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立德树人在高等教育迈向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是新时代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核心要义所在。
高等教育作为科技发展的坚实后盾、人才支撑的关键力量以及创新驱动的关键保障,需依托教育生态系统理论,构建起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育人体系,全力推动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稳步前进。
生态系统理论由心理学家布朗芬布伦纳提出,强调发展个体嵌套于相互影响的一系列环境系统之中,在这些系统中,系统与个体相互作用并影响着个体发展。该理论为高等教育“立德树人”体系提供了三维支撑:
第一,系统交互机制。生态系统理论从生物生态学视角阐释环境与遗传因素对个体发展的协同作用机制,为解析“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实现路径构建了四维分析框架。将环境系统分为微观系统(高校与家庭的教育场域)、中间系统(家校协同效应)、外层系统(制度因素)和宏观系统(文化价值观)。其中,微观系统作为基础层级涵盖了个体直接参与的教育场域,高等院校与家庭作为关键微观系统,通过课程教学、家校互动等路径奠定“立德树人”的实施基础。中间系统的协同效应强调不同微观系统间的互动质量,实证研究表明,家校合作效能与大学生道德发展水平呈显著正相关。第二,文化渗透机制。外层系统通过制度性因素间接作用于个体发展,如教育政策调整可通过院校资源配置影响育人实效。宏观系统作为意识形态载体,其文化价值观通过课程思政、校园文化等媒介渗透至教育实践。布朗芬布伦纳特别指出,社会主流价值观与亚文化群体的互动模式会形塑特定的道德教育范式,为“三全育人”理念的实施提供文化生态学解释。第三,动态发展机制。时序系统引入时间维度,揭示家庭生命周期转折点通过教养方式影响品德轨迹,要求教育者建立发展性育人观,设计具有动态适应性的“五育并举”方案。
基于生态系统理论的层级互作规律,在构建“立德树人”协同机制的过程中,需精准把握三大系统的结构化特征。
教育生态学中,微观系统是高等教育立德树人的核心载体,构成学生成长的主要场域。家庭与学校作为主导性微观系统,为立德树人奠定基础支撑。家庭教育具有时序先导性,承担行为规范与道德认知培养的基础职能,通过生活化场景完成道德认知启蒙;学校教育作为制度化教育的主体力量,需强化德育体系,应构建“大思政”育人体系,实施课程、科研、实践多维育人;社会教育依托空间延展性,应整合社区、企业、文化机构等多元资源形成教育矩阵。通过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育人体系,保障目标一致性并实现资源整合最大化,在协同联动中形成教育场域叠加效应,促进知识传播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构建责任共担的教育共同体。
从中间系统层面,重点构建家庭、学校与社会的协同育人生态。各微观系统(家庭、学校、社会)间的协同联动是构建“立德树人”中间支持体系的结构基础。需重点建立家校协同、师生互动及校社资源整合机制,构建联动教育生态,形成联动育人闭环。教育机构需在课程体系设计、实践平台搭建、心理健康服务等关键领域深化改革,将思政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并将立德树人成效纳入质量评价核心指标。通过建立家校信息共享平台与常态化沟通机制,构建基于育人目标的战略合作共同体,最终实现价值引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的三维协同育人模式。
从外层系统与宏观系统层面,需激活客观环境与文化的育人功能。家庭职业环境作为教育生态的外层支持体系,通过职业认同与责任意识培育强化家庭德育功能,完善立德树人支持环境。生态系统理论中,宏观系统则通过文化价值观渗透于各层面来影响学生认知发展。跨文化比较研究显示,不同文化语境下的育人目标均呈现系统性特征,这要求高校应建立校园文化与社会风尚协同机制,具体实施“三阶推进”路径:教学维度打造课程思政与专业教育融合体系,生活维度营造浸润式文化生态,精神维度培育价值共识。实施路径包括构建全媒体育人矩阵,加强校风、学风、教风建设,以及完善核心价值观引导机制等方面。通过以上举措,可构建融媒体育人覆盖体系,培育正向的文化生态系统。
在落实立德树人体系推进中国式教育现代化实践中,需精准把握五大战略要点:一是紧密围绕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以高等教育引领发展,为培育高质量人才提供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二是坚持党对教育的全面领导,强化党建引领作用,推动构建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的治理体系;三是聚焦创新能力提升,明确高等教育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战略任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和优势学科集群;四是全面实施“一校一案”改革方案,分阶段有序推进目标任务,深化教育评价改革,充分释放高校的办学活力;五是完善协同育人机制,构建校内教学、科研、管理协同配合,校外家校社联动共育的良好格局。比如,创新“大思政课”建设,充分发挥教师、课程、课堂三位一体育人效能;严格落实“五育并举”要求,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培养体系,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健全师德师风与专业发展双轮驱动机制,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为中国式教育现代化提供人才支撑。
(作者单位:江苏理工学院纪委;本文系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2020SJA1182〉、江苏理工学院思想政治教育课题〈SZ202208〉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