逻辑的根本性再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精髓在于打通“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之间的转化通道,其关键在于构建一套全新的生态经济体系。在这一体系中,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本身就成为创造新价值、催生新产业的过程。目前,我国正在积极探索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的多元路径。一方面,通过设立生态补偿基金、推行横向财政转移支付等方式,让生态保护地区的贡献得到经济上的合理回报,本质上是对“绿水青山”公共生态产品价值的确认。另一方面,通过发展绿色金融、建立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探索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核算等方式,对生态资源进行科学价值量化,并使其能够进入市场流通。这些探索已经催动节能环保、清洁能源、生态旅游等绿色产业的蓬勃发展,实现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更高水平保护的良性循环。

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的实践,正在沉淀为人民群众绿色低碳的社会生活方式,内化为新的社会风尚。从垃圾分类普遍推广到低碳出行蔚然成风,从全民义务植树到参与野生动物保护,人民群众发自内心地保护环境、敬畏自然,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实践伟力最深厚、最持久的体现。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从绿色发展的角度,对“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实现发展”这一问题作出了科学回答。它通过推动一场涵盖哲学、治理、经济与社会的系统性变革,将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从一项具体任务升格为国家整体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为全球可持续发展贡献了兼具深刻发展洞见与强大实践效能的中国方案。

(作者为武汉大学环境法研究所所长)

(转载需注明来源:江苏智库网)
  编辑:蔡阳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