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加微信
校企协同模式下新文科人才培养研究
2021-03-30 14:32:00  来源:新华日报  作者:李佩恒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提升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调整优化高校区域布局、学科结构、专业设置,建立健全学科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积极投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重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新时代背景下,传承文科教育,推进文科创新发展任重道远。

文科又称人文社会科学,体现的是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终极目的的人文精神。与自然科学相比,人文科学具有时代性,对人类认识世界、开展社会实践具有指导和规范的作用。它反映一个国家或民族的精神品质和思维能力,体现一个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随着全球化不断推进,新科技、新产业不断发展,文科人才将渗透进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

2019年教育部启动“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较过去的计划1.0,该计划首次将人文学科纳入培养要求,新文科概念逐渐进入大众视野。2020年教育部新文科建设工作组在新文科建设工作会议上发布了《新文科建设宣言》,对新文科作了全面部署。宣言强调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文科发展道路,促进专业优化,模式创新,构建世界水平、中国特色的文科人才培养体系。纵观国家对于新文科人才培养要求以及社会各界对于复合创新型人才需求,积极探索优化文科教育改革模式,开展产学研合作、校企协同育人,培养应用型文科人才必将是新文科建设道路中的重要一环。

优化专业设置,打造新文科特色专业

新时代背景下,科技产业、服务业等一系列新业态呈井喷式发展,新兴产业对文科人才的知识素养提出了新要求。应对新时代和新需求,高校文科专业的优化改革需要从两方面入手。首先,在完成结合当前社会发展趋势下的专业评估后,对原有传统文科专业进行优化升级。高校可根据“一带一路”倡议中对于复合型文科人才需求,以及时代及企业的用人需求,在坚持原有专业基本素质培养基础上优化专业培养方案,引入符合人才需求的自然科学元素,实现文理兼容的复合培养模式。其次,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产业变革、科技腾飞,人工智能不断进入各行各业,高校可根据社会发展及产业人才缺口,结合区域产业特色及文科专业特色,探索开发新文科特色专业、急需专业,打造符合产业需求、社会需求及时代需求的复合型文科人才。

完善课程体系,实现跨学科融合

《新文科宣言》中提出要推动文科教育融合发展。针对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和不断发展的产业领域,新文科人才的培养除了需要从专业设置上进行优化改革外,统筹安排课程设置,完善课程体系,推进学科融合也至关重要。首先,高校应主动结合产业升级需求,及时将新业态需求的专业知识体系纳入专业课程体系内或鼓励学生根据新业态对人才知识结构的需求进行跨学科学习。其次,高校文科专业应更积极开展实践课程建设,将实践课程纳入核心课程内,提高实践课程课时及学分,从源头树立教师及学生对于实践课程的重要意识,进一步加强学生对于学科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培养。

强化双向赋能,构建“优而精”产学研模式

要实现对接区域人才,培养区域产业急需新文科人才,除了在结合产业需求的基础上不断改革、优化学科建设以外,还需进一步加强校企间的合作紧密度,倡导“引进来、走出去”的产学研模式。“引进来”意味着鼓励高校积极将校外的专业技能和产业发展趋势引入校园。一方面要鼓励文科教师将自己的科研工作引入课堂,带领学生探索高专业度、强实践性的相关产业新领域;另一方面则要与企业的相关专家协同合作,实行校外导师制或聘请校外从业人员进入校园,定期开展行业讲座及实践指导等,进一步促进学生对专业及相关领域的全面认知。

“走出去”提倡进一步拓宽校企协同育人的维度,鼓励校园内的学生和教师进入企业进行实际的专业学习和技能输出。一方面,应通过开展校企合作,将教师的科研成果投放于企业的实际运作中,同时带动专业教师定期进入企业开展阶段性合作及培训,让教师参与企业的实际生产运作,强化教师在理论教学中的专业性和实践性。另一方面,通过积极开展协同育人,倡导学校及企业间建设联合实训或培育基地,定期将学生带出课堂,走进企业,通过真实的行业实训来打通理论与实践的壁垒。

改革教育评价,树立协同创新意识

新文科倡导融合性,目的在于将各学科实现交叉融合,增强文科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培养具有突破思维和创新意识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在这个大方向下积极开展校企协同育人模式,对于文科专业的培养评价体系不可再依循传统的唯理论、唯分数导向,而应符合协同培育的优化机制,开展综合评估的多维度评价体系。该评价体系的实施应结合各文科专业特色和课程体系,对学科及课程设置进行统筹安排、分类规划,根据课程内容开展多元化的综合考评。优化理论课程的考核内容及考核方式,鼓励开展以团队协作或理论研究等形式的综合能力考评;同时强调实践课程的重要性,加大实践课程的评价比重,倡导开展校内外实训导师的综合评价机制,对实践类课程实行校外企业评价及校内教师综合评价系统,提升学生对综合实践的重视程度,完善校企协同育人模式下,全链路的新文科人才培养新模式。

(作者单位:常州大学外国语学院)

(转载需注明来源:江苏智库网)
  编辑:蔡阳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