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经济带横跨我国地理三大阶梯,资源、环境、交通、产业基础等发展条件差异较大,地区间发展差距明显。如何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引,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导向,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战略定位,充分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协同打造中国经济新支撑带?
近日,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课题《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重大战略研究》在南通大学开题,来自中国社科院,以及上海、湖北、重庆、四川等社科院和相关高校专家齐聚南通,就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协调性均衡发展展开研讨,并特别就地处长江经济带的南通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提出观点和建议。

全面接轨上海,互动协同绿色发展
“作为长江经济带的重要城市,南通是江海通达的交汇口,在上海大都市圈北翼中处于一个非常重要的地位。”上海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王振研究员认为,在整个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中,近些年来,南通已经做了很多先行先试的重要探索,比如沿江造船、化工基地整治、产业转移升级、提高环保等级等方面都做了很多努力,也取到了非常积极的成效。但是南通还要以更高的标准进行积极的探索实践,特别是在国家越来越强调“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背景下,怎样与长三角各城市特别是上海进一步互动协同绿色发展,还可以从几个方面努力。
王振建议,通过产业升级、发展绿色制造进一步优化制造业的条件和发展环境,而在乡村振兴、城乡统筹发展方面,南通有非常好的农业发展条件,可通过一系列乡村治理、土地整治,发展绿色农业、乡村旅游。“这样对南通发展有益,对整个长江经济带中上游也有积极的示范引领作用。”
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院首席专家成长春教授认为,南通要将建设上海北大门与提升长三角北翼经济中心功能同步推进,助推扬子江城市群北翼与上海以及苏南的全面接轨。他提出,要加快推动沪苏通都市圈同城化发展,增强南通中心城市集聚辐射功能。在策应上海大都市圈同城化发展中,大力推进沪苏通都市圈跨江融合发展,促进规划对接、基础设施对接、产业对接、体制机制对接,更多分享上海、苏州城市功能,积极承接产业、资源转移辐射,复制推广上海自贸区经验,加快建成长三角北翼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现代服务业基地,借势提升城市发展能级。

错位发展取长补短,实现两地双赢
在长江经济带11省市中,江苏和湖北在地方长江经济带战略上的实施是最早的。作为长江径流里程最长的省份,湖北是三峡工程库坝区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所在地,肩负着确保一江清水东流、一库净水北送的重大责任,而近年来江苏也“以江为轴”谋划发展大文章。
“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并不意味着不发展,而是谋求更高质量的发展。”湖北省社科院副院长秦尊文认为,长江经济带是在整个国际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背景下的一个新战略,所以还要对接“一带一路”建设。他说,江苏特别是南通,具有沿海优势,在对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时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是对接的桥头堡。湖北地处长江中游,一方面要和江苏、上海等长三角对接,融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另一方面对接丝绸之路经济带,通过中欧班列等和俄罗斯、乌克兰等国加强经济上的密切联系。江苏的一些货物也通过中欧班列运输,这方面双方可以进行合作。
秦尊文同时认为,湖北作为农业大省,农业占有相当比重,工业的整个产业化还不如江苏。双方可通过产业分工、错位发展,发展各自优势。如湖北的农副产品加工业、原材料产业基础比较好,可以在这方面继续发展。湖北的光电子信息产业、生物医药产业在全国名列前茅,江苏也可以和湖北开展合作,取长补短,实现两地发展的双赢。

联合攻关,破解不平衡不充分发展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全国区域经济学会会长、工业经济研究所原所长金碚研究员说,新时代要求高质量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活力巨大,要明确发展定位问题、攻关重大难点问题,解决好保护与开发的矛盾,实现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背景下的高质量发展。
此次开题的“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重大战略研究”,将对长江经济带沿线11省市经济社会之间以及人与自然之间存在的不平衡、不充分发展问题开展联合攻关,着重对长江全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沿江三大城市群联动发展、沿江世界级产业集群培育、沿江重大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流域综合治理和协调性均衡发展体制机制创新等研究领域的重点、难点问题和关键性瓶颈制约开展对策研究。
成长春是该课题领衔人,他说,南通是长江经济带入海口所在地,也当仁不让承担着“长江最后一道屏障”的重任,这两年,南通也不断加大生态保护步伐,无论是对接上海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建设,还是沿江生态带规划建设,还有263整治行动,都主动作为,效果显著。他认为,南通在未来发展要抢抓重大发展机遇,迈开追赶超越步伐,在推动高质量发展进程中真正走在前列,除了打造上海新门户,还要在推动江海联动发展、引领绿色发展、打造交通新节点、提升创新水平、优化产业布局、主动向北辐射、扩大开放新优势等方面要有新作为。
“生态更优美、交通更顺畅、经济更协调、市场更统一、机制更科学的‘黄金经济带’。”这是成长春对于新一轮长江经济带发展的美好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