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一步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
2025-05-28 10:15:00  来源:南京日报  作者:储东涛

近年来,通过改革深化和理念更新、环境优化和政策保障、扩大开放和国际合作等多维举措,南京民营经济正朝着高质量发展方向迈进。促进民营经济量质齐升、实现跨越式发展,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久久为功。当下的关键是抓住时机、突出重点,围绕三个环节扎实展开,做到三管齐下、三方协同,进一步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

切实抓住工作重点,优化政策环境

民营经济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产物,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优化民营经济的发展环境,必须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原则。为此,党中央、国务院专门发布《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简称“民营经济31条”),各地也采取各种举措优化营商环境。但在一些地方,仍存在以行政手段甚至司法手段过度干预民企运行等现象,“融资难”“融资贵”“一刀切”等问题依然存在,企业在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等领域仍然面临“旋转门”“玻璃门”“卷帘门”等障碍。

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一步实际运动比一打纲领更重要。”当前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关键要落实好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从而激发和增强民营企业发展后劲。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明确指出,“扎扎实实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是当前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工作重点”,并特别强调“凡是党中央定了的就要坚决执行,不能打折扣”。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抓住了问题的本质,向全社会释放出强有力的信号。

优化政策环境,要坚决贯彻五个方面的重点政策措施,包括:坚决破除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的各种障碍;着力解决拖欠民营企业账款问题;集中整治“四乱”行为,切实依法保护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合法权益;认真落实各项纾困政策;进一步构建亲清政商关系。这些政策措施着眼于解决民企反映比较集中的现实问题,体现了问题导向和效果导向相统一的内在要求,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指导性。对南京而言,一定要落地落实,保证民营企业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

严格落实民营经济促进法,优化法治环境

习近平总书记生动地比喻说:“改革和法治如鸟之两翼、车之两轮。”他指出,“我们要加强重要领域立法,确保国家发展、重大改革于法有据,把发展改革决策同立法决策更好结合起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质上是法治经济。以市场机制与法治体系深度融合为强大动力,推动经济发展在法治轨道上良好运行,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个鲜明特征。

民营经济促进法是为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保证各类经济组织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制定的。该法首次将“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和民营经济人士健康成长”写入法律,明确规定“促进民营经济持续、健康、高质量发展,是国家长期坚持的重大方针政策”,从公平竞争、投资融资、科技创新、规范经营、服务保障、权益保护、法律责任等方面作了顶层设计,明确了民营经济的法律地位与平等权利,提出了促进民营经济投资融资与科技创新的政策措施,强化了民营经济的服务保障与权益保护。

从法律链条来看,有了科学立法,更要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和全民守法,从而真正达到“管用”效果,能够切实依法保护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合法权益。民营经济促进法还强调,加强对民营经济组织及其经营者创新创造等先进事迹的宣传报道,支持民营经济组织及其经营者参与评选表彰,引导形成尊重劳动、尊重创造、尊重企业家的社会环境,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氛围,从而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创业创新热情,千军万马投身民营经济发展事业。

学习借鉴经验做法,优化营商环境

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良好的营商环境始终是民营经济发展的沃土。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南京可以认真研究和吸收其他城市的经验做法,既关注民营企业家飞得高不高,又关心民营企业家飞得累不累,进而全力以赴为民营经济发展保驾护航。比如,可以学习借鉴上海“优化为企整体服务”和“夯实营商基层基础”思路,“鼓励街镇在监管创新、交通管理、商居协调等方面探索创新”,明确为基层“赋能”“松绑”导向,特别要吸取上海保护民营企业合法权益的思路,包括规范牟利性职业举报、营造清朗的舆论环境、严格规范涉企案件办理、清理拖欠企业账款等,坚决打击“远洋捕捞”行为,有效遏制“职业举报”意图,对破坏营商环境的人和事予以严肃处理和问责,发现一起、处理一起。

南京还要认真吸收江苏省刚刚发布的《江苏省优化营商环境行动方案(2025版)》。该《行动方案》共六个方面、35项重点任务、85个行动点,内容上突出“五个更加”,包括:在对标改革上更加系统,在要素服务上更加贴心,在政策保障上更加全面,在政务服务上更加便民,在难点治理上更加精准。南京可以由此对标找差、取长补短,趁热打铁、力克弱项,全心全意、用情用力持续聚焦民营企业之关切,一以贯之地把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作为推动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有力举措,支持广大经营主体心无旁骛、轻装上阵,以恒心办恒业,在拼经济、促发展中挑大梁。

(作者为中共江苏省委党校教授)

(转载需注明来源:江苏智库网)
  编辑:蔡阳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