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南京路径
2025-09-17 10:30:00  来源:南京日报  作者:丁宏

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是推动生产要素畅通流动、促进各类资源高效配置、充分释放市场潜力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关键环节。作为长三角重要中心城市,南京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基础雄厚,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成效不断显现,正围绕“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上打头阵”,坚持走新质生产力发展道路,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主承载区。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是南京高质量发展过程中的“关键一招”,要聚焦技术、土地、人力资源、数据、资本等先进生产要素,通过精准高效的改革赋能,激发“让市场更有效、政府更有为”的乘数效应,为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更多南京力量。

一是当好创新资源向现实生产力转化“试验田”。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技术要素作为“索洛剩余”的核心来源,其市场化配置直接关系到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效率。南京高校规模、大学生数量位居全国前列,但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仍面临诸多挑战,亟待通过制度创新破解阻碍创新发展的深层次矛盾问题。要健全多元化科技投入体系,引导更多资源投入原始创新领域,构建高水平实验室矩阵,加强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培养具有南京特色的战略科技力量。要加快完善技术成果转化相关制度,构建贯通式科技成果转化体系,高水平建设全国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为破解科技成果转化难题提供“南京样本”。要支持鼓励创业投资、股权投资和天使投资集聚,发展壮大投早投小投硬科技的“耐心资本”规模,推进科技成果“先使用后付费”试点,为新兴产业提供创新性金融产品和服务。

二是探索土地资源集约高效利用“新路径”。国土空间是支撑新发展格局和新安全格局的关键载体。南京市域面积仅6587平方公里,土地资源稀缺性和城市高质量发展需求之间的矛盾,对土地集约高效利用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深化土地管理制度改革,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优化国土空间布局,深化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调剂机制,探索更大土地配置自主权。要加快构建统一的城乡建设用地市场,探索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规则,健全土地增值收益金政策,完善宅基地退出补偿机制,推动城乡土地要素有序流动,加快城乡融合发展。要深化产业用地市场化配置改革,加强产业用地全生命周期管理,推行工业用地“标准地”出让模式,实施“地等项目”行动,探索工商业用地使用权续期机制与“控地价、竞贡献”出让方式,提高产业用地投入产出效益。

三是建设人力资源自由有序流动“强磁场”。人是发展新质生产力最活跃、最具有决定性作用的要素。当前,一二线城市极其重视人才引入,已从“短期政策刺激”转向“长期生态构建”,这不仅意味着对人才价值的再认知,也意味着城市发展逻辑的深刻改变。要构建人的全面发展支持体系,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和激励机制,建立以应对老龄化、少子化为重点的人口发展和服务体系,打造全龄友好型城市,促进人口高质量发展。要深入实施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战略,继续调整优化积分落户政策,提升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质量,探索“人地钱”挂钩配套政策,建立以身份证为标识的人口管理服务制度,实现公共服务保障精准供给。要加强人才“引育留用”全流程服务,深入实施“大学生留宁计划”,完善“宁青驿站”服务功能,深化职业教育改革,支持人才柔性流动,夯实新质生产力发展智力支撑。

四是打造数据要素高效流通价值释放“先行军”。数据要素作为“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基础”,突破了传统生产资料的物理边界,已成为数字经济时代的“新石油”“新黄金”,正在重塑经济增长动力与传导路径。要加快数据开放共享应用,探索数据产权结构性分置制度,建立覆盖数据采集、加工、交易全流程的确权体系,健全数据要素收益分配机制,促进数据使用权交换和市场化流通。要完善公共数据确权授权机制,推进公共数据授权运营试点,打造数据新型基础设施,实现“原始数据不出域、数据可用不可见”。要培育壮大数据市场,完善南京数据交易平台运营制度,促进数据交易机构互认互通,探索开展数据资产多样化征信和融资服务,打造合规高效的数据要素流通体系。要鼓励数据经纪商、数据服务商发展,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型领军企业,支持数据特色产业园区建设,打造数据要素产业集聚生态。

五是做好重要金融中心建设“大文章”。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加速器”。南京金融业市场规模大、法人机构多、功能体系全,具备做好金融发展“大文章”的基础和潜力。要创新区域资本供给方式,加快发展私募股权和创业投资,支持发行资产证券化创新产品,推动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发展,提升金融业态多元化水平。要健全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深入推进企业上市培育,支持上市公司再融资和并购重组,支持知识产权和绿色金融产品创新,有序扩大金融业高水平开放,提升全球高端资源配置能力。要大力发展金融科技,加大金融科技底层、共性和关键技术攻关力度,拓展金融科技场景应用,深化区域股权市场区块链试点建设,推进资本市场金融科技创新试点;探索对资产支持证券(ABS)等项目培育与投后管理的数字化监管,运用“监管沙盒”机制防范金融风险,守住金融稳定发展底线。

(作者为江苏省扬子江创新型城市研究院特约研究员、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江北新区发展研究院院长、江苏省城市经济学会副会长)

(转载需注明来源:江苏智库网)
  编辑:蔡阳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