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加微信
数字赋能助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1-06-21 16:42:00  来源:南京日报  作者:陈彩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非公有制经济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没有变,我们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方针政策没有变,我们致力于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和提供更多机会的方针政策没有变。”民营经济已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力量,民营经济的健康、稳定和快速发展对于国家经济的稳定运行发展尤为重要。2020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和全球经济发展的动荡,南京市民营经济逆势上扬,全年增加值达到6514亿元,占GDP比重达46.4%,税收贡献率达到56.4%,民营经济业已成为南京市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财政税收的重要来源和产业就业的重要领域。南京“十四五”规划提出了建设高能级辐射的国家中心城市发展目标,明确了“十四五”末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万亿元以上。实现这个目标,打造更高质量、更大规模,更强能效的南京民营经济板块至关重要。

今年3月,全国两会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秘书长赵辰昕表示,今年将重点优化民营经济的发展环境,努力破除制约民营企业发展的各种障碍壁垒。近年来,南京市委、市政府始终将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提升城市竞争力的关键一招,相继出台《南京市优化营商环境政策100条》《关于支持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文件,为全市民营经济的健康高质量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南京市的营商环境指数排名全国靠前。但营商环境只有“升级版”,没有“终极版”,优化营商环境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尤其是当前信息时代,5G、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远程办公等新技术的出现,为优化营商环境,提升政务服务效能提供了新型技术支撑和实施路径。建议南京加强数字赋能,进一步推动建设更加高效优质营商环境,助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加强数字赋能,有效提升惠企政策通达度

高效率、精准性落实惠及政策,是政策制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面对不同类型、不同行业和不同规模民营企业的个性需求,实现政策的精准配对和靶向实施,是当前惠企政策落实的“痛点”“堵点”和“难点”。

强化系统思维,通过数据综合集成、人工智能分析以及云端远程计算等技术手段,整合完善散落分布在社保、税务、环保、工商、国土等不同业务领域的惠企政策,建设“在线办理、一站汇聚和精准查询”功能的大数据应用系统,打造全市政务一体化在线服务平台,部署对接国家和省部级平台的全市政务服务“一张网”,实现从“线下跑”“分头办”向“网上办”、“协同办”的高效便捷服务,消除“数据信息烟囱”、打破信息割裂孤岛、整合碎片信息,为民营企业提供融通、高效、智慧的政务服务。

强化用户思维,推动“部门管理为中心”向“用户服务为中心”转变,从“业务管理”向“数据治理”转变,依据行业分布、企业性质和需求类型对全市惠企政策进行全面梳理和整合归纳,对政策类型进行标签化分类,在线提供政策搜索、自动匹配、智能推送和通知提醒等功能,让民营企业根据自身需求快捷查找关联性政策,提高工作运行效率。也需要加强移动互联网的运用,探索开发一键式移动办公终端,为民营企业在线办理提供最为便利、个性定制的办理通道,实现24小时无差别便捷服务。

加强数字赋能,有效提升政企沟通便捷性

及时迅捷地了解掌握全市民营经济发展情况,精准协助民营企业应对运行中遇到的困难,是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抓手和关键目标,也是提升政府服务能力的有效途径。传统工作场景下,工作调研、座谈交流和部门协调等手段,能够一定程度下协助政企沟通,但存在着前置监控缺失、反馈时效性差、有效覆盖面较窄以及后置处理环节繁杂等局限性,难以实时准确感知民营企业发展困境和快速及时应对发展难题。在大数据迅猛发展的今天,数字技术为打通政企之间的信息高速通道提供了条件。

通过区块链、AI等技术手段,在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和重大项目上设置信息监控终端,实时了解掌握民营企业发展动态,监控防范民营企业运行风险,科学分析民营企业运转数据,提升政府对民营经济总体发展态势把控,加强政府对民营经济整体运行了解,帮助政府对企业风险预防辅助决策,提高政务服务的精准性和针对性。

利用网络搭建政企互动开放式平台,让民营企业利用网络渠道即时反馈发展中所遇到的难题、金融需求、政策需求和人力需求等,并在相关政府业务部门建立后台处理端口,完善问题处理机制,提升工作效率,优化政策供给效率,增加民营企业获得感,增强民营企业发展信心。

探索营商环境建设事前、事中和事后电子监察平台,实时监控、及时采集和自动分析政务服务过程中的各类有效信息,实时跟踪反馈营商环境政策举措落地成效,防止出现部门之间“踢皮球”、不作为、承诺不兑现等行为,全面提升营商环境落实实效。

加强数字赋能,有效提升民企高质量发展创新力

创新是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动力,在数字经济时代,数字化应用是企业创新发展的关键因素和主要路径。积极推动民营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加强数字场景的开发和运用,是政府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举措之一。应加强要素性应用场景的开发,重点围绕民营企业金融融资难、人才引进难、技术开发难等问题,重点打造一批链接金融系统、高校系统和科研系统的数字应用场景,打破政府、企业、行业、价值等方面要素壁垒,为民营企业搭建联系平台,实施需求对接,及时找到所需要的各类资源要素。

加强数字化运用的基础建设和路径设计,积极推动工业物联网、5G、云处理等技术的普及和硬件基础设施建设,为民营企业转型提供基础保障;应加强与全球数字经济领先企业合作,加大对传统行业的数字化改造,努力探索“数字化+”产业发展新模式、新途径和新方向。

加强政策的高位统筹和有效供给,制定全市民营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行动方案,构建高效便捷的要素交易线上平台,推动资本、人力、土地以及知识产权等要素供求、交易信息的在线发布,加速推进城市经济数据流动,助推资源要素交易平台互联共享,形成区域要素、信息自由流通的高效营商运转体系,为民营企业提供更加透明的经营空间和便利的经营环境,推动实现民营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作者为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副教授、博士、南京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院研究员)

(转载需注明来源:江苏智库网)
  编辑:蔡阳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