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加微信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2024-04-17 10:16:00  来源:南京日报  作者:贾钢涛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抓创新就是抓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强调,“做好下半年经济工作,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进入新发展阶段明确了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历史方位,贯彻新发展理念明确了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行动指南,构建新发展格局明确了中国式现代化的路径选择。奋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新征程,继续开创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离不开党的创新理论的指导,更离不开创新思维。认真学习、切实践行习近平经济思想,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必须强化创新思维,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坚定历史自信、发扬历史主动,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统筹好发展和安全。

深刻认识新发展阶段明晰高质量发展的历史方位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从中国实际出发,洞察时代大势,把握历史主动,作出科学决策,是我们党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点。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我们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这标志着我国进入了一个新发展阶段”。这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个新的历史方位,是我们党对发展阶段的一个重大政治判断。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展望未来,我国发展面临新的战略机遇,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一方面,世界并不太平,逆全球化思潮暗流涌动,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权主义对世界和平与发展构成威胁,进一步加剧了世界局势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另一方面,当前,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各种不确定性随时可能发生。在此基础上,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增强忧患意识,未雨绸缪,着力在科学谋划、前瞻思考、慎重决策上下足功夫,努力以自身工作的确定性应对形势变化的不确定性,确保经济社会发展行稳致远。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特别是进入新时代以后,我国各方面发展出现了新的阶段性特征。准确把握这些变化特征,使主观世界更好符合客观世界实际,从客观实际出发制定政策、推动工作,这是我们完成既定目标的基本判断,也是创新推动工作的基本要求。刚刚过去的2023年,党中央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接续奋斗、砥砺前行,我国经济持续回升向好,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更加健全,粮食生产“二十连丰”,乡村振兴展现新气象,中国经济在风浪中强健了体魄、壮实了筋骨。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共同努力奋斗而来的,我们要倍加珍惜、接续奋斗,继续创造不负时代的荣光。

认真贯彻新发展理念领航高质量发展的正确方向

奋进新征程,引领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新发展理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党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要全面深入理解新发展理念,坚持创新思维,牢固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和政绩观,坚持问题导向,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努力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新发展理念是一个系统的理论体系,回答了发展的目的、动力、方式、路径等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学说,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要运用创新思维,把握时代大势、掌握历史主动,保持清醒头脑,保持战略定力,坚持问题导向,精准施策,切实解决影响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突出问题,切实解决影响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突出问题,通过重点突破带动贯彻新发展理念整体水平提升,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新征程中牢牢把握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动权。

“问题是创新的起点,也是创新的动力源。”只有及时发现问题,正确认识问题,科学解决问题,才能回应人民关切、推动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发现问题是起点,认识问题是关键,解决问题是核心。发现问题,需要常思“国之大者”,找“实”问题,尤其是人民群众最迫切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正确认识问题,要以理性平和、持论公允的立场去分析问题,要对问题进行区分,分清轻重缓急;科学解决问题,需要激发人民的历史主动精神,真心拜人民为师,虚心向人民学习,甘当人民的小学生,以务实的行动回应人民的期盼。

贯彻新发展理念目的在于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高质量发展要落实到惠及广大人民的福祉上来,真正体现到广大人民触手可及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上来。只要我们始终践行初心使命,始终坚持人民至上,就会有最强大的执政底气,就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为任何干扰所惑,就一定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积极构建新发展格局把握未来发展的历史主动

马克思对未来社会有许多天才的预见和设想,恩格斯晚年对社会主义社会有许多前瞻性的思考,对我们党开创并丰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理论借鉴价值。我们党创立百年来,从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国,从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到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谱写了坚持马克思主义又发展马克思主义的中国篇章,开辟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为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作出了突出贡献,为人类和平与发展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

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积极应对国际国内形势变化、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出发而作出的战略抉择。坚持创新思维,就是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做到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的统一,在保持经济社会运行平稳的同时为深化改革提供良好的宏观环境,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大宏观调控力度,牢牢把握发展新质生产力这一强劲引擎。同时,深化改革也要落到实处,在各方面条件具备时,该立的就要马上立起来,不能错失良机;在各方面条件成熟时,特别是立的基础比较好的时候,也要果断地破下去,把握好工作节奏,不搞“一刀切”。继续加大宏观调控力度,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中国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提振全球经济增长信心,唱响中国经济光明论。

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注意把握和处理好速度与质量、宏观数据与微观感受、发展经济与改善民生、发展与安全的关系,不断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要继续支持香港、澳门发挥自身优势,在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中保持长期繁荣稳定,积极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扎实推进祖国统一进程。要用足用好政策组合工具包,既要注重政策实施的联动效应,也要注重政策配套的可持续性,还要注重政策效果评价的有效性和获得感。要围绕今年重点工作谋篇布局,牵住解决问题的“牛鼻子”,把握好工作的推进节奏,按照规划的路线图稳健前行。要保持更加主动的精神状态,胸怀“国之大者”,连接中外,主动担当作为,加强协同配合,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更大的贡献。

[作者为北京化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本文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课题“中国共产党历史主动精神研究”(23AKS003)和北京化工大学2022年度教学改革重点项目“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融入高校思政课的研究”支持。]

(转载需注明来源:江苏智库网)
  编辑:蔡阳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