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作风建设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优良传统和中国共产党一贯的政治优势。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把握党的建设内在规律,以科学思维、辩证方法,将中央八项规定作为作风建设的“切入点”、全面从严治党的“突破口”,以良好的党风政风引领带动社风民风,把党的作风建设提升到新境界,开辟了新时代党的建设新图景。
立足“小”与“大”,以小见大,锲而不舍治“已病”防“未病”
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战胜困难取得胜利的法宝。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国内外复杂环境,加强党的建设要解决“老虎吃天不知从哪里下口”的问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深谋远虑,制定出台中央八项规定,作为作风建设新的推进器,推动新时代党的建设乘风破浪、不断前行。
从全面从严治党新布局来看,中央八项规定虽然涉及工作生活中的小事小节,却蕴含着深刻的大道理、大逻辑、大智慧。纵观权力腐化演进的历史,“小洞不补、大洞吃苦。一个人蜕化变质往往是从吃喝玩乐起步的”。事物的发展都是从量变到质变的,积小成大、聚少成多、集腋成裘,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运用“小”与“大”的辩证思维,用以小见大、以小带大的方式方法,从整治景区会所、月饼贺卡、隐形福利、楼堂馆所、铺张浪费等小事小节上守起做起,斩断从小节演变成大错的演化进程,以小切口取得大成效。一个毛病一个毛病纠治,一个问题一个问题突破,在一点一滴中完善自己,培养和强化党员干部自我约束、自我控制的意识和能力,从而避免犯更大的错误。《黄帝内经》有云:“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治理工作生活作风的“小病”来防范“大病”“重病”,锲而不舍,久久为功,必将推动党风政风全面好转。
立足“上”与“下”,以上率下,持之以恒以“关键少数”带动“绝大多数”
中国共产党是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大党有大党的优势,大党也有大党的难题,治理好大党需要科学的方式方法。
首先,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辩证统一,正确处理好“少数”与“多数”的关系。中央八项规定是党的十八大后制定的第一部重要党内法规,是我们党在新时代的徙木立信之举。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要以领导干部这一“关键少数”为重点,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从而影响带动“绝大多数”。如若同等用力、平均用力的话,就会混淆“重点论”和“两点论”,犯下方法论之谬。
其次,科学处理好“上”与“下”的关系。正人先正己,己不正,焉能正人?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改进作风必须自上而下、以上率下”“凡事都是这样的,上行下效,上率下行,上有所好、下必甚焉,上有所恶、下必不为,上面松一寸、下面松一尺”。在作风建设中,各级领导干部要做“领头雁”,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绝对不做,一级带一级,一级做给一级看,层层压实,发挥强大的示范效应。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我们抓中央八项规定贯彻落实,看起来是小事,但体现的是一种精神。”要一以贯之,深入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培养“风成于上,俗化于下”的党内政治文化,构建“山清水秀”的良好政治生态。
立足“标”与“本”,标本兼治,狠抓作风建设提升党性修养
做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不仅要治标,更要治本,标本兼治方能取得新时代党的建设根本好转。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体现出“现象”与“本质”的辩证思维,抓好作风建设是“标”,提升和巩固党性修养、树立廉洁意识和宗旨意识是“本”。
党的作风反映的是党员形象与素质,体现的是党性,起决定作用的也是党性。“四风”问题看起来是表象,从根本上看是背离了党性。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需要在解决作风问题的基础上解决好党性问题,要把党性修养作为作风建设的“着眼点”,抓好党性教育这个共产党人修身养性的“必修课”,修炼好这门“心学”。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透过作风抓党性、抓住党性促作风的科学方法论。
衡量党性强弱的尺子,就在于为公还是为私。之所以违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很大程度上是缘于公私关系的错位,“舌尖浪费”“车轮腐败”“会所歪风”“超标装修”,问题看似不大,但都与“为公还是为私”有关。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必须加强党性修养,牢记大公无私、公私分明、先公后私、公而忘私,彻底纠正公与私“剪不断、理还乱”这一问题。
理论与实践一再启示我们:党性的有与无、强与弱取决于理想信念的有与无、坚定与动摇。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信念是本,作风是形,本正而形聚,本不正则形必散。保持和发扬党的优良作风,坚定理想信念是根本。”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精神之“钙”,抓好作风建设,要坚定理想信念这根“定海神针”。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初心使命,党员干部就能够更好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自觉抵制“四风”侵袭。
立足“一”与“多”,综合施治,以良好党风赋能新时代党的建设
作风问题具有反复性和顽固性,形成优良作风不可能一劳永逸,克服不良作风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党的十八大之后,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了《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党的十九大和党的二十大之后,又先后两次审议通过了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实施细则。与之相配合,党中央又先后出台《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等相关党内法规制度;在制定和修改《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等党内法规时,细化、深化了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要求;根据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各地各部门也制定了作风建设实施细则。这充分体现出“一”与“多”的相互配合,同时用力、同向用力,综合治理、相得益彰,共同推动作风建设出成效、见真效。
党的建设是一项伟大工程,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形成了包含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完整科学体系和工作布局。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改进工作作风,不能只局限于作风建设,还要将作风建设与思想建设、组织建设、纪律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相互联动、辨证施治、协同推进,体现出“部分”与“整体”的辩证关系。
八项规定一子落地,作风建设满盘皆活。在全党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的过程中,各级党组织要以严的态度、实的举措,精心组织实施,推动党员、干部学有质量、查有力度、改有成效,以优良作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凝心聚力、干事创业,不断开辟中国式现代化广阔前景。
[作者高信奇为中共南京市委党校教授、南京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研究院研究员,王茂祥为江苏省政府参事室特约研究员。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早期社会主义合作思想研究”(22BKS018)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