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他所在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江苏要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等方面持续用力,在加强基础性、普惠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和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上多办实事,在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增强基本公共服务均衡性可及性上再上水平。
作为连接城乡的重要纽带,农村物流体系的建设完善,是贯彻落实国家战略部署、更好促进城乡经济循环和服务乡村振兴的应有之义。近年来,全国多地的实践表明,“党建+”模式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具备独特的组织优势和资源整合能力。与此同时,数智技术的快速演进为传统物流转型升级提供了全新可能。将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引领、组织保障作用与“数智”技术的创新驱动优势进行有机融合,有望开辟农村物流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强化党建引领,构建协同治理机制
在“党建+数智”融合驱动农村物流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强化党建引领是基础和关键。作为乡村治理的核心力量,基层党组织在物流资源整合与协同发展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完善县乡村三级物流党组织架构,在县级成立物流行业党委,乡镇设立物流联合党支部,村级建立物流党小组,形成上下贯通的组织体系。通过组织共建、阵地共享、活动共办,打破物流企业、电商平台、村级站点之间的壁垒,实现资源要素的优化配置。
建立“党建+物流”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判物流发展形势,协调解决跨部门、跨区域问题。实施“双培双带”工程,把物流从业骨干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物流管理人才,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在村级层面,整合党群服务中心、电商服务站、快递收发点等功能,打造“红色物流驿站”,为村民提供一站式服务。
将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纳入村级党组织工作考核体系,激励村干部主动作为。通过强化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构建起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农村物流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为物流体系高效运转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推进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夯实发展根基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智赋能农村物流的技术基础和前提。当前,农村地区网络覆盖不全、智能终端普及率低、数字化设备短缺等问题制约了物流效率的提升。因此,加大专项投入力度,推进乡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成为当务之急。
加快农村信息通信网络建设。实施宽带乡村工程,推动5G网络向行政村延伸覆盖,提高网络质量和稳定性。同时,降低农村网络使用成本,让更多农民和物流企业用得起、用得好。
不断完善智能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在乡镇层面,应规划建设具备智能分拣、仓储管理、信息处理等功能的物流配送中心;在村级层面,可依托党群服务中心设立智能快递柜、无人配送站等末端设施。这些设施应配备物联网感知设备、智能监控系统等,实现物流全流程的可视化和智能化管理。
推动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化改造。对现有客运站、供销社网点等进行智能化升级,加装传感器和监控设备,使其具备数据采集和传输功能。通过数字新基建和传统基建数字化“双轮驱动”,共同构建起支撑农村物流高效运转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
创新智慧物流服务模式,提升运营效率
在完善基础设施基础上,创新智慧物流服务模式是提升农村物流运营效率的核心路径。“党建+数智”融合为服务模式创新提供了广阔空间,能够有效解决传统农村物流成本高、效率低、覆盖难等问题。
发展共同配送模式是重要突破口。通过党组织协调,整合邮政、快递、电商等企业的配送资源,建立“统一分拣、统一运输、统一配送”的共配体系。借助智能调度算法优化配送路线,实现多品牌快递的同车配送,大幅降低空载率和运输成本。
不断推广“互联网+物流”服务创新。开发农村物流综合服务平台,整合供需信息,提供在线下单、实时追踪等一站式服务。鼓励发展“社交电商+物流”“直播带货+物流”等新业态,满足农村多样化物流需求。例如,江西省打造“互联网+第四方物流”供销集配体系,系统内小程序不仅能提供常规快递服务,还能预约农机具共享、农产品冷链运输等特色服务。
尝试在条件成熟地区探索无人配送等前沿技术应用。通过技术和服务模式创新,构建高效、便捷、智能的农村物流服务体系,让农民享受到与城市同等质量的物流服务。
培育农村物流人才队伍,增强发展动能
人才是农村物流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要素。“党建+数智”融合背景下,既需要懂数字技术的专业人才,也需要了解农村实际的复合型人才,必须多措并举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建立健全人才培养体系。支持职业院校开设农村物流相关专业,定向培养专业技能人才。与企业合作建立实训基地,开展“订单式”培养。依托党校、农民夜校等平台,对村干部、农村青年进行物流知识和数字技能培训。
完善人才激励机制。通过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大学生、退伍军人等返乡创业,从事农村物流工作。鼓励党员物流从业者结对帮扶普通农户,传授电商和物流知识;组织“党员物流先锋队”,为困难群众提供上门取件、代购代销等服务;建立“党员责任区”制度,每个党员联系若干物流站点,帮助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党员带头、能人带动,形成“培养一个、带动一片”良性循环,为农村物流发展提供持续人才支撑。
完善政策保障体系,优化发展环境
健全的政策保障体系是“党建+数智”模式有效运行的制度基础,需要从财政支持、标准规范、监管服务等方面入手,营造有利于农村物流健康发展的政策环境。
加大财政金融支持力度。设立农村物流发展专项资金,对智能设备购置、信息系统建设等给予补贴;实施税收优惠政策,对从事农村物流的企业减免相关税费。
建立健全标准规范体系。制定乡村智慧物流建设和服务标准,统一数据接口和操作流程;完善农产品冷链物流、电子商务物流等细分领域标准,提升服务质量;建立物流信息安全保护制度,防范数据泄露风险。通过标准化建设,促进不同系统互联互通,实现物流资源高效配置。
优化监管服务。深化“放管服”改革,简化农村物流企业审批手续,建立多部门联合监管机制,规范市场秩序;同时,党组织要加强对政策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确保惠企利民政策真正落地见效。只有构建起全方位的政策保障网络,才能确保各项优化策略顺利实施、取得实效。
(作者单位:扬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