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大数据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等新技术得以长足发展和广泛应用,并形成系统完整的技术体系,且在各领域中的助力作用日益凸显。高校党建工作是意识形态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不断进行改革创新,是维护主流意识形态地位、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的必然选择。将新技术融入高校党建工作的诸多环节中,实现技术对党建工作的全方位赋能,是适应知识化、信息化、数字化时代潮流的生动体现,在提升高校党建工作实效性、精准性和创新性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依托数据处理技术,持续推动党建工作优化改进
大数据技术的出现进一步提升了数据分析处理效率,而要充分发挥大数据技术的作用和优势,收集数量充足且真实客观的数据是基本前提。高校应做好做实数据收集工作,建立线上数据库对这些数据加以整理和储存;建立健全数据信息共享机制,实现高校党组织内部部门间、系统间“深层次、高价值”的信息数据共享和集成,为大数据技术的应用提供数据支撑。同时,也要高度重视数据安全工作,聘请专业技术公司构建数据风险“防火墙”,避免因黑客入侵、病毒植入而出现数据丢失、数据篡改等情况;遵循“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要求数据使用者在保证数据安全的前提下合理使用数据,若出现数据泄露等情况要及时补救并对责任人进行严厉问责。
大数据技术在数据分析处理方面具有独特优势。运用大数据技术能够精准找出高校党建工作中所存在的显性或隐性问题,为优化改进党建工作指引方向。高校应利用大数据技术动态监测支部党员尤其是学生党员的成长情况,对党员行为发展趋势进行有效预判和及时引导,保障其在思想作风、理论学习、思政实践方面的全面发展;利用大数据技术辅助党内制度建设运行状况,通过广泛的数据收集和数据分析拓宽影响因子检索范围,找出影响制度运行的因素,从而进一步完善党建制度体系;利用大数据技术辅助党建评价工作,充分发挥大数据技术能够便捷快速、客观科学地处理数据的优势,为评价工作提供坚实的数据支持,实现评价工作的精准化、常态化、定期化开展,在“实施—评价—改进”的良性循环中提升党建工作质量。
依托虚拟现实技术,有效助力党建教育实效提升
虚拟现实技术的优势在于增强使用者的视听体验,将使用者的意识放置在一个客观的虚拟世界中,使其收获真实世界无法获得的体验感。将虚拟现实技术有效融入思想建设中,能够增强思想建设的沉浸性,进一步提升党建工作实效。高校应重视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做好资金筹集工作,购置一批先进的虚拟现实设备,并利用这些设备打造虚拟现实教室,用于党员干部党性教育、虚拟现实课程开发等工作。聘请专业人员和本校专业教师合力开发具有即时交互课堂体验功能的系列课程,并与其他高校建立合作关系,实现虚拟现实党建课程资源的共建共治共享,充分满足本校党员多样化的课程学习需求;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开展党日活动,打破时空壁垒,使党支部成员足不出户便能重温社会主义建设重大事件,见证红色革命漫长且艰巨的发展历程,与党员先锋模范跨时空对话,在沉浸式的体验中磨炼党性修养、增进红色文化认同。
依托人工智能技术,全面促进智慧党建体系建设
人工智能技术的优势在于代替人工处理一些简单性工作,在减少人力成本的同时,推动工作效率与工作质量的双重提升。高校应以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为核心构建智慧党建体系,实现党建工作的智能化发展。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自动化处理大量党建工作中的重复性任务,如党员信息录入与更新、党费计算与收缴提醒等,有效减轻相关人员工作压力;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在互联网中收集各种党建资源,如党建课程、思政论文、政策文件、时政报道等,为党建工作开展提供坚实的资源支撑。在党建线上服务平台中增设人工智能机器人,由机器人为平台访问者提供交互服务,帮助其快速、精准地检索平台信息。将人工智能技术融入党员管理工作中,由智能机器人定期读取党员信息,结合党员总体表现情况分析党建工作中的缺陷并提出针对性改进意见,同时为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党员提供个性化学习建议、党建资源和成长方案。充分发挥人工智能技术的机器学习功能,让人工智能机器人对以往党建活动方案进行系统性学习,掌握活动基本逻辑,提升活动策划能力,进而能够在今后的党建工作中根据党建主题策划和推荐适合的志愿服务活动或主题党日活动。
将大数据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等新技术融入高校党建工作中,是顺应大数据时代发展潮流、推动党建工作智能化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维护意识形态安全、推进新时代政党队伍建设的重要保障。高校应立足于大数据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等新技术的特点和优势,将其和党建工作的具体内容结合起来,真正实现新技术与党建工作的有机交融,以最大化的技术赋能来全面提升党建工作的实效性、精准性和创新性,进而全面发挥高校党建在高等教育中的领导核心作用,推动高等教育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充分满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人才需求。
(作者单位:江苏警官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