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加微信
建设产业强市,加快形成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新质生产力
2024-02-22 10:33:00  来源:南京日报  作者:丁宏

202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苏时强调,希望江苏“在强链补链延链上展现新作为”。南京市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坚持锻长补短、集群强链,着力推动产业强市建设大突破”,这是回应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南京工作的巨大关怀和殷切希望。

对南京来说,为产业强市建设聚力,在强链补链延链上展现新作为,要牢牢把握“走在前、做示范”的重大要求和“四个走在前”“四个新”的重大任务,充分发挥科教资源雄厚、制造体系完整的竞争优势,抢占高质量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形成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新质生产力,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南京新实践实现良好开局。

聚力建设产业强市,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释放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聚力建设产业强市,是应对错综复杂国际环境,打破西方“小院高墙”围堵的关键举措。当今世界经济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以欧美为首的西方国家企图利用“小院高墙”对我国创新链产业链进行精准打击。南京作为引领性国家创新型城市,要率先承担起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历史重任,更加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集中优势力量攻克产业链上的“卡脖子”难题,切实提升产业链自主可控水平,加快建设产业科技创新中心主承载区,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产业集群。

聚力建设产业强市,是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释放高质量发展新动能的重大战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更加需要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依靠颠覆性技术作为核心价值,促进生产可能性曲线实现新的拓展和跃迁。南京正面临着推动产业结构调整、新旧动能转换的艰巨任务,但同时也拥有作为省会城市、特大城市、都市圈核心城市的叠加优势,产业发展的有利条件强于不利因素,需要紧抓新型工业化发展机遇,聚焦工业软件、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等新领域,充分发挥数据要素作用,推进劳动过程深度融合和效率提升,实现传统生产力向新质生产力的能级升迁。

聚力建设产业强市,是拓展有效投资空间,推进居民共同富裕进程的坚实保障。当前,要推动投资向产业发展和民生保障的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进行倾斜,避免“大水漫灌”式的盲目投资,提高有效益、有财力支撑、有债务约束的投资比例。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南京推进产业强市建设,也正是有助于积累更多的社会财富,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切实提高居民就业水平,更好推进共同富裕的实践要求,让发展成果更加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

推进集群强链延链补链,在科技创新高地和产业强市建设上走在前、做示范

2024年是“十四五”规划实施的关键之年,南京产业强市建设虽面临着周期性因素与结构性矛盾交织的多重压力,但也有着我国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和中国式现代化深入推进的利好支撑,应增强信心和底气,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聚力产业强市建设,推进集群强链延链补链,在科技创新高地和产业强市建设上走在前、做示范,为中国式现代化南京新实践奠定坚实基础。

更加坚定产业强市发展的信心和决心。信心是发展的黄金。2024年综合各方面意见来看,普遍看好中国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态势,这也是南京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底气和基础。推动产业强市建设,首先要形成全力拼经济、主动促发展的人心和共识,坚持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充分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发展的契机,调动利用一切积极因素,形成共同推动产业强市建设的合力。尤其要注重提升民营经济的市场预期和发展信心,坚持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推动出台《南京市民营经济促进条例》,以法律形式固化民营经济保护举措,切实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合法权益,积极宣传新时代“宁商”典型,引导企业家在产业强市进程中找准定位,做强主业,发展壮大。

更加聚焦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高地。世界级产业集群是产业强市成就的关键标识,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大载体。我国拥有完整产业体系和巨大市场规模优势,当前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就是要加快打造优势特色产业集群,显著提升产业全球竞争和自主可控水平,促进向产业链价值链中高端跃升。南京已有2个产业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建议进一步放大既有优势,瞄准世界高端,推动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新型电力(智能电网)产业加强关键核心技术研发,保持整体实力全国领先,力争提升全球竞争力,更好强链延链补链,引进培育两大产业的“链主”企业和产业链关键环节,提升在产业链中的话语权和定价权。发挥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作用,率先推动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强化人工智能在世界级产业集群中的全流程融合应用,推动南京从“中国软件名城”建设为“全球算法名城”。

更加注重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是生产力的高级形态,是以新技术新价值为依托、符合未来产业发展方向的新型生产力。大城市人口密集、创新资源丰富、应用场景多元,更加具有推动“科技回归都市”,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基础和优势。南京可合理提高城市密度及能级,结合城市更新进度建设科创街区,释放出更多空间用于创新活动,统筹推进存量载体用地转型和城市资源配置效能提升。聚焦工业软件、人工智能、合成生物等新兴赛道,加快科技创新应用场景创新落地,拓展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应用示范空间,让创新成果在真实场景应用中实现快速突破与迭代升级。推动“科创+服务”的功能城区建设,促进研发创新、科技咨询、创业孵化、金融服务等“新中间业务”发展,提高基于地理邻近性和知识溢出的创新链产业链衔接强度。

激发创新主体活力,聚力形成消费与投资相互促进的良好循环

创新主体是产业升级的主要推动者、实践者,南京的产业强市建设,必然需要更多活跃度强、创新度高的经营主体力量加以支撑。推动江北新区、河西等地打造总部企业集聚区,提升总部经济能级,尤其是鼓励复合型创新性总部发展,以“顶天立地”的总部功能吸引国内外创新要素集聚,实现产业提质增效。支持“独角兽”“瞪羚”“专精特新”等知识密集型高成长性企业发展,完善企业梯次培育体系和政策支持体系,实施专利靶向导航计划,推动大中小企业建立创新联盟或联合体加强协同创新。打造“苗圃+孵化+加速器”,针对企业不同成长阶段分类精准施策,降低中小微创新企业运行成本,探索专业化运营服务模式,促进产业创新载体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

更加聚力形成消费和投资相互促进的良好循环。2023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激发有潜能的消费,扩大有效益的投资,形成消费和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南京的产业强市建设,就是要通过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挥好有效投资和有效需要的协同作用,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打通高质量发展中存在的堵点痛点难题。去年南京固定资产投资出现小幅下滑,关键还在于新旧动能转换还未完成。建议进一步突出重大项目牵引,前瞻性谋划重大外资项目和国家级投资项目落地,加强“精准滴灌”推动投资向产业链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倾斜。加强重要金融中心建设,发挥好政府基金引导撬动作用,降低行业准入门槛,切实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深入建设国家消费中心城市,加快恢复和扩大有效消费,持续繁荣南京夜经济,积极引进首店经济和品牌经济,推动打造时尚品质消费场景,促进商文体旅融合发展。更加及时调整优化房地产政策,大力支持刚性和改善性购房需求,加大购房金融信贷支持力度,率先推动建立房地产市场发展新模式。

(作者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江北新区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江苏省扬子江创新型城市研究院特约研究员、江苏省城市经济学会副会长)

(转载需注明来源:江苏智库网)
  编辑:蔡阳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