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加微信
农民工市民化,构建现代化社会体制是关键
2018-05-04 09:15:00  来源:紫金传媒智库  作者:邹农俭

  农民工现象将伴随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漫长过程,是当前和今后相当长时间内的重要现实问题,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必须要研究好的课题,其中一个重要研究问题即新型城镇化,其主要体现为农民工市民化,或者说农村人口的转化是城镇化的实质内容。农民工是农村人口转化为现代市民的具体形式,而农民工转化为市民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正是基于此,我们对具有典型意义的江苏省的农民工进行了跟踪调查,依据调查得到的农民工真实情况来思考新型城镇化战略的基本重大问题。本次江苏省农民工情况的问卷调查是在2016年7—8月开展进行的,样本分布10个市,问卷内容涵盖了农民工的基本信息、工作状况、生活情况以及社会保障情况等。

  一、农民工基本情况

  (一)农民工自然状况本次调查

  就性别看,男性远高于女性。就年龄看,农民工的年龄多集中在26~45岁。

  (二)农民工受教育情况

  农民工的总体文化程度偏低,近一半人仅仅完成了九年制义务教育就进入劳动力市场。

  (三)农民工的政治面貌

  被调查农民工中,81.3%的人的政治面貌是群众,13.9%的人的政治面貌是共青团员,4.5%的人是共产党员。

  (四)农民工工作情况

  农民工来到城市其最原始、最基本的动因就是找工作。就业情况的好坏决定着农民工在城市生存状况的好坏。

  1.农民工的职业技能状况

  有超过一半的农民工没有接受职业技能培训或岗位技能培训就进入了劳动力市场。初级工和中级工分别占到13.9%和12.2%,无职业技能证书的人占到56.3%,高级工以上的人仅占5.6%。

  2.农民工从事的行业和工作单位的性质

  农民工的就业领域主要集中在建筑业、制造业、住宿和饮食服务业等行业,在金融、保险、房地产、教育、文化等行业就业的人数很少。

  3.农民工找工作的途径

  在外务工或生活的亲友是农民工生活中的重要人脉,这一点从农民工找工作的渠道就可以看出。通过现代招聘手段找到工作的,如各类媒体、招工广告、中介等均有一定的比例,但是还不能成为主流。

  4.农民工的工作时间

  约1/3的农民工在现单位工作时间超过了3年,但仍有六成多的农民工在现单位工作时间不到3年。农民工每天工作的时间,一半多的人工作时间在8~12h,由此可见,农民工群体的劳动时间偏长。这种情况一方面说明农民工希望获得更多的经济收入自愿加班加点;另一方面,相当部分农民工工作的性质客观上要求加班加点。

  (五)农民工的收入和生活支出

  1.农民工的收入情况

  农民工获取报酬的方式多种多样,这方面存在着较大的不规范性,主要是农民工就业岗位五花八门,规范有相当大的难度。由于农民工的文化程度、年龄、工作岗位、就业情况等不同,其经济收入有很大区别。月平均收入在2001~5000元的农民工占到68.7%。

  2.农民工的生活支出

  将收入的一半以上寄回老家的占17.9%,将收入总数的30%~50%寄回老家的占28.9%,将收入的10%~30%寄回老家的占31.9%,将收入的10%以下寄回老家的占21.1%。

  (六)农民工的业余生活

  总体上看,农民工的休闲文化娱乐生活比较单调,闲暇时间的活动依次是睡觉、看电视、听广播、上网、聊天、打牌、逛街、读书和看报等。

  (七)农民工的劳动权益保护

  从农民工劳动合同的签订状况看,仍然有近一半的农民工在进入劳动岗位时,属于非正规就业者,个人与用人单位的劳动关系处于不合法状态。签订合同的期限主要集中在1~3年。选择寻求政府部门帮助、寻求法律援助和自行处理是农民工遇到纠纷时处理方式的前3位。这说明,农民工自我保护和维权意识相较以往已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八)农民工随迁子女受教育情况

  对于“您的爱人和孩子是否和您一起生活”这一问题,调查显示仅有1/3的农民工跟爱人和孩子生活在一起,大量农民工外出打工,而子女成为留守儿童。在“您的随迁子女正在上的学校”的提问中,34.7%的人选择输入地的公办学校,13.1%的人选择农民工子弟学校,52.3%的人选择“其他”。关于“您的子女在城市接受义务教育存在哪些问题”,23.3%的人选择“入学条件高”,21.2%的人选择“手续繁琐”,55.5%的人选择“其他”。

  (九)农民工在现居住地居住时间及住房问题

  在“现居住地连续居住时间”问题中,超过1/3的农民工在现居住地居住时间在5年以上,农民工的居住地点有趋于稳定的趋向。在“您经常居住在什么地方”的问题中,大部分人是自己租房,一部分是雇主安排,少部分人居住在工地,有极少数农民工在城市拥有了自己的住房。在“您是否有住房补贴”问题中,绝大多数农民工是没有住房补贴的,甚至有些人都不知道有住房补贴。

  (十)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情况

  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是现代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农民工成为市民的重要标志。相对于2009年,农民工在务工地参加养老保险的比率有了明显增长。但从总的参保比例看,农民工的参保率还比较低;在务工地参加医疗保险的人数明显增加,但仍有一半多未参加医疗保险;仍有超过一半的农民工没有工伤保险。

  在“您在老家是否参加了养老保险”的问题中,现有农民工中的1/3多在农村老家有养老保险。在“您在老家是否参加了医疗保险”的问题中,过半数的农民工在老家有医疗保险。在“您的养老保险缴费有无发生中断”问题中,约有2/3的农民工是持续在农村缴纳养老保险费的。

  (十一)农民工最关心的问题和对政府的期望

  1.农民工目前最关心的问题

  在被调查的农民工中,收入、子女教育、工作时间、社会保险、看病、工作环境成为农民工最为关心的事项,农民工的这种诉求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很多方面正是做好农民工民生工作的切入点。

  2.农民工对政府的期望

  当前农民工最希望得到政府支持的公共服务依次是:社会保险、住房保障、子女教育、就业服务、技能培训、医疗、权益维护、文化娱乐、计划生育。这些方面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当前农民工在务工地所面临的实际困难和对未来的忧虑。

  (十二)农民工落户城镇的意愿以及落户面临的困难

  1.农民工落户城镇的意愿

  大多数农民工倾向于在城市落户,成为市民。有近30%的人不愿意在城镇落户,一般是年龄比较大的农民工以及出于多种多样的考虑,城镇化并不意味着要将所有的农民工统统留在城镇。

  2.农民工落户城镇面临的困难

  在调查中,城市生活成本高和房价高是阻碍农民工落户城市的主要原因。

  3.农民工融入所在城市的自我感觉

  有44.4%的农民工认为,自己和家人能够融入所在城市生活,有39.4%的农民工及其家人说不清是否融入了城市,只有16.2%的农民工及其家人认为无法融入所在城市生活,这些人大部分都是老一代农民工。对于老一代农民工的这种选择,应当理性地去理解,不要强迫所有的农民工都必须成为市民。

  (十三)农民工对相关社会政策的看法

  1.农民工对提供公共服务的态度

  从调查数据可以看出,大部分农民工对于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还是比较满意的。

  2.农民工对相关政策的看法

  调查显示,多数农民工还是认可目前政府关于农民工的社会政策的。

  3.农民工对政策实施的满意度

  从政府推动农民工平等享受城镇基本公共服务的满意度看,农民工表示满意的人占总人数的10.2%,基本满意的人占总人数的44.1%,不满意的人占总人数的12.3%,说不清的人占总人数的33.4%。

  (十四)农民工的未来规划

  1.农民工的未来规划

  农民工在城市打工,对于未来的目标有着不同的规划。未来想学到一门技术、干出一番事业的占总人数的27.8%,尽快成为城市人的占总人数的8.0%,宁肯吃苦也要多挣钱的占总人数的25.0%,赢得社会和亲友尊重的占总人数的5.0%,有了积累回老家的占总人数的13.1%,收入少点但工作稳定占总人数的4.4%,走一步看一步没有固定想法的占总人数的12.6%。

  2.农民工是否返乡创业

  有40%的农民工未来想返乡创业,这无论对农业产业的发展、新农村建设,还是对一二三次产业的协调发展、人力资源的优化都有积极的意义。我们的社会政策应当有利于让农民工中的大部分顺利融入城市,成为标准意义上的市民。同时,也要鼓励其中的一部分农民工在学到了技术、开阔了眼界、积累了资金后能返乡创业,成为新一代的职业农民。

  二、农民工市民化的相关政策建议

  (一)新型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并举

  根据调查,农民工中的相当大一部分有意融入城镇,成为新型市民,其中的小部分将会回乡创业。我们的社会政策应当既遵循城镇化的客观规律,高度重视农民工的市民化,又要在城镇化的背景下建设新型农村,将农村人口流出、土地流转、要素变动与土地规模经营、新型农业经营体制的建构、职业农民的造就、美丽乡村建设统一起来协调起来。

  (二)坚持多元化的市民化

  在农民工市民化的过程中,要坚持多元化的市民化,即就近市民化与远距离市民化,在小城镇、小城市市民化与在大、中城市市民化同时展开。因此,要促进小城镇与大中小城市之间的资源配置结构合理,为多元化市民化创造条件。

  (三)农民工的权益保护

  规范劳动用工,凡使用农民工都应当签订劳动合同。严禁拖欠农民工工资,严格执行最低工资标准制度,合理确定并适时调整最低工资标准。严格执行国家关于职工休息休假的规定,延长工时和休息日、法定节假日工作时间,必须征得农民工同意,依法支付加班工资。农民工和其他职工实行同工同酬。农民工权益保护的根本之举在于建立健全完善的制度规章,并将好的制度落到实处。

  (四)构建农民工职业培训体系

  将农民工的职业培训列为重要的工作内容。要提高产品质量,提高中国产品在国际上的竞争力,需要从对劳动者的职业培训做起,建立健全劳动者的职业培训体系、终身受教育体系、技术等级体系、技术考核体系等已经成为迫在眉睫的工作。

  (五)农民工住房问题的解决思路

  解决农民工的住房问题,一是农民工就业的单位应像对待城镇人口就业职工一样有住房补贴,建立农民工住房公积金制度。二是农民工比较集中的就业单位应尽量为农民工提供宿舍。三是将符合一定条件的农民工纳入城镇住房保障体系。

  (六)关于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

  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制度以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最为重要。整个养老保险办法应当逐步并轨,特别是养老保险的城乡一体化,要将所有的人纳入养老保险的同一个体系,分不同的档次,各类人员都能对号入座。

  解决农民工医疗保险的思路是将其纳入城镇职工医疗保险范畴,并将人口分布与医疗资源配置、分级分类的就医制度、一体化的医疗制度建设、医保联网、异地就医协调起来。

  农民工的工伤保险非常重要,要坚决执行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于2004年颁布的《关于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有关问题的通知》精神,农民工必须参保,就业单位必须承担必要的责任

  (七)农民工随迁子女受教育问题的解决办法

  (1)义务教育的经费支出原则上应由中央财政负担,根据上学的人数返回到各地,逐步实现孩子在什么地方生活就在什么地方上学。(2)农民工输入地对符合一定条件的农民工,其子女入学要以进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3)输入地政府要加强对民办中小学的管理,发挥符合条件的民办中小学在接收农民工子女入学方面的作用。

  三、结束语

  农民工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变迁处于动态演化过程之中,应当时时把握农民工的动态变革。所以来自于第一线的农民工的真实情况呈现在任何时候都是需要的。农民工的实际情况是制定社会政策的重要依据,或者说制定的社会政策应当对农民工的现状有所回应。农民工市民化的关键之举在于建构具有现代化理念的社会体制,现在正是制定现代社会体制的关键时间节点。

  注:本文节选自邹农俭:《从农民工的现状看新型城镇化战略》,《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18卷第1期。

  参考文献:

  [1]国务院研究室课题组.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R].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2006.

  [2]王春光.中国社会政策调整与农民工城市融入[J].探索与争鸣,2011(5):814.

  [3]邹农俭.农民工如何市民化[J].江苏社会科学,2013(2):3438.

  [4]邹农俭.运用制度创新,推进社会建设[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7-10.

  [5]国务院农民工办课题组.中国农民工发展研究[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3.

  [6]彭仁贤.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研究述评[J].经济问题探索,2011(4):142-145.

  [7]张国胜.陈瑛.社会成本、分摊机制与我国农民工市民化———基于政治经济学的体制框架[J].经济学家,2013(1):77-84.

  [8]王桂新.胡健.城市农民工社会保障与市民化意愿[J].人口学刊,2015(6):45-54.

  [9] 陆学艺:遵循社会建设原则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5):13.

  [10]宋国恺:论严格控制特大城市人口规模的根本出路———兼论陆学艺小城镇与新农村建设思想[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5):16.

  本刊相关文献链接:

  [1]冯晓霞,车冬梅.生活的实践:新生代农民工的消费文化逻辑[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8-13.

  [2]韩嘉玲.相同的政策不同的实践———北京、上海和广州流动儿童义务教育政策的比较研究[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17-30.

  [3]杨桂宏,王伟.农民工政治参与比较研究[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7-13.

  [4]杨桂宏,康晓曦,杨琪.一线城市农民工社会保险参保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实证分析[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15-23.

(转载需注明来源:江苏智库网)
  编辑:蔡阳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