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加微信
跨越“长城” 树立文化自信
2017-03-08 09:02:00  来源:交汇点  作者:颜云霞

  交汇点讯 电影《长城》上映以来,争议不断。而这也是全国两会上,关于文化自信讨论的一个切入点。中国如何树立文化自信,中国文化如何才能更好地走出去?记者就此专访了南京艺术学院副院长、紫金文创研究院院长李向民。

  在李向民看来,电影《长城》没有取得预期效果有两个原因:一是我们的期望值太高;二是不在于其不会讲故事,或制作水平不高,关键在于其承载的价值观。“事实上,这不仅仅是《长城》这一个电影的问题,而是中国文化走出去普遍面临的问题。”

  “习总书记提出要树立文化自信,其核心应该是价值观的自信。”李向民说。在他看来,文化自信至少涉及三方面的内容:其一,文化自信是一个历史形成的概念,是近四百年来中外文化交流交锋的成果。近代中国积贫积弱,饱受列强欺凌,难说文化自信。但新中国建国60年来,中国经济地位、政治地位、军事实力等都在不断提升,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由此积蓄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渐渐内化为民族心理,丰富了民族文化的内容。

  其二,文化自信离不开健康的文化肌体。历史上面临多少外来民族的入侵,但中国文化并没有衰亡,就是因为自己的文化肌体从未垮掉。对西方电影和戏剧加以考察,就会发现西方的价值观固然有人类所共通的内容,比如关于爱的理解,但也有它所特有的,比如个人英雄主义、赢者通吃、以暴制暴等,中国文化也同样如此。我们要敢于坚持自己独有的文化,只有这样才能赢得尊重。

  其三,文化自信是国家安全的基石。不骄不躁是我们该有的心态,如此在国际舞台上方显大国强国的气度和格局。此外,国家之间在经济、生态、军事等方面的竞争最后落点都在于文化,正如亨廷顿所说,国家的竞争归根是文化的竞争、价值观的冲突。

  那么,如何树立文化自信呢?李向民认为:首先,文化自信的前提是文化自觉和文化认同。如果不认识、不了解自己的文化,谈何自信?无论是教育层面,还是平常的文化娱乐,都应该做好文化普及工作。其次,学会用现在大家认同的方式,讲好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如今已不是“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时代,要善于利用传媒传播中国文化,比如《中国诗词大会》。最后,慎重处理文化过度产业化的问题。文化是战略性、全局性的范畴,但目前存在过度产业化的问题,成为资本和热钱逐利的领域,一来使得一些优秀文化生产不断衰落,二来容易把真正的文化带入歧路。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强调要“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就此,李向民建议政府层面能有更多的举措或方式来推动文化走出去。他说,目前中国的文化影响力与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规模是不相称的,现状是令人揪心的。以图书为例,虽然几年来出口图书与进口图书的种类之差越来越小,但出口图书的销量非常有限。李向民建议,推动文化走出去,不仅包括建孔子学院,还应该强化商业模式,不断推动文化贸易,鼓励文化企业走出去,甚至可以以重奖的方式推动文化产品在国外发行。“不止于文化产品,更重要的是价值观层面的走出去,这样战略上能减少国际摩擦、赢得更多的盟友。”

  

(转载需注明来源:江苏智库网)
  编辑:徐晓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