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创新理论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新时代新征程上,高校须以系统思维建好党的创新理论“三进”(“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育人机制,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筑牢思想根基。
构建科学系统的内容体系
强化教材内容时代性更新。中国式现代化伟大实践不断发展,党的创新理论也随之不断丰富发展。高校的思政课教材须紧跟党的理论创新步伐,及时将党在治国理政新实践中提出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和新论断纳入教材体系,并结合学科专业特点,编写“理论+专业”融合的校本教材,让理论与专业知识形成互促互补的育人效应。
注重教材体系层次性构建。如,针对高职高专学生,教材的设计可侧重于从实践指导的角度切入,将理论融入技能培养、职业规划等内容,增强理论的实践感知度;针对本科生,可编写一些通俗易懂的基础性理论教材,以“理论要点+现实案例+青年视角”的内容编排,提高理论课教学的吸引力;针对研究生,可推出学术性更强、思辨性更高的专著类教材,聚焦理论前沿和学术关注,培养其理论研究能力。
推动教材形式多样性开发。针对单一的文字教材难以契合新时代青年学生学习与认知习惯的问题,高校既可开发融媒体教材,将抽象理论具象化,也可编写口袋书、思维导图等轻量化教材,以方便学生随时学习,还可借助数字技术,打造沉浸式教学场景,让学生在身临其境中深刻感悟理论的实践伟力。
打造多元协同的教学体系
改革课堂教学方法。教师可灵活开展“专题式讲授+案例式分析+互动式研讨”的教学模式创新。如,围绕“中国式现代化”“共同富裕”等热点议题组织课堂讨论,引导学生从地方发展实践中汲取奋进力量,或开设翻转课堂,以“课前自主学习+课上研讨互动+课后巩固提升”的方式,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质效。
拓展课堂教学空间。高校可联合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等建设理论实践基地,定期组织学生走进乡村振兴示范村、高新技术企业、爱国主义教育场馆等,开展实地调研、访谈交流,深化对党的创新理论的规律性认识。
构建多元协同课堂。整合校内外资源,组建“思政课教师+专业教师+行业专家+优秀校友”教学团队。其中,思政课教师负责理论的深度解读,专业教师侧重学科思政元素的挖掘,行业专家重在结合鲜活案例把党的创新理论讲透讲深讲活,优秀校友可“以身说法”,分享理论学习之于自身成长的促进作用。
完善知行合一的转化体系
强化理论认知的深度引导。要结合青年学生的思想特点和成长规律,用“理论溯源+逻辑阐释+价值辨析”的方式,帮助其深刻理解党的创新理论的历史、理论与实践逻辑。如,开设“理论读书会”,组织青年学生精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并撰写读书笔记;邀请哲学社会科学专家做理论宣讲,用“小切口”讲好“大道理”,帮助学生消除认知困惑。
推动价值认同的情感培育。情感认同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入脑入心的关键。高校可通过开展“身边的榜样”分享会、组织“重走红色足迹”实践活动、举办“我与祖国共奋进”主题演讲等方式,把高度凝练的哲理转化为活泼生动、通俗易懂的语言,把精辟深邃的理论转换为情感熏陶和思想升华的过程,用潜移默化的方式引导青年学生将理论认同升华为情感自觉。
促进实践转化的行动激励。理论的价值在于指导实践,“进头脑”最终要体现为行动自觉。对此,高校可搭建“理论学习—实践锻炼—成长反馈”闭环体系,引导学生在实践中践行理论。如,设立“理论实践项目”,支持学生围绕“社区治理”“生态保护”等主题开展社会服务;组织“乡村振兴观察团”,引导学生用新发展理念为破解农业农村发展难题提供意见参考;推动“理论+创新创业”融合,鼓励学生将高质量发展要求融入创业项目,在实践中检验和深化理论认知。
健全长效推进的保障机制
完善组织领导机制。高校党委应将推进党的创新理论“三进”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成立党委书记任组长的领导小组,统筹多部门力量,形成“党委统一领导、部门协同联动、全员共同参与”格局。建立例会制度,定期解决教材、教学、实践育人问题,并适度引入相应的考核评价体系,倒逼责任落实。
强化师资建设机制。聚焦教师这一关键力量,实施“思政课教师能力提升计划”,提升其理论水平与教学技巧;开展专业课教师“思政能力培训”,提升其课程思政水平;组建“青年教师理论学习小组”,在研讨互学中帮助促进青年教师更好实现思政素质、教研能力双提升。
创新评价反馈机制。建立“过程性+结果性+发展性”评价体系,动态监测学生理论学习成效;开展“理论认知度”“价值认同度”“行动践行度”问卷调查,及时了解学生思想动态;构建“学生反馈—教师改进—机制优化”闭环,增强工作针对性与实效性。
优化条件保障机制。加大经费投入,支持教材开发、教学改革等项目;建设“理论学习资源库”,以丰富素材为相关课程的提质优化提供充足的资源保障;利用大数据分析学生学习行为,推送个性化内容,力争实现“千人千面”理论服务。
(作者单位:江苏医药职业学院;本文系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高职院校党的二十大精神‘三进’工作推进机制研究”〈2023SJSZ1191〉、江苏省科技创新智库基地〈基层卫生与健康治理研究院〉开放课题“高职院校思政课建设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机制研究”〈202442027〉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