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
2025-09-10 11:02:00  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李炳烁 王世谊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在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中国人民以铮铮铁骨战强敌、以血肉之躯筑长城,取得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以巨大的民族牺牲,为拯救人类文明、保卫世界和平作出了重大贡献。”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重要论述,是对中国人民艰苦卓绝抗战历史的深刻总结,是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历史贡献的高度评价,深刻阐释了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作用。

“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这一论断,最早出现在毛泽东在中共七大所作的《论联合政府》报告中。他指出,“没有中国共产党的努力,没有中国共产党人做中国人民的中流砥柱,中国的独立和解放是不可能的”。后来,这一论断发展为“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关键”“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是中国共产党发挥中流砥柱作用的伟大胜利”。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是对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中我们党的地位作用的科学定位,是关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最基本、最重要的政治结论之一。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中流砥柱作用,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关键,这既是历史事实,也是历史结论。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站在政治和历史的高度,进一步深刻认识这一重大论断,对于新时代树立正确抗战史观,毫不动摇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中国共产党率先高举全民族抗战旗帜

中国共产党率先高举全民族抗战旗帜,在东北组织开展抗日游击战争,以局部抗战揭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后,中共中央于9月20日发表《为日本帝国主义强暴占领东三省事件宣言》,9月22日作出《关于日本帝国主义强占满洲事变的决议》,9月30日发表《为日本帝国主义强占东三省第二次宣言》。这些宣言和决议揭露日本侵略罪行,号召全国民众以民族革命战争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出中国,争取民族的解放与独立。

在整个抗战中,中国共产党始终以民族利益为重,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以自己的政治主张、坚定意志、模范行动,支撑起全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引领着夺取战争胜利的正确方向,成为夺取战争胜利的民族先锋。中国共产党建立了19块敌后抗日根据地,面积近100万平方公里,人口近1亿;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发展到约132万人,民兵发展到260余万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积极开辟和发展敌后战场,坚持长期艰苦抗战,不断发展壮大,敌后战场逐步上升为中国抗战的主要战场。

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与人民休戚与共、生死相依。在整个抗日战争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坚持动员人民、依靠人民,推动形成了全民族抗战的历史洪流。在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中国人民以血肉之躯筑起拯救民族危亡、捍卫民族尊严的钢铁长城,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了中华民族历史上抵御外侮的伟大篇章。

中国共产党积极倡导建立和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中国共产党积极倡导建立和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凝聚起全民族抗战力量。九一八事变后,中共中央、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发表10多个文件,呼吁停止内战,号召建立和扩大反帝的民族统一战线,表明了中国共产党坚决反抗日本侵略、收复领土的鲜明立场和坚定决心。

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在民族存亡的危急关头促成了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为全国团结抗战创造了条件。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由于日本对中国国民党采取政治诱降手段,英美对日本实行绥靖政策,再加上国民党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力量发展壮大的敌视和畏惧,国际国内形势复杂多变。中国共产党以民族大义为重,始终不渝地坚持抗战、反对妥协,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成为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中国共产党有效维护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最终夺取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提供了强有力的政治保障。

中国共产党为全民族抗战指引了胜利方向

中国共产党提出全面抗战路线、持久战战略总方针和游击战争的战略战术,为全民族抗战指引了胜利方向。

全民族抗战一开始,中国共产党就号召全国人民总动员,主张开放民主,改善民生,广泛发动群众,武装群众,实行全体人民参加战争、支援战争的全面抗战路线。

1937年7月,毛泽东在《反对日本进攻的方针、办法和前途》中指出,在坚决抗战的方针下,必须实行全国军队和人民的总动员以及革新政治等一整套办法。1937年8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洛川会议,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中国共产党抗日救国十大纲领》。1938年5月,毛泽东撰写《论持久战》,驳斥了“亡国论”和“速胜论”,指出中国必须、也能够经过持久抗战取得胜利,持久战必须经过战略防御、战略相持和战略反攻三个阶段,强调持久战的基础是广大民众。在持久战的思想指导下,中国共产党采取一整套正确的战略战术,指明了取得抗战胜利的正确方向,开辟了一条切实可行的抗战制胜之路,坚定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决心和信心。

中国共产党还提出了游击战争的战略战术。1938年5月,毛泽东在《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中,对游击战争的战略地位和作用作了全面、深刻的阐述。中国共产党在敌后积极开辟抗日根据地,进行政权建设,实施“三三制”、减租减息等有利于调动各阶层人民抗战积极性的政策,形成了坚不可摧的抗战意志。中国共产党以卓越的政治领导力和正确的战略策略,指引了中国抗战的前进方向,团结带领中华儿女同仇敌忾、共御外敌。

中国共产党以铮铮铁骨铸就了伟大抗战精神

中国共产党以铮铮铁骨铸就了伟大抗战精神,引领抗战走向胜利。

在抗日前线,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以铮铮铁骨战强敌,涌现出杨靖宇、赵尚志、左权、彭雪枫等一批抗日英烈,八路军“狼牙山五壮士”、新四军“刘老庄连”等众多英雄群体,熔铸出伟大抗战精神。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的,“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的壮阔进程中孕育出伟大抗战精神,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传承和弘扬伟大抗战精神,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而团结奋斗!”今天,传承和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就是要传承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攻坚克难的智慧与勇气,坚定理想信念,凝聚复兴伟力,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注入强劲信心与不竭动力。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历史昭示我们,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命运所系,前途所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以伟大抗战精神凝聚起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大力量,我们必将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

[作者李炳烁为江苏大学法学院(纪检监察学院)院长、教授;王世谊为江苏大学金山讲席教授,中共江苏省委党校(省行政学院)二级教授。]

(转载需注明来源:江苏智库网)
  编辑:蔡阳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