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必须统筹好做优增量和盘活存量的关系,全面提高资源配置效率”。这是我们党对已有实践的总结概括,是对新时代经济发展规律作出的重大论断,更是做好未来经济工作的根本要求,是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法论。
存量和增量,是经济发展的两个重要指标。存量是指某一时点上的总量或积累量。增量是指某一时期内新增的数量或增长的速度。若从资源的角度看,存量是企业或社会所拥有的全部的资产或资源,增量是比初期增加的资产或资源。在不同经济发展阶段,存量和增量的作用各有侧重,两者互为条件、相互转化、相互促进。一方面,存量是增量的基础,没有存量,就不存在迭代和增长,也就不存在增量;另一方面,增量是存量的转变,没有增量的产生,存量将老化停滞而失去活力。“做优增量”“盘活存量”,是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增效赋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在经济起步阶段,重视增量投入,尽快做大存量至关重要。当经济发展进入较高阶段后,有效利用和优化存量资源,进一步提升资源利用效率,才是实现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处理好增量和存量的关系,一直是我国谋划发展、做好经济工作的重要着力点。党的十九大报告就明确指出,“坚持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优化存量资源配置,扩大优质增量供给,实现供需动态平衡。”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进一步指出,“围绕实施国家发展规划、重大战略促进财政、货币、产业、价格、就业等政策协同发力,优化各类增量资源配置和存量结构调整。”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统筹好做优增量和盘活存量的关系,一方面可以通过盘活存量,节约资源,增添活力;另一方面,通过做优增量,全面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不断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持续增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盘活存量,首先要梳理、盘点存量,做到心中有数。盘清是盘活的前提。要搞清楚现有的劳动、资本、土地、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生产要素总量如何?哪些是闲置的,哪些是没有得到有效利用的?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从而搞清楚“盘中有什么”,做到心中有数。其次要厘清盘活的路径方法,弄明白怎么“盘”,才能做到手中有方。对于低效或者闲置的资源,采取有针对性的方式方法,做到因盘而活、盘而有效。比如要盘活存量土地和低效用地,就要优化城市工商业土地利用,加快发展建设用地二级市场,推动土地混合开发利用、用途合理转换,开展各类产业园区用地专项治理,健全同宏观政策和区域发展高效衔接的土地管理制度。比如对于存量住房,要做好保交楼工作,充分赋予各城市政府房地产市场调控自主权,因城施策,改善预期,增强流动性,推进处置存量商品房等方面工作,化解房地产风险。对于地方债务,要用好专项债券置换地方政府存量隐性债务。总之,盘活存量就是要抓住主要矛盾,突破瓶颈制约,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来带动增量。
做优增量,重在做好“新”的文章。要促进各类先进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集聚,在催生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新产业上发力,在谋划实施更多高质量项目、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等方面下功夫,推动生产要素畅通流动、各类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潜力充分释放。比如土地资源的利用,要优先保障主导产业、重大项目合理用地,使优势地区有更大发展空间,建立新增城镇建设用地指标配置同常住人口增加协调机制。比如新增住房,就要在结构和质量上做文章,满足人们更高水平更舒适的居住需求。比如对于做优金融资本增量,就要积极发展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加强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薄弱环节的优质金融服务。做优人力资本增量,就是要在用好现有人力资本存量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人才的选拔、任用、有序流动机制,使其充分就业,通过优化人才资源区域合理配置扩大人才资本增量。同时,着力加强创新型人才培养,造就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一流产业技术工人队伍,提高各类高素质人才的供给数量。
做优增量和盘活存量,不是孤立的两个方面,而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系统工程。在实践中要统筹兼顾,要让市场更有效、让政府更有为,共同形成高质量发展的合力。做优增量和盘活存量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须久久为功。在政策导向上,要用足用好存量政策和增量政策,创新盘活存量的方式方法,统筹逆周期调节和跨周期调节,兼顾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做优增量和盘活存量,目标指向是一致的,就是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扎实推动经济向上、结构向优、发展态势持续向好,确保中国经济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行稳致远。
(孙耀武,江苏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省委党校基地研究员,中共江苏省委党校(江苏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主任、教授、经济学博士,江苏省市场经济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三农”问题、城乡发展与制度创新、《资本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