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精神,崇高事业需要榜样引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活动中注意总结典型,及时起示范推动作用”。典型宣传是党的宣传工作中的重要形式,是以具有代表性的突出事例进行宣传,是经久不衰的“传家宝”。随着新媒体的迅猛发展,传播领域发生颠覆式变革,典型宣传必须与时俱进、改革创新,才能发挥典型树立标杆、凝聚力量、弘扬时代精神的作用,让主流价值观入脑入心入行,让不同行业、不同群体都能学有榜样、行有示范,筑牢“精神长城”,为新时代各项事业发展提供强大道德支撑。
理念创新,典型宣传要能“聚其神”。坚持用时代精神把脉人物。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中国精神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典型宣传要反映不同时期的社会价值取向,挖掘其中蕴含的丰富时代内涵,与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伟大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有机结合起来,与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结合起来,呈现时代大格局。坚持用“真信实”刻画人物。传统的典型宣传塑造的人物过于完美,无法让受众认同并共情,从而削弱其作为先进典型的社会示范作用。典型人物宣传应遵循新闻真实性原则,时刻把握典型故事、逻辑、细节等元素的客观真实性,不随意拔高美化,让典型人物更加接地气、有生气、聚人气,告别“脸谱化”形象塑造。在江苏抗疫的突出事例中,江苏援黄石医疗队队长鲁翔身上体现的是大将风度、家国情怀;重症专家邱海波身上体现的是医生的专业权威、责任担当;全国抗疫先进个人孙立群身上体现的是女汉子般的果敢勇猛、刚柔并济,这就把握住了每个典型人物闪光的样子。坚持用群众观点评荐人物。典型源于群众,典型宣传应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原则,做到群众评、评群众,群众学、学群众,努力推出群众身边看得见、摸得着、学得到、有温度的典型。在抗疫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从白衣执甲、勇敢逆行的白衣天使到即时响应、默默奉献的志愿者,从甘居幕后进行科研攻坚,为战疫注入“硬核”力量的科研人员到日夜奔波、坚守防疫第一道关口的社区工作者……他们用一次次行动,传递温暖和希望,凝聚信心和力量,生动诠释了伟大抗疫精神。这样的典型宣传给群众树立光辉的样板,引导人们向榜样学习。
方式创新,典型宣传要能“扬其韵”。以内容优化促多角度挖掘典型内涵。增强“四力”,深化“走转改”,不搞“急就章”,以细腻的笔触、生动的细节、充沛的感情报道先进人物事迹,不断增强典型宣传的影响力。融入人文关怀,挖掘典型人物的“非典型”之处,展现典型的“多面性”,既要写出他们作为典型的闪光之处,所蕴含的时代精神,亦要刻画他们作为普通人“非典型”的一面。例如2021年中国奥运首金得主杨倩,赛场上是沉着冷静、勇敢拼搏的“神枪手”,赛场外则是会做美甲、扎着丸子头的可爱00后,如此展现典型人物的个性、爱好甚至“弱点”,让典型人物更加丰满、立体,引发受众共鸣。以载体拓宽促多平台发力典型宣传。媒体融合催生了诸多新的传播方式和传媒形态,典型宣传需要综合多种媒介形态,既占领传统媒体,又充分运用微博、微信、H5、抖音、直播、自媒体号等各种新媒体平台,通过融合传播终端全方位、立体化地展示典型形象,实现从单一媒体、单形态转变为多媒体、多形态的传播,叠加和放大典型宣传传播效果,取得“一花引来百花开”的效果。以表达改革促多方面展现典型形象。新媒体的发展同时带来表达形式的变革,新媒体语境不同于传统媒体,对于典型的宣传,无论是标题的制作还是行文的表述,都要求更加灵活丰富。适应不同媒介应采取不同表达方式,例如传统媒体追求深度和细节,微博的语言短小精悍,微信讲究图文并茂,直播是用镜头说话,短视频要在几十秒展现典型的某个特质……采用多种形式让典型更立体、更丰满,能够“传得开、叫得响”。
机制创新,典型宣传要能“鼓其劲”。建立典型推荐发掘新机制。更多开展“凡人善举”等各类评选鼓“凡星”闪耀之劲,不仅发动各级组织推荐、鼓励自荐,同时还发挥社会力量推荐,在扩大典型推荐面的同时宣传典型。建立典型展现礼遇新机制。在政治上给予荣誉、在成长上给予关怀、在生活上给予关心的同时,要增强选树典型的“仪式感”,营造尊崇礼遇的氛围。一场颁奖或典型事迹报告会可能让人终身难忘并确立更高的目标,必要的“仪式感”使人体会到“荣誉感”“获得感”“尊崇感”,从而大力弘扬先进典型事迹,进一步提升激励效果,推动形成向善向好的正向效应。建立典型示范引领新机制。一个典型就是一面旗帜,好的典型能起到“拨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的作用,各行各业都要建立先进典型库,形成先进典型“群英谱”。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酵母”和辐射作用,注重把学习典型与主题教育、基层实际工作、阵地建设和社会道德实践活动结合起来,让更多的人受到教育、得到启迪,让典型的精神深入人心。 (作者单位: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