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加微信
首届中国文化心理学高峰论坛举行
2025-04-30 17:00:00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作者:查建国 陈炼

中国社会科学网上海讯 4月9日,“心承文脉·启智未来”首届中国文化心理学高峰论坛暨上海交通大学中国文化心理学研究院成立大会在浙江省桐乡市举行。

“心承文脉·启智未来”首届中国文化心理学高峰论坛暨上海交通大学中国文化心理学研究院成立大会现场 校方提供

以文化心理学开启学科研究范式新篇章

文化心理学是心理学发展的一个新的重要分支,而中国文化心理学是一门融合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心理学的交叉学科,旨在从中国文化的视角出发,研究心理现象、心理行为及其背后的文化逻辑,试图构建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心理学理论和方法,意在突显“心理学研究范式的中国化”“形成和发展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沃土的中国特色心理学话语体系”等意蕴。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文化心理学研究院成立仪式 校方提供

上海交通大学党委书记杨振斌在致辞中表示,心理学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始终发挥着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推动社会繁荣进步的重大作用。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其中也蕴含着丰富的心理学思想,在心理健康领域不断探索“中国方案”和“中国特色”,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中国特色的心理健康事业,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上海交通大学中国文化心理学研究院的成立,不仅是心理学院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也是学校推动学科深度交叉融合、建设交大特色心理学科,并探索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心理学学科体系的积极尝试。要紧密围绕国家战略需求,立足中国实际,面向世界前沿,深入开展中国文化心理学研究,努力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心理学理论体系,为提升国民心理素质、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推动文化强国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国家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防治中心副主任王钢提出,心理学是科学与人文的桥梁,传统文化是民族精神的根脉。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人民群众的心理健康需求与心理健康服务供给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青少年心理危机、职业人群焦虑、老年心理孤独等问题,不仅需要科学心理学的专业支撑,更呼唤文化基因的深层滋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深厚的心理学智慧,这些文化瑰宝为心理学研究提供了独特的认知框架与实践路径,挖掘传统文化中的心理学内涵,不仅是对文化自信的践行,更是破解当代心理服务困境的关键钥匙。

共同描绘中国文化心理学未来美好蓝图

中国心理学会理事长苏彦捷认为,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心理学思想,从儒家的仁爱之道,到佛教的慈悲之心,到道教的修身之智,无不体现着中华民族对心理健康的深刻理解与独特智慧。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为今天的心理学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与启示。“AI + HI(人工智能+人类智能)”教学科研体系强调了技术与人文的有机统一、双向赋能,这体现了中国文化“道器相济”“知行合一”的思想,也与心理学兼具人文精神和自然主义的研究取向相得益彰,为中国心理学的自主发展提供了方法论和实践启示。研究院的成立,将为学者提供系统研究中国文化心理学的平台,为现代心理健康服务开辟新思路。

中国社会心理学会候任会长王俊秀认为,希望上海交通大学中国文化心理学研究院在中国文化心理学学术体系建设上勇于探索,不断进取,能为中国心理学的发展带来新的动力。同时,希望中国心理学积极汲取传统文化智慧,促进传统中国文化与现代社会的深度融合,赋予中国文化新的生命力,推动文化传承,增强文化自信,积极应对AI时代的挑战,推动中国心理学的理论创新,为服务国家与社会需求提供有力的支撑。

本次论坛结合不同主题,以“主论坛+平行论坛”的形式展开。

主办方表示,上海交通大学中国文化心理学研究院的成立以及首届中国文化心理学高峰论坛的举办,见证着上海交通大学在中国文化心理学研究领域迈出了坚实一步。上海交通大学主办首届中国文化心理学高峰论坛,是一次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心理学深度交叉融合的创新实践。论坛汇聚全国顶尖专家学者,共同深入探讨中国文化思想对现代心理学研究的深远启示,以及传统文化在社会活动中的调整、表达、传递及其渗透与影响,不仅为中西方心理学的对话搭建了重要平台,促进了不同文化背景下心理学理论的相互借鉴与融合,还将为推动中国文化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服务于更大范围心理健康需求,提供更具文化适应性的理论与方法,为增进民生福祉贡献智慧与力量。

与会嘉宾合影 校方提供

会议由上海交通大学主办。来自国家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防治中心、中国心理学会、中国社会心理学会、桐乡市委、上海交通大学的相关负责同志以及来自全国多所知名高校、研究机构的近300名专家学者出席活动。

(转载需注明来源:江苏智库网)
  编辑:蔡阳艳