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加微信
智库报告类型和特征研究
2017-10-18 11:13:00  来源:智库研究  作者:陈安 贾传玲 李鹏杰 赵庆风 房亚楠

  [ 目的/ 意义]随着形势的发展,智库建设已成为国家和地方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智库建设的意义越来越凸显,智库报告也越来越多。为我国乃至世界的智库产品发展提供更为准确的方向,为建设优质智库提供参考。

  [ 方法/ 过程]经过对报告的分析总结,可以把智库报告按照其报告所要达到的目的分为“回音壁”式反馈报告、“进行时”式事件报告、“解读”型政策报告、“示警”型研究报告、“描述”型分析报告、“内参”式针砭报告、“建议”式评价报告、“拼凑”式行业报告、“大百科”式年度报告9 类,同时对这9 类中的每一类智库报告进行剖析,通过对其完整阐述、特征分析、结构内容评价进而得出每类智库产品的模式。

  [ 结果/ 结论]最后对这9 种智库报告进行分类梳理,为我国乃至世界的智库产品发展提供更为准确的方向,为建设优质智库提供参考。

  1 前言

  智库,英文称“Think Tank”,即智囊机构,也称“思想库”,指由专家组成的,多学科的,为决策者处理社会、经济、科技、军事、外交等各方面问题出谋划策,提供最佳理论、策略、方法、思想等的公共研究机构,是影响政府决策和推动社会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我国很早就有智库这一概念,为人所熟悉的诸多称谓:国师、养士、军师、谋士、门客、幕僚、谏议大夫、师爷、巫师等都是与“智库”有关或发挥类似功能的职业。从这里面我们不难看出智库在任何一个年代都是不可或缺的,最为我们熟悉的古代军师诸葛亮,作为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书法家、发明家,就是一位智库专家。随着年代的发展,科学技术、军事水平的提升,几个人、几十个人甚至几百个人对某一件事已经不能做出准确的预判,智库也就应运而生。智库作为相对稳定且独立运作的政策研究和咨询机构,是实现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一种制度和组织安排,发挥着抢占思想高地、 提高决策质量、 提升国家软实力的重要功能。国家、地区之间的竞争不再仅仅是地理区位、自然资源或者生产要素的竞争,而是思想文化、发展战略、软实力和巧实力、学习能力与思考能力的竞争,智库建设已成为国家和地方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智库建设的意义越来越凸显。

  美国是目前智库发展最为快速和完善的国家。近年来,美国智库研究成为了国内学术热点,其中兰德公司一直都是大家研究的重点。国内学者对中国智库的研究起始于20 世纪90 年代中后期。近年来,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等民间智库的成立、 高校下设智库探索以协同创新中心为载体的新型智库建设等中国智库的最新进展引起了学界重视。一些学术期刊设置“智库建设研究”专栏;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上海社会科学院等机构专门组建了智库研究团队。尽管这些研究奠定了中国智库研究的理论基础并初步显现出探索中国情境下智库发展模式的学术自觉,提出“中国思想库要坚持走自己的发展道路”,但也不难发现这些研究并未全面解释中国智库发展在中国情境下存在的复杂性和特殊性。

  当今社会新情况以及突发事件越来越多,行政系统内部决策者往往不能及时做出客观、准确、专业的决策。同时,随着当今社会的不断发展完善与民主政治的不断进步,人民对政府的执政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于是,中国政府急需优秀的智库提供决策解决方案。做优秀智库需要优秀的智库内容,才能产出优秀的智库产品来服务于社会。在《全球智库报告》中,中国的智库数量在全球排名第2,但是智库产品的影响力却很小,这意味着我国的智库产品做的还不够好。不管国内还是国外对于智库的研究都到了如火如荼的阶段,但是对于智库产品的研究、智库产品是否具有价值的研究很少。智库作为一个包罗万象的知识库,内容丰富多样。由于大潮流的推动,无论企业、高校还是各大研究所都开始推出智库,因此导致智库内容并没有经过认真的筛选、分析、总结就被放在智库知识库中以扩大智库的知识储备量,这些急功近利的思想往往导致我国智库出现“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现象,利用这些智库里面的内容所产出的智库产品在性能上也会大打折扣。每一个智库产品的产出都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智库产品的价值在于为决策规避风险。决策一旦做出,就可能无法挽回。所以在做决策的时候要进行风险分析,尤其在国家发布重大文件和决策前,更应该进行风险评价或预估,不仅要有风险可能性的预估,同时要把风险治理的策略进行梳理,防止决策早熟、防止决策冲突,以利于决策的决断和风险防范,形成决策回馈与调整、决策审核和任务完成机制,同时智库产品大多是给参与竞争、较量的某一方出点子,变未知为已知。只有心中有数,才能正确判断。智库产品从微观创作角度上看,是研究者将已有的数据、信息、知识结合自己的经验等隐性知识进行再创作的结果。一份智库产品就不是单纯的数据堆积,也不是单纯的知识普及,更不是简单的模仿,而是由智慧创造出的有价值的新思想、新知识。智库产品的产出往往具有“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世界”的性质,要用已知的知识创造出未知的知识,达到总结、提炼、创新的效果。

  2 智库报告类型及特征分析

  目前我们对于智库的分类研究已较为成熟,例如按照资金的来源可分为官办智库和民办智库,按照隶属关系可以分为中央部级智库和地方级智库等,但对于智库产品的分类则不多。本文认为智库产品的形式往往是以报告的形式来展现,无论是一个好点子或者是一个好的方案或建议,最终都会以一个报告的形式展现出来,每一篇智库报告的产生都会以一个目标为导向而形成,希望这

  篇报告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效果,因此本文按照智库报告所要达到的目的将智库报告分为“回音壁”式反馈报告、“进行时”式事件报告、“解读”型政策报告、“示警”型研究报告、“描述”型分析报告、“内参”式针砭报告、“建议”型评价报告、“拼凑”式行业报告、“大百科”式年度报告9 类。本文将对这9 种报告进行详细解读。

  2.1 “回音壁”式反馈报告

  2.1.1 涵义

  一项政策或决策的发布往往会激起反响,这种反响可以通过现代形式的调查公司得到有效的答案,当今由于网络的普及和大数据分析技术的有力提升,对于反馈回来的回声应给出有效的参考建议,及时更改做出正确的决定。

  2.1.2 特征及其分类

  (1)特征。①互动性。智库报告虽然在思想上和研究上是独立的,研究工作和成果是透明的,但它必须与公众之间建立起良好的互信互动机制,从而使信息与思想的流动渠道保持通畅,以检验公共政策和决策的相关落实情形。②客观性。唯实求真,实事求是。不要一味“唯上”,不过于“唯书”,只追求“唯实”。此类智库的政策研究报告,不能教条主义,要接地气,在调查的思想方法和理论实践中要坚持实事求是,保持客观性。(2)分类。分为动态类别和静态类别。动态类别顾名思义就是来回流动的一个过程,往往指的是一项政策和决策的颁布会导致无法预见的效果,产生回音,进而继续探讨直到得出好的政策和决策。静态类别则是经过第一轮的探讨就能得到好的效果。

  2.1.3 运行模式

  “回音壁”式反馈报告的运行模式往往更加动态化,当一项政策或决策颁布或实施后,往往会产生两种效果,好或者不好。如果产生的效果较好,那么这项政策或者决策就是成功的。但是很多时候一项政策和决策颁布或实施会产生不好的效果或者演变成其他事情,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智库就要再次显现其作用,把反馈过来的信息重新整合梳理,继续做出更加合理的政策和决策。这是一个动态循环的过程,如图1所示。

  2.2 “进行时”式事件报告

  2.2.1 涵义

  出于不同地域领域的界定,事件发生状态过程有不同程度的差异性,又因其突发特质,故个人乃至机构在很大程度上未能及时解读、准确分析,然而,对于决策层的管理者而言,需要依据此类强大信息辅助决策。

  2.2.2 特征及其分类

  (1)特征。①专业性。有时决策层做决定需要大量的专业化知识以做出即时有效地回应。决策是一个科学过程,要大力提倡专业化。例如在处置突发事件时,往往需要专家组进行指导,这就是一个小型智库。②时效性。在利益集团群体和其诉求多元化的背景下,智库借助其客观、公正的立场提出政策观点,在保证质量为前提的基础上第一时间为不同群体的利益诉求提供相关信息。(2)分类。分为平态类别和反转类别。平态类型往往就是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进行的事件报告。反转类别则是事情发展的方向与大众的想法不一致,会在某一时间点出现反转,出现意想不到的结果。所以智库报告在编辑此类别事件时,要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充分了解整个事件的来龙去脉,充分整合不同来源的社会声音,第一时间加以辨别,去伪取真。

  2.2.3 运行模式

  “进行时”式事件报告的运行模式往往是随着事件的发展,事前、事中以及事后整个过程中都有智库的参与,信息量的需求随着时间的推进不断扩大。智库报告依附于此类的信息,要跟上主流媒介的报告结果,对整个公众事件做出跟踪跟进,明确进行时的事件随时可能发生的变动。运行模式见图2。

  2.3 “解读”型政策报告

  2.3.1 涵义

  文字类政策或宣讲类政策出台之后,需要此领域专家跟进解读,目的在于让公众起初了解继而理解政策措施的价值和可实施性,这也是智库的存在方式之一。

  2.3.2 特征及其分类

  (1)特征。①建设性。不仅要发现问题,善于创建问题,还要热衷于建设,告诉决策者后续的相关工作,以保证进行实时跟踪,不断推进事件的进展。②辅助性。以智库和参谋助手的角色,为公共政策决策者提供政策思路和建议方案以影响后期决策,并对有关行动方案和实施效果作出论证。事中、事后评估,针对政策实施过程结果向公众作出必要的解读,有效引导其步入正常预期运行轨道。(2)分类。分为常态沟通类别和成果跟进类别。常态沟通类别是指新的公共政策的出台,对于公众而言是一个全新的界定,应该加强对社会公众进行政策传播和普及以及后续跟进,让公众做到心中有数。成果跟进类别是指诸多公共政策的执行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执行过程中会有公众通过钻空子达到利己的目的,对此现象,专家学者应该积极跟进,引导公众走向正常轨道并进行相关后续解读,理性分析利弊,抓住核心问题,进一步提出建设性意见,使政策更好服务于社会大众。

  2.3.3 运行模式

  “解读”型政策报告的运行模式较为简单,往往是对政策的跟踪解读,避免大众误会及不法分子钻空子,给国家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2.4 “示警”型研究报告

  2.4.1 涵义

  “示警”型研究报告是针对某一事件进行研究,并对其未来发展态势进行分析和事件的预言预测。当然,这种预测较多为负面的预言,偏消极。最后作出警示性的报告。此类型的报告首先会对事件进行分析,包括其成因和事件所带来的后果,其次对这一事件的未来态势走向进行分析并预言。

  2.4.2 特征及分类

  (1)特征。“示警”型的报告具有负面预言性并带有一定的警醒性。(2)分类。“示警”型的报告按照本身的性质特点进行某种预测,可分为两类。①定性预测。根据人们对系统过去和现在的经验、判断和直觉进行预测,其中以人的逻辑判断为主,仅要求提供系统发展的方向、状态、形势等定性结果。该方法适用于缺乏历史统计数据的系统对象。②时间序列。根据系统对象随时间变化的历史资料,只考虑系统变量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对系统未来的表现进行定量预测。该方法适于利用简单统计数据预测研究对象随时间变化的趋势等。

  2.4.3 运行模式

  此类型的报告运行模式主要有两种。①微分方程模型。当描述实际对象的某些特性随时间或空间而演变的过程、分析它的变化规律、预测它的未来态势、研究它的控制手段时,通常要建立对象的动态微分方程模型。微分方程大多是物理或几何方面的典型问题,假设条件已经给出,只需用数学符号将已知规律表示出来,即可列出方程,求解的结果就是问题的答案,答案是唯一的,但是有些问题是非物理领域的实际问题,要分析具体情况或进行类比才能给出假设条件。作出不同的假设,得到不同的方程。比较典型的有:传染病的预测模型、经济增长预测模型、正规战与游击战的预测模型、药物在体内的分布与排除预测模型、人口的预测模型、烟雾的扩散与消失预测模型以及相应的同类型的预测模型。其基本规律是随着时间的延续,其趋势呈现指数形式增长,根据变量的个数建立初等微分模型。②时间序列法。将预测对象按照时间顺序排列起来,构成一个所谓的时间序列,从所构成的这一组时间序列过去的变化规律,推断今后变化的可能性及变化趋势、变化规律,就是时间序列预测法。时间序列预测一般反映3 种实际变化规律:趋势变化、周期性变化、随机性变化。

  2.5 “描述”式分析报告

  2.5.1 涵义

  “描述”式分析报告是事件发生后,对其背景、事实、经过、原因、趋势的分析。此报告也可称为“事后诸葛亮”型报告,因其总在事件发生之后出现,此类型报告的内容多为总结事件的发展、经过、原因与结果。

  2.5.2 特征及分类

  (1)特征。“描述”式分析报告多为总结性的,所叙述的事实多为表面并不

  涉及实质性的问题。(2)分类。“描述”式分析报告根据本身的特点进行分析,可分为两类。①关联分析。根据大量数据之间的关联关系和相关联系进行分析。②聚类分析。将抽象数据集合分成相似类对象,使得数据与数据之间有很高的相似性,不同簇中的数据有较高的相异性,从而更好地进行分析。

  2.5.3 运行模式

  就是在交易数据、关系数据或其他信息载体中,查找存在于项目集合或对象集合之间的相关性或因果结构。找出各个数据间的相关联系,或者将抽象数据对象分成类似对象进行分析,也可称为“聚类”的分析,分析事态的走向以及可以采取的办法。

  通过提取相似的数据来分析事件,得出其未来发展的趋势以及解决方案。如图3 所示。

 
(转载需注明来源:江苏智库网)
  编辑:蔡阳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