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加微信
着力构建“城乡命运共同体”,打造长江经济带城乡融合的江苏样板
2018-06-04 14:40:00  来源: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院  作者:叶磊

  5月30日,江苏省长江经济带发展工作推进会在南京举行,对我省保护长江生态、推进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作出专题部署。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娄勤俭出席会议并强调,推进城乡一体,进一步优化城镇化空间布局,加快提升城市辐射带动力,着力构建“城乡命运共同体”,形成长江经济带繁华都市、田园乡村相辉映的最美地区。

  江苏构建“城乡命运共同体”,破题的关键应在于构建双向甚至是多向循环的城乡关联网络,打通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梗阻环节,引导城乡两者互为资源、互为市场、互为补充、互相服务,促使城乡共同体在经济、社会、资源、交通、生态等方面融合发展,使乡村成为吸引各类优质资源集聚、乡村经济勃兴、乡土文化繁荣、人居环境优美的宜居魅力家园。

   一是城乡经济融合奠基础。改变过去传统重城轻乡的经济政策体系,深入推进农村供给侧改革,大力引导农民、农业、农村主动接轨“互联网+”和“生态+”,使乡村地域的各种特色功能、比较优势和潜力充分发挥出来。一方面结合省情,着力打造优质稻麦、绿色蔬菜、特色水产、规模畜禽、现代种业、林木种苗和林下经济、休闲观光农业和农业电子商务等8个产值超千亿元的优势特色产业,推动农产品加工业产值达到3万亿元。另一方面,深度实施“12311”创意休闲农业省级特色品牌培育计划,重点支持部分农业特色小镇建设(如以阳山水蜜桃闻名天下的无锡惠山区阳山镇的“蜜桃小镇”、南京溧水区白马镇的“蓝莓小镇”、苏州吴中区东山金庭的“枇杷小镇”等),实现江苏农业特色产业由“特”转“强”、“聚”“合”升级。

   二是城乡社会融合惠民生。围绕“美丽乡村”的建设目标,增加城乡公共服务供给,创新社会治理方式,在城乡之间逐步实现布局合理、质量相近、可达性大致相同的公共服务布局体系。一方面,把义务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农民关注的热点,作为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工作的重点领域切实推进。如在农村九年制义务教育普及率常年稳定在100%的基础上,促进全省优质教育资源的城乡共享;城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覆盖率100%,卫生服务体系健全率100%;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加快推进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另一方面,创新城乡社会治理方式,真正体现新时代人文关怀。依托中小学、村委会和农村社区普遍推行关爱服务,切实保障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留守老人权益;进一步完善“一委一居一站一办”社区服务管理体制,完善网格化管理、社会化服务。

   三是城乡资源融合筑平台。建设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土地要素市场和资本要素市场,鼓励和引导各类发展要素加速向农村集中,现代化的经营管理方式向农业输入。一是围绕13个地级城市的城市功能定位,加快周边县城和重点中心镇产业发展,积极开发适合农业转移人口的就业岗位,拓展农民就近就地就业空间,同时保障与城镇户籍就业人员同等享有就业与创业政策扶持、信息咨询等服务,实现城乡劳动者同工同酬、同城同待遇;二是要以常州市武进区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网上交易系统为标杆,有序规范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交易,促进城乡土地资源要素平等合理流动;三是引导和支持金融机构向县域和乡镇延伸,积极发展村镇银行、农村小额贷款公司、农业担保公司等新型农村金融组织,扩大金融服务对乡村的覆盖面。

   四是城乡交通融合破瓶颈。以满足同城化、一体化发展为目标,建设以轨道交通和高速公路为骨干、以普通公路为基础、高效衔接城市群内的大中小城市和城镇的多层次快速交通网络。要加快建设中小城市、小城镇与中心城市的快速交通,到2020年铁路覆盖80%的县级以上经济节点,高速公路全面覆盖省内所有县级以上经济节点,同时继续完善国省干线网络,打通跨省际交通节点。要实施农村公路提档升级、撤渡建桥和危桥改造工程,注重打通行政区域交界地段、边远村落的镇村公路连接,提高农村公路的通达深度、覆盖广度和安全技术水平,形成以县城为中心、覆盖镇村的公路网络。要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要求,推动农村客运班线公司化改造和公交化运行,探索定线定班和需求响应式运营服务,适应农村地区居住分散、出行不集中等需求特征。

   五是城乡生态融合美环境。以宁杭、淮河、扬子江和江淮四大生态经济带的建设为契机,加快推进城乡间的生态过渡带建设,协同打造跨区域大尺度绿色板块。一方面,进一步落实“1+3”功能区战略,不断优化城市板块布局,通过转型升级形成高端发展的新经济板块,在绿色发展、转型发展、集约发展上下更大功夫,建成长江经济带示范性的绿色城市群;另一方面,加速美丽乡村建设行动,继续推进农村改厕,深化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进一步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率,加快城乡生活垃圾收运及无害化处理体系建设,逐步推广“组保洁、村收集、镇转运、县(市、区)处理”的垃圾集中收集处置运作模式,推进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服务向乡镇、村延伸,提升城乡垃圾收运、处理和管理水平。

  (作者:叶磊,南通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博士、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院兼职研究员)

 

 

  

(转载需注明来源:江苏智库网)
  编辑:蔡阳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