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影响力是指其在设置确定政策议程、提供政策建议、进行政策教育传播、推进公共外交、监督评价政策执行等过程中体现出来的改变他者思维或行为的力量,其影响对象可以是政策制定者、精英群体和公众舆论,也可以是国内外政策过程环境。
“互联网+”时代,随着互联网成为信息传播的主要媒介,智库综合影响力与智库在虚拟空间的影响力正逐渐趋同,现实世界思想传播与网络虚拟空间思想传播的界限也逐渐模糊,智库网络影响力已成为衡量智库综合影响力、竞争力的重要指标之一。因此,本研究开创性地提出网络影响力评价模型,并将其应用到智库影响力传播这一具体实践中。具体而言,智库网络影响力是指智库的资源和能力在网络空间中对他者的劝说能力和支配能力,本质上是一种软性的、教化的、理性的“权力”或者“实力”。
在上海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15中国智库报告》、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15全球智库评价报告》和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以下称为U Penn)《全球智库报告2015》中,智库影响力评价指标存在着一定差异,学术界对其评价结果也存在争议。因此,引入智库网络影响力概念及定量方法,有助于智库评价研究工作进一步深入,是对现行智库评价工作的有益补充。
(一)智库网络影响力RSC雪球评价模型
1、评价指标体系
智库网络影响力评价指标体系由三部分构成,分别为智库的网络资源指标R(Resources)、智库网络传播能力指标S(Spread)和智库网络交流能力指标C(Communication),我们称之为智库网络影响力评价的RSC“雪球”评价模型。
智库网络资源指标:包含资源的量和质两类指标。资源指标不仅要反映智库网络传播的内容总量,而且要反映智库在网络世界中的表现、品牌与声望。根据信息计量相关理论,智库网络资源指标包括智库在网络中的显示度、社会化媒体资源多寡、学术理论水平、在新闻媒体中的曝光率、网络资本(反映智库自身资源在网络中形成的比较优势地位)。具体包括:
1)网络学术机构H指数:智库思想产品被引用指数,代表被认可、推荐的程度。H指数是有关引用情况度量的指标。
2)社会化媒体文章数:智库在社交媒体上发表文章数量,主要包括社交网站、微博、微信等。
3)网络显示度:智库在网络中被利用的潜在可能性,反映智库在网络中的影响力和受关注程度。
4)网络新闻显示度:智库在新闻媒体中的曝光率。
5)网络入度和网络出度:点度中心度指标反映智库在社会网络中具有怎样的权力,或居于什么样的中心地位。网络入度和网络出度共同反映智库网络资本大小。
智库网络传播能力指标:媒体性是现代智库的基本属性之一,也是智库和纯研究机构的主要区别之一。智库利用自己的实体资源和虚拟资源在网络空间中影响决策者和影响公众的能力就是其网络传播能力。该指标包括智库网站网络总链接数、网络入链数和网络内链数,代表了智库资源被访问情况和资源的利用情况。
1)网络总链数:是指智库网站在网络中被链接的总数量,包括自身链接和其他机构网站所链接的数量。
2)网络入链数:智库网站在网络中被其他网站所链接的数量,它源于引文分析中的被引次数,在网络中将链接等同于引用,代表被推荐或被认可。
3)网络内链数:指智库网站在同一域名下的内容页面之间互相链接。
4)社会化媒体文章阅读量:指一段时间内在社交媒体上发表文章引起公众阅读的次数。
5)社会化媒体文章点赞量:指一段时间内在社交媒体上发表文章引起公众阅读并点赞的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