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强调,年轻干部必须立志做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的忠实传人,不断增强意志力、坚忍力、自制力,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奋勇争先、建功立业。
年轻干部如何传承薪火、继往开来,不断增强意志力、坚忍力、自制力?习近平总书记说:“我将无我,不负人民。”这里且从“无我”之态的三个维度,从精神层面解析淬炼“三力”的原动力。
以“无我”之态,“无私”而“舍我”,不断增强意志力。翻开百年党史,从来都不缺乏英雄模范。16岁的袁咨桐是雨花台烈士中最年轻的一位,敌人的酷刑没有让他有一丝屈服。是什么让先辈先烈们拥有如此强大的意志力?我们可以从《党章》中找到答案:“我们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前一个利益可以说是“公”,而后一种特殊的利益就是“私”。袁咨桐在遗书中写道:“一个人到了不怕死的地步,还有什么顾虑的?有了这种舍己为公奋斗的精神,还怕理想事业不能成功?”先辈先烈们把一切献给了党和人民,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因为绝对的无私,铸就了他们对党的绝对忠诚,也赋予了他们绝对强大的意志力。今天,我们有些干部怕挑担子、怕接任务、怕受挫折,承受一点压力脊梁骨就弯了。脊梁骨脆弱的背后,是意志力的薄弱,意志力薄弱的背后是“我”字在抬头。年轻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接班人,要做到心中无私,舍弃小我,扎根人民,以百姓心为心,以坚定的理想信念砥砺对党和人民的赤诚忠心。要锤炼心智,以强大的意志力护身,勇于担苦、担难、担重、担险,矢志为党分忧、为国尽责、为民奉献。
以“无我”之态,“无畏”而“忘我”,不断增强坚忍力。“年轻干部要自觉加强斗争历练,在斗争中学会斗争,在斗争中成长提高。”习近平总书记再一次在中青班开班式上强调“斗争”。年轻干部本应朝气蓬勃、锐气昂扬、勇气铿锵,可我们的一些年轻干部却患上了“斗争恐惧症”。有的害怕斗争失败“丢了面子”,有的害怕斗争担责“沾上麻烦”,有的害怕斗争得罪人“耽误前程”。“斗争恐惧症”的病根,是“我”在作祟,困难面前,情绪波动,决心动摇,渐而左顾右盼,畏手畏脚。社会是在矛盾运动中前进的,有矛盾就会有斗争。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我们遇到的矛盾会更尖锐,遭遇的斗争会比过去更激烈。“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年轻干部要彻底无畏,忘却自我,坚忍刚强,坚定斗争意志、把准斗争方向、明确斗争任务、掌握斗争规律、讲求斗争方法,“放使干霄战风雨”,练就强大的心理承受能力,养成顽强的斗争精神、坚韧的斗争意志、过硬的斗争本领。
以“无我”之态,“无欲”而“超我”,不断增强自制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节俭朴素,力戒奢靡,是我们党的传家宝。现在的年轻干部,很多已经是“80后”乃至“90后”,生活条件普遍不错。年轻干部在提拔重用初期,往往各方面包括严格自律方面都是同龄人的表率。然而有的年轻干部在欲望面前,渐渐丢失了初心、迷失了方向,心生躁动,心猿意马,不自觉地滑向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的陷阱。“欲多则心散,心散则志衰。”被欲望左右,归根到底,还是因为“我”在膨胀,导致律己之心日渐松动,贪欲之水不遏,终成滔天之势。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此“无欲”,是克己的功夫,是“超我”对“本我”的胜利。年轻干部当坚持以俭修身,不为名所累、不为利所缚、不为欲所惑,在任何情况下都要稳得住心神、管得住行为、守得住清白,永葆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
“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这里的圣人,就是一种“无我”的状态。“无我”是一种精神境界。可以给“无我”下一个形象的注脚:“我”是一个人的分母,“我”越大越重,格局就会越小,分量就会越轻。追逐“无我”之态,当“我”趋向无穷小,必将淬炼出无穷大的力量。
(作者为省委党校第4期中青年干部培训三班学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