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智库网 > 智观 > 正文
三维联动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2025-11-06 10:29:00  来源:新华日报  作者:梁丽强

建设教育强国,龙头是高等教育。作为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发展的结合点,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关乎一个国家的科技创新力和人才竞争力,是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人才培养是高校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是高等教育最本质的要求。新建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占据着独特且关键的地位,承担着为区域产业升级和社会进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重任。随着产业升级和技术变革的加速,以及高等教育竞争的日益激烈,新建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面临着生源质量参差不齐、师资队伍实践能力不足、人才培养方案亟需优化、课程内容更新滞后等问题,在全面构建自强卓越的高等教育体系中,新建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应进一步找准定位,加强“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招生与培养联动:精准对接专业培养需求

新一轮高考改革的显著特点是打破文理界限、突出专业导向。新建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应以此轮改革为契机,细化人才选拔标准,优化人才选拔机制,提高人才供给与专业培养的匹配度。一是合理设置选考科目,确保生源与专业匹配。根据人才培养需要,在教育部选考科目指引的基础上,结合各招生专业的学科特点和培养要求,进一步细化再选科目要求,确保生源的知识结构与专业培养需求精准对接。二是优化招生专业组设置,提高专业志愿满足率。根据招生专业所属学科门类和人才培养特点等因素,细化招生专业组设置,便于考生根据自身的兴趣和职业规划进行选择。对于部分专业,可试点设置仅包含一个专业的单列专业组,确保考生录取即满足专业志愿,有效提升考生对专业的忠诚度。三是强化招生宣传,突出专业导向。将专业宣传作为招生宣传的重点,在宣传材料中,着重呈现专业特色、核心课程设置、实践教学体系等关键信息;开通专业招生咨询热线,并安排资深授课教师轮流担任接听人员,为考生选择专业提供权威指导;积极开展“专家进中学”“高校开放日”等活动,组织优秀教授、博士深入中学开展科普讲座,系统讲解专业知识与行业发展趋势;邀请高中学生走进校园,参与实验室实操体验、科技创新项目观摩等活动,帮助高中学生提前感知专业学习场景与学科魅力,精准吸引与专业适配度高的生源报考,实现潜在目标生源的定向引导与锁定。

培养与就业联动: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与就业竞争力

新建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与地方政府、园区、企业地缘接近,在推动培养与就业联动上有着天然优势,应紧密对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通过优化课程体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等方式,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毕业生就业竞争力。一是构建产教融合课程体系,强化校企合作。在课程体系设计上,邀请企业参与专业培养方案的设计,共同开发产教融合课程体系。企业专家根据产业发展趋势和企业实际需求,提出课程设置建议和教学内容要求,与学校教师共同编写产教融合型教材,将企业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融入课程教学中。二是打造双师型师资队伍,引入产业教授。选派教师到企业进行实践锻炼、参与企业科研项目,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和科研水平,培养既有扎实理论知识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聘请具有丰富行业经验和专业技能的高级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作为产业教授,参与课程教学、实践指导和毕业设计等工作,将企业的实际案例和工作经验带入课堂,打造产业教授队伍,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三是建设产业学院平台,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依托现代产业学院,学生前期在学校完成课程学习,参与校内实验实训和科研项目,而后进入企业进行深度学习或顶岗实习,参与企业的生产流程和技术研发项目。其间可以参与微专业研习、企业工程项目研习等多次递进式的项目研习,提升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招生与就业联动:服务地方产业发展与人才可持续培养

新建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应积极对接地区产业布局,建立专业优化与动态调整制度,促进招生与就业的良性联动,服务地方产业发展和人才可持续培养。一是对接产业布局增设新专业,提高专业与产业的匹配度。关注地方产业发展动态,根据地区新兴产业发展需求,及时增设新专业,提高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的契合度。二是建立专业优化与动态调整制度,保障专业建设质量。将毕业去向落实率、毕业生评价和人才培养第三方评价等作为专业动态评估的重要指标,对评估结果不理想的专业,给予红色、黄色预警,并采取停招、减招或隔年招生等措施;对于适应产业发展需求、就业前景好、人才培养质量高的专业,增加招生规模和资源投入,促进专业建设水平提升。三是生涯教育前置,促进招生宣传与职业规划融合。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融入招生宣传,帮助学生提前明确职业方向,提升就业目标的清晰度。在招生宣传中突出“专业—职业”的路径引导,详细列出各专业对应的典型企业、平均起薪、职业发展通道等数据,介绍行业人才需求特点,帮助考生结合自身兴趣和市场需求选择专业。通过深入中学开展职业生涯教育讲座、举办生涯嘉年华活动等方式,帮助高中生理解专业与职业的关联,了解不同职业的特点和要求,提前规划职业发展方向。

(作者单位:常州工学院;本文系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资助课题“新高考改革背景下的新建本科院校生源质量保障机制研究”〈项目编号:2020SJB0574〉阶段性成果)

(转载需注明来源:江苏智库网)
  编辑:蔡阳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